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言

站在2013年新年的门槛上回首2012年。这一年对中国文学来说,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事件恐怕莫过于莫言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了。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就是说莫言显然受到了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当然,莫言受到的外国文学影响何止是魔幻现实主义,据莫言坦言,至少还有福克纳、海明威、卡夫卡、托尔斯泰、川端康成等。1984年,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由李文俊翻译成中文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同年12月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莫言从同学那里借到了这本书。莫言说:“读了福克纳之后,我感到如梦初醒,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地胡说八道,原来农村里发生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写成小说。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于是我就把他的书扔到一边,拿起笔来写自己的小说了。受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的启示,我大着胆子把我的‘高密东北乡’写到了稿纸上。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是完全的虚构,我的高密东北乡则是实有其地。我也下决心要写我的故乡那块像邮票那样大的地方。这简直就像打开了一道记忆的闸门,童年的生活全被激活了。我想起了当年我躺在草地上对着牛、对着云、对着树、对着鸟儿说过的话,然后我就把它们原封不动地写到我的小说里。从此后我再也不必为找不到要写的东西而发愁,而是要为写不过来而发愁了。”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说,设若莫言没有阅读、接受、借鉴外国文学,莫言的获奖恐怕绝无可能。其实,何止是荣获诺奖,设若没有外国文学的影响和启示,莫言的写作都几乎没有可能。又何止莫言,对于中国当代作家而言,恐怕莫不如此。

  外国文学的价值和意义自然不只限于中国作家的写作和获奖,它对于普通的中国读者而言,也具有重要的、不可忽略的作用和意义。这一点,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在一个注重文化交流和对话的时代更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说来,外国文学是指与中国民族文学相对的世界各国文学,其内容包括外国文学发展历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等。外国文学包括两大部分:欧美部分和亚非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分别称作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

  美国学者罗德·霍顿和文森特·霍珀在《欧洲文学背景》一书中写道:“西方文化是个极其复杂的混合体,它代表着先前多种文明成就的融合。其中的三种文化,即古典文化、希伯来文化和哥特文化,似乎特别显著地影响了西方世界的发展。”这里的古典文化指的是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的源头,即便从荷马史诗说起,荷马的时代应该在公元前9世纪,荷马史诗所反映的时代则应该在公元前12世纪。如此看来,西方文学从荷马史诗发展演变至今天,至少也应该有三千年的历史了。而东方文学的历史则更为久远,即便从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算起,至少也应该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的文学发展史中,世界文学的作家作品浩如烟海,实在不能说只是一个比喻。

  面对如此历史久远、浩如烟海的外国文学,哪条是入门之道,是否有捷径可走?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经过认真思考和谨慎策划,有了编撰一本入门引导之类的书的想法。这种想法在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黄海飞编辑商谈之后,便有了某种“所见略同”之感。我从1987年开始教授外国文学,至今已有26年。这个期间虽然偶尔开设其他选修课,但有关外国文学的教学和科研从未间断。我们的外国文学教材虽然已经出版了将近百种,但是,更为简易的入门读本却相对较少,尤其是随着喜欢外国文学的学生越来越多,报考外国文学硕士研究生的学生越来越多,这种缺憾便变得尤为明显。这便是我们编撰此书的又一缘由。本书虽然只是一本学习外国文学的简易适用的读本,但我还是邀请了一批正在从事这方面教学和研究的教授或副教授参与写作,他们均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博士或在读博士,由他们结合自身教学研究所长分工撰写,以保证本书的水平和质量。

  本书以外国文学史的基本知识为核心,以《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人大社版)内容为主,参考了外国文学的其他教材,大致分目的与要求、重要知识点、内容概述、思考题、练习题及其相应的参考答案等几个部分加以梳理、概括和分析。本书尤其注重学习实践环节,书中含有大量的练习题及其参考答案,并附有近年来一些重点高校的考研真题及其答案,以备读者查阅和练习。本书针对性强,适用面广,既可作为学生的考研参考书和学习外国文学的辅导资料,又可为教师拟制各类考试题目提供参考。

  本书的各位作者撰写的具体章节如下:

  宋德发(湘潭大学文学院教授):第一编第一、第二章;

  王立宏(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授):第一编第三、第四章;

  高超(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第一编第五、第六章;

  王文华(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第一编第七章;

  仇红(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第一编第八章;

  刘伟(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副教授):第一编第九、第十、第十二章;

  王涛(山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第一编第十一、第十三章;

  甘丽娟(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第二编。

  当然,外国文学的入门之道是有的,捷径却是没有的;不过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本书或许可以提供一个较为明晰的路标。然而,有了路标,脚下的路还得自己一步步走。入门不易,而入门之后的路则更加艰难,也更加长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时间较为紧促,本书的编写一定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期待着读者的批评指正,以便将来修订改正。

  

曾艳兵

2013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