第二节 全身各部位医疗练功法
一、躯干部练功法
(一)颈部练功法
颈部是整个脊柱活动范围最大而又频繁的部位。颈部的稳定,有赖于颈部韧带的张力与椎间盘内压力保持其外在的平衡。从颈椎的骨性结构来看,有不少稳定的因素,但它必须借助周围的韧带和肌肉力量,才能保持其“稳定——活动”的正常功能。颈部练功可使得颈椎的内、外环境的解剖关系达到新的平衡,从而消除临床症状。颈部练功既是一种防治颈部疾病的方法,又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巩固疗效的措施。
颈部练功能改善颈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颈部损伤组织的修复,增加颈部肌肉容积,减轻椎间关节囊水肿,消除颈肌痉挛,改善颈部软组织的柔韧性,增强颈椎的稳定性。颈部练功主要适应于颈部损伤后颈肌僵直和隐痛,颈肌劳损、落枕、退行性颈椎失稳,以及颈肩背痛综合征等。颈部练功要在颈部生理活动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动作要准确、缓慢,尽可能达到颈椎生理活动所容许的最大范围。对颈部急性软组织损伤、脊髓型颈椎病,以及颈椎骨折脱位复位解除外固定后病人,若需要进行颈部练功者,一定要在医务人员的直接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合适的练功动作,规定练功的幅度和次数,方可进行颈部练功,以免加重病情。
1.颈项导引功
坐位或站位,年老体弱者应尽量采用坐位。坐位为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站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叉腰。练功时含胸拔背、目视前方、意守丹田、调匀呼吸,再做以下动作。
(1)提肩缩颈:
双肩徐徐提起,并向下缩颈,同时吸气,以意领气下沉至丹田,然后双肩徐徐放下,头颈也自然伸出,同时缓缓呼气,还原至中立位(图4-2-1)。如此反复做7~9遍。
图4-2-1 提肩缩颈
本法可增强颈项肩臂肌肉的力量,可防治颈项肩臂部肌肉酸痛,防止颈椎屈伸功能障碍。
(2)与项争力:
头项徐徐向上拔伸,两肩徐徐下沉,同时缓缓吸气扩胸,使气积于膻中,然后头肩胸还原至中立位,同时缓缓呼气(图4-2-2)。如此反复做7~9遍。
图4-2-2 与项争力
本法可增强颈项部肌肉力量,可以防治颈项部劳损所引起的颈项背部酸痛,防止颈椎屈伸功能障碍,减轻颈部软组织的疲劳。
(3)前俯后仰:
吸气时颈部尽量前屈,使下颌接近胸骨柄缘,呼气时头颈还原中立位;再吸气时颈部后伸至最大限度,呼气时头颈还原至中立位,腰背部不动(图4-2-3)。如此反复做7~9次。
图4-2-3 前俯后仰
本法可改善颈部肌肉的血运,缓解颈项肌肉的痉挛,恢复颈项肌肉的柔韧性。可防治颈部劳损后所致的颈项肌僵硬和酸胀疼痛。
(4)颈项侧弯:
吸气时头向左侧弯,呼气时头部还原中立位;再吸气时头向右侧弯,呼气时头部还原至中立位,两肩保持平行不动(图4-2-4)。如此反复做7~9次。
图4-2-4 颈项侧弯
本法可缓解颈项部肌肉痉挛和僵硬,恢复颈项肌肉的弹性。可防治颈部因劳损或风寒湿所致的颈项肌肉僵硬和酸胀疼痛。
(5)左顾右盼:
吸气时头颈向右后转,眼看右后方,呼气时头颈还原中立位;吸气时头颈再向左后转,眼看左后方,呼气时头颈还原中立位,两肩不要前后摆动(图4-2-5)。如此反复做7~9次。
图4-2-5 左顾右盼
本法可以增强颈项部肌肉力量,稳定由椎间关节退变所致的椎间失稳。可防治颈椎关节的退变和恢复颈椎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
(6)前伸探海:
吸气时头颈前伸并侧转向右前下方,眼看右前下方,呼气时头颈还原中立位;再吸气时头颈前伸并侧转向左前下方,眼看左前下方,呼气时头颈还原中立位(图4-2-6)。如此反复做7~9次。
图4-2-6 前伸探海
本法可增强颈项肌力,防治颈侧屈和旋转功能障碍。
(7)回头望月:
吸气时头颈向右后上方尽力转,眼看右后上方,似向天空看望月亮一样,呼气时头颈还原至中立位;再吸气时头颈向左后上方尽力转,眼看左后上方,呼气时头颈还原至中立位(图4-2-7)。如此反复做7~9次。
图4-2-7 回头望月
本法作用同前,练习时动作宜缓慢,以防加重头目眩晕。
(8)以头书“鳳”:
用头部夸张的按书写笔画顺序书写“鳳”字。
本法可对颈部肌肉、关节进行全方位的锻炼,可以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轻颈部软组织的疲劳,调整颈椎小关节的紊乱。练功时,动作宜缓慢自然。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不宜作颈部的环转运动。
2.仰卧位颈部练功法
患者仰卧床上,拿掉床上的枕头、被褥及妨碍活动的物体,解开紧身衣服,但应穿好衣服以防受凉。头正直,面朝天,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全身放松。吸气时,头颈前屈,呼气时,头部还原;再吸气时,头部后伸,呼气时,头部还原。动作要缓慢,反复练习多次。然后再作左右旋转,吸气时,头转向右,呼气时,头部还原;再吸气时,头部转向左,呼气时,头部还原(图4-2-8)。动作要缓慢,反复进行多次。
图4-2-8 仰卧位颈部练功法
(1)仰卧位; (2)头颈前屈; (3)头部后伸; (4)头颈左旋; (5)头颈右旋
本法能增强颈项部肌肉的力量,防止颈椎屈伸和旋转功能障碍。卧位颈部练功是在颈椎间盘未受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练功,它有利于减轻颈部劳损,防治颈椎肥大和颈椎综合征引起的颈、肩、背肌肉酸痛。
(二)腰背部练功法
腰背部肌肉是维持腰椎间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是进行腰部正常活动的依靠力量。无论急性腰痛或长期慢性腰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腰部的活动,长时间的活动障碍,必然会导致腰背部肌肉萎缩。如果腰痛病人的腰背部肌肉萎缩,其结果是可能进一步造成腰椎稳定性的破坏,影响关节囊、韧带等损伤组织的修复,致使腰痛长期存在。进行腰背部肌肉锻炼,可增强肌肉力量,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维持腰部的正常活动,还可为关节囊、韧带等组织的修复创造条件。因此,腰背肌锻炼是治疗腰痛必不可少的措施。
对急慢性腰肌损伤,通过肌肉锻炼,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损伤肌肉和韧带的修复,带走了致痛物质,从而缓解或消除了腰痛。因椎间关节退变所致的腰痛,通过肌肉锻炼可调节椎间关节的紊乱,并由强大的肌力代偿,恢复脊柱的平衡。对胸腰椎稳定性压缩性骨折,早期进行过伸位功能锻炼,则是治疗该类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
腰部练功多以锻炼腰背肌为主,但根据腰椎间盘内压在不同姿势下测压的结果证实,在腹肌收缩,胸腹腔压力增加时,可以从脊柱前方给予支持,从而减轻腰椎间盘负荷。因此,有学者认为进行腹肌的锻炼是减少腰椎间盘负荷,增加腰部稳定,减少椎间软组织劳损的有效方法,故主张在锻炼腰背肌的同时,亦应加强腹肌的锻炼,对腹肌松弛的腰腿痛患者,更应如此。对于腰腿痛患者采用腰背肌和腹肌功能锻炼,应多采用卧位练功,以减少腰间椎盘的负荷,以利腰痛的减轻或消除。
1.仰卧位腰背肌练功法
(1)四点支撑法:
两肘屈曲,以头、两肘及臀部支撑,使腰部挺起悬空,然后缓缓放下。缓慢地反复进行多次。
(2)五点支撑法:
两肘及两膝屈曲,以头、两肘及两足支撑,使腰背及臀部挺起悬空,然后放下。缓慢地反复多次。
(3)两点支撑法:
两上肢置于胸前,以头及臀部支撑,使腰背部挺起悬空,然后放下。缓慢地反复进行多次。
(4)三点支撑法:
把两上肢置于胸前,两膝屈曲,以头及两足支撑,使腰背及臀部悬空,然后放下。缓慢地反复进行多次。
(5)双手双足支撑法:
双手双足分开比肩稍宽支撑全身,全身腾空后伸像一座拱桥,然后放下(图4-2-9)。缓慢地反复进行多次。
图4-2-9 仰卧位腰背肌练功法
(1)四点支撑法; (2)五点支撑法; (3)两点支撑法; (4)三点支撑法; (5)双手双足支撑法
本法可增强腰背肌肌力,是防治腰腿痛常用的一种练功方法。对胸腰椎稳定性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复位方法,骨折早期进行腰背部过伸锻炼,可通过被拉紧的前纵韧带和椎间盘纤维环的张力,使压缩的椎体逐渐拉开,骨折畸形得以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也得以改善,被称之为脊柱压缩性骨折自身复位法,一般是先从四点支撑,五点支撑法开始练习,逐步加大过伸的范围。对于截瘫患者后期可选用四点支撑和二点支撑进行练功,以增强腰背肌的力量。
2.俯卧位腰背肌练功法
(1)头胸部离床:
两下肢不动,两上肢向后伸抬起,头颈与背部用力后伸,使头颈部及胸部离床,然后放下,缓慢地进行多次。
(2)两下肢离床:
上体不动,两上肢伸直置于躯干两侧,两下肢挺直后伸抬起,使大腿离床,然后放下,缓慢地进行多次。
(3)头胸部及两下肢同时离床:
上身和两腿同时背伸,两上肢伸直向后抬起,仅腹部接触床面呈一船形,然后放下,缓慢地进行多次(图4-2-10)。
图4-2-10 俯卧位腰背肌练功法
(1)头胸部离床; (2)两下肢离床; (3)头胸部及两下肢离床
本法可增强腰肌肌力,常用于腰腿痛患者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后期的功能锻炼。
3.仰卧位屈腰练功法
(1)仰卧起坐法:
双手抱枕部,身体挺直,用腹肌力量使人坐起,再躺下。注意下肢要始终贴地,不能悬空。开始锻炼时,如果腹肌力弱,坐不起来时,可先将双手向前平伸,就比较容易坐起(图4-2-11)。
图4-2-11 仰卧起坐法
本法可增强腹肌的肌力,常与腰背肌过伸锻炼相配合,是防治腰腿痛常用的练功方法之一。
(2)抱膝摇滚法:
两侧髋膝关节屈曲,两手环抱双膝关节下方,先练髋部的屈曲活动,屈曲的限度以双侧大腿前侧完全贴胸壁为宜,最后抱住双腿使背部作摇椅式活动(图4-2-12)。
图4-2-12 抱膝摇滚法
本法可增强腰肌和腰背肌肌力,能防治腰背酸痛及腰部前屈功能障碍,改善脊柱的生理性曲度。
4.站立位腰部练功法
(1)腰部前屈后伸法: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叉腰。吸气时弯腰使身体前屈,呼气时还原,使身体直立;再吸气时使身体后伸至最大限度,呼气时还原,使身体直立(图4-2-13),按上述动作缓慢地进行数次。活动时腰肌要放松,幅度由小到大。
图4-2-13 腰部前屈后伸法
本法能增强腰、腹部肌肉的肌力,防治腰部酸痛和腰部前屈、后伸功能障碍。
(2)腰部左右侧屈法: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叉腰。吸气时使身体向左侧弯曲,呼气时还原,使身体直立;再吸气时使身体向右侧弯曲,呼气时还原,使身体直立(图4-2-14)。按上述动作缓慢地进行数次。活动时腰肌要放松,侧屈活动至最大限度为止。
图4-2-14 腰部左右侧屈法
本法能增强腰肌肌力,防治腰部酸痛和腰部侧弯功能障碍,改善脊柱侧凸畸形。
(3)腰部旋转法:
又称风摆荷叶。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叉腰。腰部先做自左向前、右、后做圆周旋转动作,左右各旋转数次(图4-2-15)。做腰部旋转动作时,腰部肌肉放松,两脚直立不动,两膝关节微屈,两手托护好腰部,动作缓慢,旋转的圈子逐渐增大。
图4-2-15 腰部旋转法
本法能缓解腰部肌肉痉挛,疏通气血,防治腰部各种原因引起的腰功能活动受限。
(4)转腰推掌法:
两脚分开与肩稍宽,两臂下垂自然站立。左手握拳抱于腰间,同时身体向左转,右手成立掌向正前方推出,臂与肩平,头向左后转,眼看左后方(图4-2-16)。动作要缓慢,两侧交替各做数次。
图4-2-16 转腰推掌法
本法主要是锻炼腰椎和颈椎的旋转活动功能。能防治腰部肌肉劳损和腰椎及小关节退变所引起的腰部酸痛,亦可防治颈椎病所引起颈肩臂疼痛。
(5)弓步插掌法:
两脚分开比肩稍宽,两臂下垂自然站立,身体向左转,成左弓步,右脚跟着地,左手向前方伸出,掌心向下划半弧后抱于腰间;右手向正左方伸出,如刀插物状,眼看右手掌,手向外插出的动作稍用力伸展,使腰臀部筋膜得到牵伸(图4-2-17)。动作要有快有慢。转体动作宜稍快,两侧交替各做数次。
图4-2-17 弓步插掌法
本法以锻炼腰椎的旋转活动为主,可防治腰腿部酸痛和四肢筋络挛缩麻木。
二、上肢练功法
(一)肩部练功法
肩关节从狭义上讲是指盂肱关节,但从广义上应包括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胸壁肌性结合、肩峰下滑囊(肩峰下关节)五部分。肩部关节的功能活动比较复杂,各关节既有单独的运动,又有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肩部关节可以协同完成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内外旋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连续起来的旋转活动。当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故障,都会影响肩部的正常活动,其中以盂肱关节最为重要。
盂肱关节是杵臼关节,且关节盂小而浅,肱骨头大而圆,肱骨头的面积比关节盂大四倍。因此,肩关节的骨性结构很不稳定,其稳定性和上肢的重量主要依赖于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的支持。肩部的软组织既是肩关节稳定的结构,又是肩关节运动的动力装置。肩关节功能活动范围广泛,受伤机会也多,一旦遭受损伤或炎症侵袭,无论是骨折、脱位或软组织损伤,均易发生粘连而致关节功能发生障碍,而恢复肩关节正常活动最重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坚持练功。
练功的目的是舒筋活血、疏通经络,以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和增强肌肉的力量。练功的方法是以患肢主动地进行徒手练功为主,必要时可采用以健肢带动患肢的方式进行练功。肩关节可做内收、外展、前屈、后伸、旋前、旋后及上举等活动,练功时先练旋转、前屈活动,然后再练其他活动。要注意防止肩胛胸壁肌性联合代偿盂肱关节的运动。
1.摇摆划圈练功法
站立位,弯腰约90°,取去悬吊于患者颈部的吊带,健肢手握患肢前臂远端,让患肢肘关节屈曲90°,上臂自然下垂,然后向前后,左右摇摆,动作宜缓慢进行数次。再按上述体位令患肢划圆圈,先向右后向左,先小圈后大圈(图4-2-18),划圈时动作宜缓慢,骨折患者要防止肢体远端的旋转,左右划圈各做数次。
图4-2-18 摇摆划圈练功法
(1)左右摇摆; (2)划圆圈
本法适应于肩关节脱位、肱骨近端骨折、肩部软组织撕裂伤,以及肱骨干骨折等,伤后2~3周后所常采用的练功方法。对改善肩部的血运,防止肩关节粘连有效。
2.手指爬墙法
又称蝎子爬墙势。两足分开,面对墙壁站立,双手五指分开扶在墙上,五指用力缓缓向上爬行,使上肢逐渐高举,然后五指用力缓缓向下爬行回归到原处(图4-2-19)。如此反复多次。
图4-2-19 手指爬墙法
本法主要是锻炼肩关节上举功能,用于防止肩关节周围炎和骨折脱位引起的肩关节粘连。
3.双肩外展法
身体自然站立,两手各指交叉放于枕后,以健肢带动患肢,使两肩尽量内收,然后尽量外展。反复练习多次。亦可采取卧位练功、仰卧位练功可利用上肢的重力能提高练功的效果(图4-2-20)。
图4-2-20 双肩外展法
(1)站立位练功法; (2)仰卧位练功法
本法用于锻炼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防止肩关节粘连。常用于肩关节周围炎及肩部骨折和脱位所致的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障碍。
4.双手托天法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从体侧缓缓移向小腹前,两手指相互交叉,掌心向上,翻掌上举,以健肢带动患肢,掌心向上如托天状,臂肘伸直,头往后仰,眼看手背,然后两手缓缓放下还原(图4-2-21)。如此反复多次。
图4-2-21 双手托天法
本法主要用于锻炼肩关节前屈上举的功能。常用于肩部因风湿、劳损而致肩关节前屈上举功能障碍,或陈伤后肩部酸胀疼痛。
5.体后拉手法
身体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置于体后拉住患侧手或腕部,逐渐向健侧和上方牵拉(图4-2-22)。反复进行多次。
图4-2-22 体后拉手法
本法的主要作用是锻炼肩关节内旋后伸功能。
6.反转手下蹲法
患者背靠床架自然站立,两手后伸握住床架,下蹲,以扩大肩关节内旋后伸的活动范围(图4-2-23),然后起立,再下蹲,如此反复进行多次。
图4-2-23 反转手下蹲法
本法是锻炼肩关节内旋后伸较实用的一种方法。
7.弯肱拔刀法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右肘屈曲,前臂提起,掌心向前,提过头顶然后向右下落,抱住颈项;左肘同时屈曲,掌心向后,自背后上提,手背贴在腰后(图4-2-24)。左右如此反复练功数次后,两掌收回下垂还原。右臂上举时吸气,头向左转,左臂上举时呼气,头向右转。
图4-2-24 弯肱拔刀法
本法是锻炼肩关节上举和内旋功能,增强肩背部的肌力,可防治肩部和项背部的软组织劳损酸痛。
8.耸肩环绕法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肩向侧方平举,屈肘,两手指松散接触肩部,做顺、逆时针方向耸肩环绕动作(图4-2-25)。动作要慢,顺、逆时针方向各做数次。
图4-2-25 耸肩环绕法
本法主要是使上臂和肩关节做内旋和外旋活动,可全面地锻炼肩关节的旋转活动功能,增强肩部肌肉力量。
9.手拉滑车法
将绳索通过在高处的滑轮,绳的两端各接一个圆环。患者双手各握一环,以健手用力牵拉带动患肩,来回拉动。并可做向前上举运动,外展运动或前后摆动运动(图4-2-26)。左右上下来回拉动数分钟。
图4-2-26 手拉滑车法
本法主要是锻炼肩关节上举功能。
10.浴巾擦背法
采用洗澡时用毛巾擦背的动作,两手各持毛巾的两端,患肢手在肩上,另一手在腰部,拉紧毛巾,斜向上下滑动,这样可借毛巾在手中的拉力在背后来回滑动(图4-2-27)。练习外旋功能者患肢在上,练习内旋功能者患肢在下。
图4-2-27 浴巾擦背法
本法可使肩关节做较广泛的旋转运动,对改善肩关节的旋转功能有效。
(二)肘部练功法
肘关节是由肱尺、肱桡和上尺桡关节组成,三者共有一个关节腔,可看成是由三个骨端组成的一个单一的关节。肘关节具有两种完全不相同的功能,即屈伸方向上的绞链活动和前臂沿纵轴方向的旋前旋后活动。肘关节要完成上述两种功能,有赖于骨端特有的几何形态,复杂而协调的肌肉舒缩、韧带和关节囊的制约,以及关节滑液的缓冲和润滑。
肘部功能活动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手的功能。肘部的筋伤常因疼痛影响肘关节的功能活动,特别是肘部的骨折脱位,包括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间骨折、内外髁骨折、桡骨头颈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及肘关节脱位等,若不注意功能锻炼,则往往遗留功能障碍,有的甚至发生肘关节僵硬。若功能锻炼不当,甚至会发生肌肉缺血性挛缩,骨化性肌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肘部练功的目的就是要恢复肘关节屈伸和前臂的旋转功能。练功的方法主要是采取主动性的自主锻炼,避免被动活动,切忌采取粗暴的练功方式,因为这样容易引起肘部出血、肿胀,甚至将骨膜掀起或撕脱性骨折,这不仅会带来肘关节功能活动的减退,甚至会造成关节的挛缩和骨化性肌炎的发生。如果练功过程中一旦出现关节肿胀加重,应立即停止练功,待肿胀消退后再开始练功。进行肘关节练功时,应注意先将上臂固定不动后,再开始练习肘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否则上臂及肩关节也参加了活动,不能使练功的力量真正落到肘关节上。
1.肘关节屈伸练功法
患者坐于桌旁,桌高相当于腋下水平,把患肢上臂放于桌面上,垫一薄枕。肘关节屈曲位尽力伸直,然后回到90°屈曲位,肌肉完全放松,再尽力屈曲,又回到90°屈曲位,肌肉完全放松,反复练习多次(图4-2-28)。以不感觉疲劳为度,在做肘关节屈伸练习时,可以同时做前臂的旋转活动。
图4-2-28 肘关节屈伸练功法
本法的练习可使练功的力量直接作用于肘关节,是练习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并可增强上肢肌肉的力量。
2.前臂旋前旋后练功法
身体自然站立,屈肘90°,上臂紧贴于两胸胁,双手握拳拇指在上,主动地做前臂旋前旋后运动。如同摇扇子动作一样,反复进行多次(图4-2-29)。
图4-2-29 前臂旋前旋后练功法
本法主要用于恢复前臂旋前旋后的功能,具有舒筋活络,松解粘连的作用,适用于肘部骨折脱位以及伤筋所致的前臂的旋转功能障碍。
3.旋肘拗腕法
身体直立,两脚分开,左手叉腰,右上肢屈肘上举,肘尖向下,上臂尽量固定胸壁不动,右手握拳,先做前臂旋前动作,随后渐渐旋后(图4-2-30)。还原后改右手叉腰,左手做同样的动作,如此反复练习数次。
图4-2-30 旋肘拗腕法
本法主要练习前臂的旋转功能和肘关节的屈伸功能,还可增强上臂和前臂的肌力。适用于治疗肘部筋伤以及肘部骨折和脱位的后遗功能障碍。
4.拧拳反掌法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两臂向前平举时,掌心朝上,逐渐向前内旋转,使掌心向下变握拳,握拳的过程中要有拧劲,如同拧毛巾一样,还原变掌。如此反复进行数次。
本法能帮助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同时也是保持手的灵活性锻炼的一种有效功法。
(三)腕、手部练功法
腕、手部的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经过适当的复位固定或手术处理之后,功能锻炼比任何其他部位都更加重要,进行主动和被动的练功,是恢复手功能的最简单易行而又非常有效的方法。功能锻炼可以改善手的血运及营养,恢复手、腕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使运动协调。
要保证做到腕、手部良好的功能锻炼,早期必须要做到正确的固定和包扎,原则上应在不影响骨折的稳定和肌腱、血管、神经及皮肤伤口修复的情况下,尽可能缩小包扎固定的范围和时间。也就是说只需要包扎固定1个手指的,就不要包扎固定2个手指,只需要固定1~2个关节的,就不要固定3~4个关节,让其他的手指和关节能自由活动,不至于使那些不需固定的关节因过多的包扎和固定而发生僵硬。已被包扎固定的关节一般应放在功能位。固定时间,关节脱位者为3周,骨折者为4~6周,肌腱、血管、神经损伤者为3~6周。如因治疗需要必须把手或手指放在非功能位时,时间不应超过3~4周。有妨碍关节活动的内固定,在骨折临床愈合后应及时取出。在拆除外固定和取出妨碍关节活动的内固定后,应积极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手部练功应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进行被动功能锻炼时,也需要依靠病人自己来做,这样能更好地掌握练功力量的大小,并可随时随地施行。
1.屈指握拳法
又称抓空增力。先将五指伸展张开,然后用力屈曲握拳,反复进行多次(图4-2-31)。
图4-2-31 屈指握拳法
凡上肢骨折脱位的早期功能锻炼都是从本功法开始练习。它能改善前臂与手腕部的血液循环,消除手及前臂的肿胀,有助于恢复掌指关节的功能。对减轻手腕部筋伤劳损,以及手部掌指关节风湿所致的麻木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2.腕背伸掌屈法
各手指屈曲用力握拳,做腕关节的背伸、掌屈活动,反复练习多次(图4-2-32)。
图4-2-32 腕背伸掌屈法
本法可松解腕部粘连,滑利关节,恢复腕关节屈伸活动功能。用于防治腕部筋伤日久,以致局部出现肿胀疼痛者,或腕部骨折后期,筋膜粘连,以致关节功能活动障碍者。
3.上翘下钩法
两手掌翘起呈立掌姿势,随后逐渐下垂成钩手,动作要缓慢而有力,如此反复进行练习多次(图4-2-33)。
图4-2-33 上翘下钩法
本法能帮助恢复腕关节背伸、掌屈的功能,并能增强腕关节的灵活性。
4.桡偏尺倾法
前臂置于中立位,五指并拢,手掌尽量向桡侧偏到极度,然后再向尺侧倾斜到极度,反复练习,如同用力切菜的动作一样。
本法能具有伸展桡侧肌腱的作用,锻炼腕部的功能,可增强腕部及前臂的肌肉力量。
5.摇腕法
双手五指分开交叉相握,以健侧带动患侧,做腕关节屈伸,侧偏、环绕动作,由左至右,再由右至左地反复练习,以恢复腕关节的灵活性。
6.手指关节徒手练功法
主要是主动地进行握拳和伸指锻炼,可进行以中指为中心的各指外展和内收锻炼,以及以拇指为中心的对掌锻炼。在指间关节的活动中,可用健侧手的拇指按在患侧手指的背侧,健侧的第2、3指放在患者掌侧固定近端指节,以便使该指节的远端关节能更有效地进行主动锻炼。也可用健侧手指进行被动屈曲锻炼(图4-2-34)。手指关节的功能锻炼,应争取在损伤早期进行,以利于功能的良好恢复。
图4-2-34 手指关节徒手练功法
(1)手指外展内收练功法; (2)对掌练功法; (3)指节远端关节练功法; (4)手指被动屈曲练功法
7.手指关节持物练功法
是利用简单物体帮助锻炼,以增加该病人锻炼的兴趣和效果,如用一宽度适当的木板,握于手掌内,用以控制住掌指关节,更利于指间关节做屈曲锻炼,揉捏皮球增加握力。揉滚核桃、乒乓球或健身球,以锻炼手指的屈、伸、外展,内收和协调运动,夹持薄板的锻炼骨间肌等(图4-2-35),都是进行手指功能锻炼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练功方法。
图4-2-35 手指持物练功法
(1)持木板练功法; (2)捏皮球练功法; (3)握健身球练功法; (4)骨间肌练功法
三、下肢练功法
(一)髋关节练功法
髋关节是由髋臼与股骨头组成,其周围有强大有力的肌肉层覆盖,系人体中最深的关节,其主要功能是维持下肢的负重及相当大范围的运动。因此,保持髋部正常的肌力方可维持髋关节的平衡和稳定。此外,它也是与正常大、小腿肌肉和膝、踝关节的配合,完成下肢负重和行走的正常功能的基础。
髋部的各种外伤、疾病或经过手术治疗后,在其局部的病理反应过程中,其炎症反应范围甚广,各组织层次之间,如肌肉、肌腱、骨与关节囊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粘连。韧带和筋膜的水肿,关节囊皱襞间的粘连,均可使这些组织丧失弹性与伸展度。长期制动或卧床会导致肌肉萎缩,骨骼脱钙,关节软骨因缺乏正常营养供应而萎缩变性。以上种种变化均随时间的推移而越加严重,髋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后,可使肌力下降,协调作用差。因此,要获得髋部功能的恢复,需要有一个功能锻炼的过程。
髋部练功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髋部的肌力以维持髋部的稳定。最终恢复下肢的负重和行走功能。髋部练功的作用能促使损伤或术后出现的一系列病理反应的消失,促使局部肿胀的消退,减轻肌肉的萎缩,防止关节僵硬,防治骨质疏松和各组织层次间包括肌腱、韧带的粘连等。局部血运的改善还可促进骨折的愈合,髋关节退变软骨的修复。髋部练功的进度应视软组织修复及骨折愈合的情况而定,损伤的早期(3周以内)不宜作软组织牵伸活动或做肌肉的抗阻力练习。因髋部练功的重点是恢复髋部的肌力,只要不是髋关节的关节软骨损伤性疾患,髋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多不十分困难。
1.仰卧举腿法
又称直腿抬高法。患者仰卧位,两腿伸直,两手自然放置体侧,做直腿抬举的动作。抬举开始时约45°左右,随着锻炼肌力的增强,抬举的角度可逐渐增大到70°以上(图4-2-36)。
图4-2-36 仰卧举腿法
本法可增强下肢伸肌的力量,防止股四头肌萎缩,有助于恢复下肢的行走功能。适用于下肢骨折已有连接的中、后期的练功,是下肢骨折及髋部疾病引起下肢伸肌萎缩的主要练功方法之一。
2.侧卧展腿法
向健侧卧位,下肢伸直,将患侧大腿尽力外展,然后还原;通过一阶段的锻炼可做扇形向外摆动而达到髋关节外展的正常位置(图4-2-37)。如此反复练习多次。
图4-2-37 侧卧展腿法
本法可增强髋部外展肌群和内收肌群的力量,防止外展和内收肌群的萎缩,恢复髋关节的活动功能。
3.举腿蹬足法
仰卧位,将患肢直腿抬高45°左右,再屈髋屈膝,然后用力伸直向外上方蹬出(图4-2-38)。抬腿时动作要慢,蹬出时动作要快,如此反复练习多次。
图4-2-38 举腿蹬足法
本法可增强髋部肌力,防止下肢肌肉萎缩,改善腿部的血液运行通畅,有利于消除下肢肿胀,并可有利于松解腰部神经根的粘连。
4.左右下伏法
身体直立,两脚分开比肩稍宽,双手叉腰,四指在前,两肘撑开,先右腿屈曲下弯,左腿伸直,还原身体直立;再左腿屈曲下弯,右腿伸直,再还原身体直立(图4-2-39)。按上述动作左右反复进行多次。
图4-2-39 左右下伏法
本法可增强腰部、髋部、腿部的肌力以及韧带的力量,能防治髋关节特别是内收肌的劳损,挛缩和酸痛,可防治老年人腿部功能的衰退。
(二)膝部练功
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较大而复杂的屈戌关节,由股骨的两髁半球状关节面及较平坦的胫骨平台和髌骨组成。主要功能是负重和屈伸运动。除骨骼外,它的连接靠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等来维持,使膝关节稳定。膝关节前方有股四头肌,后方有腘肌、股二头肌,外侧有髂胫束,内、外侧各有一条侧副韧带,关节内有十字韧带、半月板等,故中医有“膝为筋之府”之称。对膝关节损伤的处理,既要重视原发性损伤的治疗,又要合理地进行练功,只有这样才能使膝关节的功能得以恢复。
患有膝部骨折、筋伤和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患者,最明显的表现是股四头肌萎缩和膝关节的功能活动障碍。在进行膝关节练功时,首先是要恢复股四头肌的肌力,然后在肌力增强的情况下,逐步增加膝关节的功能活动范围。增加股四头肌的肌力不仅是保证关节活动的需要,而且能起到保护和稳定关节的作用。股四头肌甚易萎缩,而且恢复也慢,尤其是股内侧肌。股四头肌亦易粘连,特别是股中间肌。在股骨干骨折或股四头肌直接损伤的患者,可因局部血肿机化,股中间肌粘连,肌肉挛缩,而影响膝关节的屈曲功能,尤其是在施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中最易发生。髌骨及胫腓骨骨折的病人长期置于伸直位固定,也可造成股四头肌扩张部的挛缩而影响膝关节的功能。此外,股四头肌的慢性劳损和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病,也最易引起股四头肌的萎缩,造成伸膝装置粘连而影响膝关节的活动。因此,膝关节的练功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股四头肌的肌力和恢复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功能。
1.股四头肌收缩法
亦称缩髌运动。患者坐在床上或仰卧位,小腿伸直,紧贴在床面上,做股四头肌向上拉紧收缩,同时背伸踝关节运动,此时肌肉不仅只是颤动,而是要用力收缩至少10秒钟,然后放松10秒钟,如此反复这样操练至少10次以上(图4-2-40),每日数次。如果患者不会做上述动作时,可先在健肢上学会练习,然后练习患肢。医务人员可用手掌将小腿向下压于床面上,拇食二指置于髌骨的下缘,再令患者将髌骨向上拉紧收缩,然后放松,以指导患者学会股四头肌的锻炼。
图4-2-40 股四头肌收缩法
本法具有活血舒筋的作用,能防治股四头肌的萎缩。是下肢损伤后最常用的锻炼方法。骨折复位固定、牵引或手术后第二天,即可开始指导和鼓励患者做股四头肌收缩和舒张锻炼。
2.股四头肌抗阻力锻炼法
先做直腿抬高锻炼,若能抬高自如,肌力可达3~4级后,可将健侧小腿压在患侧的小腿上,或在小腿远端吊一重物做股四头肌抗阻力锻炼(图4-2-41)。
图4-2-41 股四头肌抗阻力锻炼法
本法适用于骨折已愈合,股四头肌肌力差,或膝关节屈曲功能受限的患者,有助于增强股四头肌肌力,恢复膝关节屈伸功能。
3.扶持下蹲法
两脚分开,两手扶持床沿,脚尖着地,脚跟轻提,随后下蹲,尽可能地使臀部向下接近脚跟,然后起立恢复伸膝位(图4-2-42)。如此反复数十次。
图4-2-42 扶持下蹲法
本法可恢复膝关节屈曲功能,增强大腿伸肌的肌力,特别是对年老体弱的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尤为适宜。
4.屈膝下蹲法
又称行者下坐。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抱肘,脚尖着地,脚跟轻提,随后下蹲,尽可能使臀下蹲触及脚跟,两手放开成掌,两臂伸直平举(图4-2-43)。起立恢复自然站立姿势,如此反复进行多次。本法与扶持下蹲法相同,主要适用于青壮年患者,下蹲的程度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不应勉强,两臂不需用力。
图4-2-43 屈膝下蹲法
本法可增强大腿伸肌和臀部肌肉的力量,对恢复膝关节功能,防治腰腿疼痛和下肢酸软无力有效。
5.弓步压腿法
身体自然直立,患腿向前跨出一步成弓步,健侧膝关节伸直,两足全掌着地,双手掌按撑在患膝髌骨上方,使患膝关节屈曲,并在弓步状态下压腿做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图4-2-44)。必要时,可改成健侧膝关节弓步,使患侧膝关节伸直,在弓步状态下压腿做健侧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如此反复交替进行锻炼。
图4-2-44 弓步压腿法
本法可改善膝关节屈曲功能,增强大腿伸肌的肌力,对防治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有效。
6.半蹲转膝法
两脚立正,脚跟并拢,两膝靠紧,身向前俯,两膝微屈,两手按于膝上,两足固定不动,膝关节放松,膝关节自左向前、右、后做圆圈旋转转动;然后再改为膝关节自右向前、左、后做圆圈旋转转动,左右交替进行圆圈旋转,旋转的圈子逐渐增大(图4-2-45)。
图4-2-45 半蹲转膝法
本法适应于膝部骨折和筋伤后期,以及膝关节劳损。具有恢复膝关节功能,防治膝部酸痛和行走无力的作用。
(三)踝部练功法
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是人体负重量最大的屈戌关节。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走路、跳跃等活动,主要是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跖屈等活动来完成的。踝关节除具有背伸、跖屈的功能外,在踝关节跖屈时,有轻度的内收、外展活动,此时踝关节的稳定性差,故踝关节跖屈时容易发生内、外翻损伤,造成踝部筋伤、骨折和脱位。在踝部筋伤、骨折和脱位的治疗过程中,既要能保证踝关节能稳固地负重,又要使之能灵便地活动。因此,正确地掌握踝关节的功能锻炼是十分重要的。
在踝部筋伤、骨折和脱位一经整复固定后,可鼓励患者主动地进行足趾的活动和一定范围的踝关节背伸活动(约为10°~20°)。踝关节扭伤或双踝骨折2~3周后,可加大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并可适应地辅以被动活动,做背伸和跖屈活动,不可做内翻、外翻或旋转运动,三踝骨折者上述活动步骤可以稍晚一些。7~8周后结合X线照片显示骨折已临床愈合后,拆除外固定,并继续进行踝背伸及跖屈活动,可以扶拐下练习负重行走。但仍须避免做与骨折移位方向一致的内翻或外翻活动,以免再骨折。待骨折愈合较坚强后,再练习踝关节内翻、外翻和旋转功能。踝关节扭伤在3~4周后即可练习踝关节的内翻、外翻和旋转活动。
踝关节功能活动主要为背伸、跖屈,另外还有内翻和外翻四个动作。在练功时,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常被膝关节的运动所替代,其内翻和外翻运动,亦常被髋关节的运动所替代,下蹲时常被跖趾关节所替代。在踝关节功能确有障碍的病人中,若不能掌握其这些特点,也常收不到确切的效果。通常所采用的一些活动踝关节的方法,其活动往往并不能真正落在踝关节上,很大一部分是被髋、膝、跖趾关节替代了,因此掌握其特点,正确指导练功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如果能采用两足着地固定不动,髋、膝伸直位运动身体的方法,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1.踝关节背伸与跖屈练功法
背伸与跖屈是踝关节的主要功能,背伸肌有小腿前肌群,即胫骨前肌、长伸肌、趾长伸肌及第三腓骨肌,正常背伸活动幅度约为26°~27°。跖屈由小腿后肌群完成,以小腿三头肌为主,跖屈幅度约为41°~43°。跖屈时踝关节有轻微旋转、收展与侧方运动。通常男性背伸较女性大5°~15°,女性跖屈较男性大5°~10°。踝部骨折脱位经整复固定后2~3周内,仅鼓励患者主动地进行踝关节做背伸活动,以保证踝穴能容纳距骨体前侧最宽的部分。2~3周后可加大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图4-2-46),并可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辅以被动活动。被动活动时,患者一手握住踝部内外两侧夹板,另一手握足,做背伸、跖屈活动。
图4-2-46 踝关节背伸跖屈练功法
本法是下肢损伤早期常用的练功方法,主要是通过踝关节的背伸、跖屈,以及内翻和外翻四个方面的动作,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舒通经络,有利损伤的修复,保持踝关节的灵活性。
2.搓滚舒筋法
患者坐于凳上,患足踏在竹管或圆棒上,做前后滚动竹管或圆棒的动作,使踝、膝关节做伸、屈运动(图4-2-47)。
图4-2-47 搓滚舒筋法
本法可恢复踝、膝关节损伤后的伸屈功能。
3.身体直立踝关节练功法
身体直立,两足固定不动,面对墙壁,距离可随情况而调节,先以两手前伸平行抵墙壁,身体直立向前倾倒至前额靠墙,然后再恢复直立位(图4-2-48)。反复操练,以加强踝背伸功能的锻炼。练习跖屈功能时,再以背部靠墙而立,足后跟先离墙数寸,以身体直立向后倒,以背上部靠在墙上为着力点,足固定不动,然后使身体再向前恢复直立,如此在不同距离上,反复操练。或身体立于肋木或横杠下面,双手握持肋木或横杠做身体向前倾或后倒的方法练习踝关节背伸或跖屈的功能。
图4-2-48 身体直立踝关节练功法
本法适用于踝关节损伤后期踝背伸和跖屈功能有障碍者。
(孙之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