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中国发展指数(2014):经济发展成本凸显,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中国发展指数(RCDI)借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的编制思想,但更加注重结合中国国情,从健康、教育、经济、社会环境四个维度分析中国发展现状,以求全面测量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状况及差异,避免以片面的经济增长代替社会发展的错误理念。中国发展指数由健康、教育、生活水平和社会环境4个分指数、15个指标构成(见附录)。指数自2005年开始编制,至2015年已经是第9次发布。历次指数发布所采用的主要为来自于当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

(一)中国发展指数(2014)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中国发展指数(2014)的编制得出了中国发展指数(2014)的基本结果,展示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发展的综合水平(见附录)。中国发展指数(2014)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在中国发展指数的15个指标中(见图1),从全国来看,由于《中国统计年鉴2014》中采用了新的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提高了空气质量标准,因此该指标较采用旧的空气质量标准的指标大幅下降(-8.24%),其余14项指标与上年相比继续进步;其中,增长前4名的指标依次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为8.17%)、每万人平均病床数(增长率为4.8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增长率为3.89%)、人均GDP(增长率为3.6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超过人均GDP增长,体现了我国旨在提高农村收入水平的惠农政策产生实质性的效果。每万人平均病床数指标的持续增长标志着我国医疗条件的持续改善,对于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保障,但我国的医疗条件,尤其是面向养老的医疗条件仍然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需要国家持续地改善医疗条件和医疗保障。在增加了PM2.5指标和提高污染物限值标准的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下,省会城市AQI(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指标产生较大的降幅,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中所产生的环境成本集中凸显,落后的产业结构、过剩产能、高污染产业、监管缺失、大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量激增等伴随经济高速增长而产生的问题加重了雾霾治理的难度,我国目前所采取的降低GDP增速、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等措施改变了以往只重视经济发展成果而忽略经济发展环境成本的思路,体现了我国弱化GDP指标而更加注重国家的综合发展水平的新的发展模式。

1

图1 中国发展指数(2014)15个指标及增长率

(2)中国发展指数(RCDI)保持稳定增长特征。图2显示了RCDI2006~RCDI2014历年的全国总指数,其持续的增长趋势说明我国整体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从RCDI总指数增长率的趋势来看,随着2013年和2014年GDP增长的放缓,RCDI总指数增长率也表现出缓慢下降趋势,但相对于GDP增速下降趋势更加缓慢。这种趋势一方面反映了经济指标仍然是拉动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虽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由于经济发展带动了健康、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仍然表现出较高的增长。图3显示了RCDI2014的4个分指数和总指数以及相对于RCDI2013的增长率,其中,生活水平指数增长最快,达到4.33%,而社会环境指数仅为0.08%,相对于RCDI2013社会环境指数1.43%的增长率大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采用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后省会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指标相对于使用旧的空气质量标准的指标降幅达到8.24%,从而导致社会环境指数增长率整体下降,总指数的增长率也相应放缓。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两项污染物控制标准,提高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等污染物的限值要求,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雾霾污染程度。空气质量指标的大幅下降为中国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环境问题应该纳入经济发展成本的考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会成为社会综合发展中最致命的“短板”。

2

图2 2006—2014年RCDI 总指数和总指数增长率

3

图3 RCDI2014分指数、总指数和相对于RCDI 2013的增长率

(3)RCDI区域性分布规律表明,我国区域性发展水平处于较为均衡的状态。与历年RCDI的区域性分布规律相同,RCDI2014仍然将全国31个省区划分为四大区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31个省区社会经济地理分四大板块的格局未变。第一类(以下按RCDI2014得分排序)为特大都市区,有北京、上海2个直辖市;第二类主要为沿海发达区,有天津、浙江、江苏、辽宁、山东、吉林6个省市;第三类为中度发展区,有内蒙古、广东、福建、黑龙江、山西、湖北、海南、湖南、陕西、宁夏、河北、重庆、四川、河南、江西、安徽、新疆、广西、青海19个省市区;第四类为西部边远区,有甘肃、贵州、云南、西藏4个省区。相比于RCDI2013,吉林从第三类地区升级为第二类地区,青海从第四类地区进入第三类地区,而广东则从第二类地区下降到第三类地区。

(4)与RCDI2013相比,有14个省区的总指数序位发生变化,图4中显示,序位提升的省区有7个,其中宁夏的序位上升6位,在图5中可以看到主要原因是教育指数和社会环境指数的提升推动总指数序位的提升;贵州则在4个分指数的序位上均有所提升(总指数排序上升1位)。在序位下降的7个省区中,河北、山东、河南3个省在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中省会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指标位于全国后3位,从而导致这3个省在总指数的全国排名中有所下降。

4

图4 RCDI2014各省区总指数序位变动情况(相对于RCDI2013)

5

图5 RCDI2014各省区分指数序位变动情况(相对于RCDI2013)

(5)从RCDI2014各省区总指数来看,北京、上海在总指数分值上超过100,其余省区在总指数上的差距逐渐缩小,特别是二类、三类地区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相对于上一年,RCDI2014各省区总指数的增长率波动较大,增长率前5位的省市区分别为贵州、青海、宁夏、北京、辽宁,而增长率后5位的省区为广东、山东、安徽、内蒙古、河北。具体如图6所示。

6

图6 RCDI2014各省区总指数与各省区总指数增长率

图7中分别显示了各省区4个分指数和其相对应的增长率。在健康指数中,位于前5名的是上海、北京、辽宁、山东、黑龙江;从健康指数增长率来看,位于我国西部的贵州、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区在健康指数上增长率较高,表明我国西部地区的医疗条件和水平在国家的重视下正在逐步提高。在教育指数上,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浙江位居前5名;从教育指数增长率来看,北京、青海、贵州、宁夏、吉林分列教育指数增长率的前5名,尤其是西部不发达地区教育指数较高的增长率体现了我国在教育资源上向西部倾斜所取得的成效。在生活水平指数中,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位列前5名;从生活水平指数增长率来看,位于前5名的分别是上海、辽宁、贵州、天津、福建,分别来自于第一、二、三、四类地区,表现出较强的经济增长水平。在社会环境指数中,位居前5名的分别是海南、江苏、北京、西藏、浙江;其中增长率位列前5名的是甘肃、新疆、宁夏、贵州、黑龙江,增长率较低的河北、山东也是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中省会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指标排名最后的。

7
8
9
10

图7 RCDI2014各省区分指数及其增长率

(二)我们的若干思考

1.重视经济增长的社会环境成本

我国经历了GDP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已经成为世界上GDP第二大国。但长期以GDP增长为单一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和GDP政绩考核方式,使地方政府只关注经济的GDP成绩而忽视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成本,大量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因其对地方政府GDP的巨大贡献而上马,成为当前严重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的“元凶”,经济发展所导致的高昂社会环境成本逐渐显现出来。环境污染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切不可抱着“先污染,再治理”的观念只盯着GDP指标,而要充分考虑经济增长的社会环境成本,发展绿色产业。

2.避免经济大而不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但我们也需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制造的产出仍然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代加工环节,成为以低廉的生产成本向世界经济输血的世界代工厂。国内低价为世界高端品牌生产产品,而国人却要高价购买高端品牌成品,缺乏核心技术和高端基础产业导致中国制造只能拼成本,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期,淘汰落后和过剩的产能会造成短期内GDP增速放缓,但从未来发展看正是一个从以“量”发展转变为以“质”发展的生产力升级过程。以科技推动创新,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激励机制,促进我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打造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高端产业,让中国制造在世界上不仅占有更大的市场,更要获得更多的尊重。

3.降低基础性生产和生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大量低端代加工产业的生产模式,在国内面临着人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消退等不利因素影响,在国外面临东南亚诸国更加低廉人力成本的竞争;中国制造承受着生产成本上升、生产利润空间下降的严峻考验,经济增长面临巨大的压力。而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生活和生产成本的迅速攀升,不断蚕食着经济发展的红利,商品、住房、交通等生活成本的提高导致人力成本被拉高,原材料、物流、信贷、能源等生产成本的提高导致产品价格失去竞争力,企业利润被压缩。而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局部利益最大化的发展模式,会给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作用,房地产、金融、交通运输、能源等基础行业利润的最大化将导致整体社会经济的萎缩,近年来大量出现的政府地方债问题、民间借贷危机问题等,提高了经济发展成本,从长期看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4.对中国进入老龄化阶段需要未雨绸缪

按2010年我国贫困线标准,2013年我国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到8.5%。2013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3161万人,占人口比重为9.7%,而2013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仅为4.92‰,其中作为中国重要粮食基地的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以-0.03‰、0.32‰和0.78‰的自然增长率位于全国后三名。我国发展依然面临着贫困人口基数过大、社会财富两极分化的问题,未富先老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人们对养老金缺口问题的关注也是对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切身利益的担忧,因此需要妥善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和养老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做到老有所依、老有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