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与城乡均等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研究结构

本研究共分五个部分,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和第2章。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现状,以及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公私合作和资源依赖等理论基础。

第1章 引言。本部分主要说明研究的问题及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前提与假设、技术路线。并进行文献综述,阐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评价及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评价。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回顾。本章主要介绍农村公共产品、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界定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结先期研究成果,阐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分类、特征和作用,分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创新、效率评价与城乡均等化,总结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相关理论。

第二部分,包括第3章、第4章和第5章。主要分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创新和供给体系的构建,包括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的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以及农村公共服务“三位一体”供给体系的构建。

第3章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的理论分析。本章提出公私合作伙伴理论是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基础,其基本作用机理是有效和有益。本章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分析了民间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并认为因不同的独立性和依赖关系程度会出现不同的合作模式。本章主要分析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并构建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的理论框架。

第4章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的案例分析。本章主要基于具体案例分析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创新。首先,本章在资源依赖理论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宁波市基层社区出现的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创新模式,并认为此模式中民间组织与政府两者间是独立性高、竞争性弱的资源依赖关系。其次,本章分析了以“补充与合作”为特点的民间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合作救灾模式,并认为通过“合作”的方式,政府和民间组织两者之间形成了合作机制,实现了“多方共赢”。最后,本章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例,分析并尝试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构建。

第5章 “一主多元”供给体系的构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本章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例,分析并构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一主多元”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本章通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现状的分析,从政府和市场角度阐释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构建“一主多元”供给体系是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可行路径。本章从以政府为主要供给主体、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以及市场运行机制三个方面,明确了“一主多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体系的主要内涵。此外,本章还从政府供给、多元参与及市场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一主多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体系的对策建议。

第三部分,包括第6章、第7章和第8章。主要分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评价,包括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评价模型、评价体系以及省际差异和改进对策。

第6章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的效率评价。基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农村民生建设的核心内容的观点,本章认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是政府公共服务效能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本章通过因子分析构建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评价模式,并基于浙江省2001至2010年的具体数据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还探寻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提升路径。

第7章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评价体系:以农田水利为例。本章以农田水利为具体对象,构建了农田水利供给效率评价体系,并认为农田水利财政支出效率评价体系的构建,是现有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下农田水利财政监管的有效手段。本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农田水利供给效率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并运用浙江省实例进行了农田水利供给效率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8章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省际差异:以农田水利为例。本章以农田水利为具体对象,分析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省际差异,旨在提出改进对策。本章基于2001~2010年中国农田水利财政支出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价了中国相关区域农田水利财政支出效率,并通过回归分析对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还结合地区差异和规模收益等设计了中国农田水利财政支出政策,以缩小农田水利供给效率的省际差异。

第四部分,包括第9章和第10章。主要从城乡不均等的基本情况、区域差距、典型区域及外来务工人员等方面,分析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所致的,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城乡不均等现象。

第9章 公共服务供给与城乡不均等。本章基于具体数据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城乡差距,选取了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基础设施等具体项目,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具体项目存在的城乡差距。本章以浙江省和四川省分别为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代表,从农村基本经济状况、农田水利设施、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区域差异。本章进一步从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差异、各级政府分工等方面,进行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区域差异的成因分析及相应的对策分析。

第10章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城乡均等:宁波案例。本章以宁波为具体地区案例,从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了宁波在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进程中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并具体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进程中的困境和成因。

第五部分,包括第11章和第12章。通过构建农村公共服务的供需分析框架,提出推进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第11章 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供求均衡分析。本章首先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供求均衡分析框架。其次结合具体数据和具体案例,分析了宁波市鄞州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政府供给和农户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供给优先序。最后,结合宁波市案例进行了社会保障这一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供求分析。

第12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本章主要从统筹城乡、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的视角,分析了县乡财政体制和农村税收制度的改革创新,进行了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制度设计,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推进路径,并阐释了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