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全球价值链,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四个主要研究主题之一。价值链或生产以及分销的网络遍布全球,共同组成了所有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从原材料、设计、制造、组装直至送到最终的消费者手中。全球供应链由开始出现于日本,到今天以中国为主供应消费品至全球的“亚洲工厂”,是过去60年全球贸易与生产的经济故事。
全球供应链的演进,已经超越了过去的一个世纪传统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联系。全球供应链反映了各国之间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在根本上的改变,为政策制定者、学者和企业家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挑战。在没有考虑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发展的核心角色的情况下,中国就不能脱颖而出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经济体。诚然,没有显著的制度、过程和商业模型的创新,包括本地政府和大学的角色,中国亦不能演变成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始的时候,中国的学者和企业家向外国学者的著作和在中国的跨国企业的做法学习和采用西方的供应链模式,但许多制度和过程上的创新,如产业集群和专业镇的发展,都是原创的。
随着国家生产体系的发展,中国逐渐从“世界工厂”转型成为更为平衡的经济体,其供应链研究的课题也相应变得更多样化,从原来对生产和分配的效率的单向度关注,加入了新的题目,如产业服务化、贸易金融和可持续发展。
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和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有幸能请到中国供应链研究的权威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的宋华教授,带领其他从事供应链研究的中国杰出学者,在众多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中,提炼出关键的主题和内容,编写了这一有关中国全球供应链研究的文献综述。直至最近,大部分有关全球供应链的中国研究只有中文版本,未能使国际上对全球供应链在中国的发展感兴趣的其他读者对此有所了解。
中国全球价值链研究的文献,其关注重点和相关的英语文献有异同,分歧点主要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的特质,即其高度分散的市场和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这也是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对供应链进一步改善效益的同时带来了障碍和机遇。
本书展示了中国和全球在全球价值链下一个阶段发展所面对的处境。第一,中国作为全球分散式生产的主要集散点,导致传统贸易统计以及“原产地规则”失效。第二,不仅中国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塑造着新的全球贸易模式,这些供应链同时也使得过去从东往西的流动,逐渐演变为同时带有从西往东流动的双向性质,并进一步朝着不单只南南,还有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中国内部的自身发展。
因此,理解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对全球的企业家和政府来说极其重要。在这互相联系和改变迅速的世界,我们都不能忽略中国企业如何型塑全球价值链,并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被演化中的全球价值链型塑。透过向国际社会介绍这些让人着迷的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希望本书能够促进学术合作,并协助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最后,我们要感谢宋华教授以及他的同事,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的张家敏、刘方和钱慧敏,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的萧耿和罗柏年(Patrick Low)。是他们的努力让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沈联涛 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