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观:论道网络新视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以融合重塑广播

姜海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

按照中央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央广)把媒体融合发展工作作为“台长工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传统媒体中的移动媒体、移动媒体中的传统媒体,广播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新型广播、融合发展”的思路,适应国家战略,发挥广播优势,整合全台资源,做强新闻主业,带动产业经营,拓宽发展空间,打造新型传播媒体集团。

央广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工作中在目标引领、机制创新、平台建设、资源整合、内容生产与发布流程再造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中我们始终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是:媒体融合下半程,如何做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从相加到相融,我们究竟有多远的路要走?以下将我们的探索和实践与大家分享。

一、媒体融合,我们到底要做什么

近年来,中央坚持将媒体融合发展作为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基础工程,作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任务来抓,中宣部以中央主要媒体为龙头,推动中央主要媒体深入实施重点项目。央广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多次召开全台和部分兄弟电台参加的媒体融合发展会议,确立并推动了中国广播云平台、央广新闻和中国广播客户端等一批项目建设,明确“项目带动,产品先行,机制创新”的原则,立足广播,强化全媒体、全平台、全终端内容生产流程再造和资源整合配置,努力构建以声音为特色、以融合传播为目标的国际一流现代传播机构。

二、从相加到相融,我们如何打破内部壁垒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无论是广播+,还是互联网+,在度过了最初简单的平台相加、1+1=2之后,要真正从物理结构到化学反应,从相加走向相融,关键在于机制创新。传统广播电台内部管理多属条块分割,本世纪初央广以“频率专业化、管理频率化”为方向的改革,也曾经带动了几套专业化频率的异军突起,其管理模式在中编办重新核定内设机构及职责时被予以确定及规范。但要融合发展,首先就要打破机构的壁垒和平台的藩蓠,才能统筹调度资源,逐步实现人员、管理、运营融合,激发融合发展的内生活力。

为做好融合发展工作,央广在全台层面建立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实现通过领导决策、指挥协作、执行落实三个层面发挥优势、此长彼长地推进传统广播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领导决策层面,成立以台长为组长、台领导班子为成员的媒体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即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央广媒体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及分步实施战略决策,指导全台融合发展工作。指挥协作层面,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成立“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运行办公室”,形成统一指挥、高效协同、快速分发的融媒体新闻生产格局。执行层面,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运行办公室、中国广播云平台项目执行组全权委托央广全资公司———央广网转企改制主体“央广新媒体公司”扩充采编和技术力量,确保媒体融合内容有人创作,重点项目建设有人落实。以事业体制内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运营办公室和企业体制内“央广新媒体公司”为两个抓手,以中国广播云平台为全台媒体融合的统一基础IT平台,打通事业和企业、频率和部门分割,构建多终端新闻策划、采编、发布融合传播协调机制,构建统一互联网资源平台,以共同支撑全台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的运营。

媒体融合的首要任务是新闻能力的融合。随着央广融合工作的深入,跨频率、跨平台的新闻资讯协同成为央广“新闻立台、声音立台”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6年11月28日,我们启动了台领导每天值班指挥协同的编务会制度,进一步深化媒体融合宣传管理改革,实现融媒体指挥日常化、制度化顶层设计,统筹全台管理,调配全台资源,部署重点工作,为“中央厨房”建设夯实基础。每天值班的台领导成为当日“中央厨房”的“主厨”,编务会制度保持原有安全播出责任制不变,节目播出“三审制”不变,加大对重点节目、重点栏目、重要版面,尤其是新媒体刊播平台的管理和审定。与此同时,我们将央广网与“两微一端”列为与中国之声、经济之声并列的首要内容刊播平台,是媒体融合发展中告别各自为战的重要战略调整。

三、从相加到相融,技术平台是实现“融”与“合”的最强支撑

中国广播云平台是央广推动媒体融合的基础也是重点项目,是一个安全可靠、内容共享、覆盖广泛、技术先进,连接全国广播电台、专业或商业机构、网站和个体的广播行业云平台。目前正在进行二期建设,建成后能够提供采、编、审、播、存、管等全业务流程的云服务,可开展台与台之间、台与社会机构之间、台与个体之间,以及机构与个体、个体对个体之间的音视频等新媒体业务,是面向电台、个人、社会的音频互动共享的“中国声音库”平台。该平台具备以音频版权管理为核心的公益服务和商用能力,能有效减轻大多数广播电台转型的巨大成本,不仅可以带动央广的整体变革,也会由此拉动整个广播界的转型变革。

云平台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以广播电台互联互通平台为基础,实现台与台之间的互联; (2)以云采编、云媒资、云发布系统为基础,整合广播行业优势内容和渠道资源; (3)以全国电台节目集成播控平台为基础,建立互联网广播音频主阵地,实现全国电台节目直播和回听。

在云平台资源平台搭建的基础上,融合云采编系统是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一体化作战的全媒体采编平台,契合央广媒体融合发展和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中央厨房”运行的采编需求。目前云采编系统已经在央广全面应用。截至2016年11月,云采编系统公共账号2 010个、地方台公共账号61个、地方记者站账户262个,累计发布报题94 004篇、文稿68 588篇,云采编系统迭代开发达69次。

四、从相加到相融,打通人才和资源才能贯通血脉

为了实现人才和资源的融合,2016年央广陆续完成旗下各互联网业务、全媒体内容制作公司业务和团队的整合。以实现资源共享和规模效应,实现媒体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为根本目标,推动财经节目、音乐节目、综艺节目、生活服务节目市场化内容生产统一运营,完成央广网、你好台湾网、中国民族广播网、国家应急广播网四个网站的发布系统技术整合,由央广新媒体统筹管理。

眼下央广通过《关于全台广播频率资源整合的意见建议》,积极推动广播频率资源的重组。频率资源整合的核心目标是主流频率做大做强,专业频率做专做精,对象频率做出特色,一些投入产出不匹配、影响力小的频率撤并或转型。

上述变化,是央广从资源驱动到效率优先转变的重要一步,是央广自身的供给侧改革,这种内部“微循环”系统的调整旨在保证央广媒体融合“主动脉”积极健康发展。

五、从相加到相融,内容产品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是检验效果的标准

2016年央广全媒体协同作战,联合发力。以时政报道创新为突破口,央广网与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通过机制、技术双轮驱动,一手推广播重点内容形式创新,一手推新媒体独家策划并在广播频率同步播出。以“多语言报道” “音频报道”为特色,在频率与网站的一体化作战中形成微博微信、海外社交媒体、客户端多渠道发布,构建“广播+新媒体”音频新闻产品矩阵。例如, 《随习主席出访》以记者视角品读外交战略, 《习声回响》集纳了100余期习近平主席原声会议讲话并配精华点评,好听、易读、易传播。

以重大报道主题台网联动策划为新常态,在全国“两会”、神舟飞天、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杭州G20峰会等重大报道与突发事件中,央广网充分聚合17套广播频率、各地记者站、地方台、军事通讯员等采编力量,打造及时、快速、权威的独家报道。

以重点节目为核心资源,集中打造央广高端内容品牌形象,推出一批深受听众、专家和市场欢迎,既叫好又叫座的内容产品。比如,依托品牌栏目《做客中央台》 《企业家说》的高端资源,通过碎片化新闻与矩阵呈现,打造出一批深度栏目;结合热点和重要时间节点策划出《温暖回家路》 《中国声音中国年》 《致我们即将消逝的文化印记》等特色节目,打造一批充满情怀和温度的内容产品;助力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推出几组系列《大国大时代》《兴国重器》 《中国乳业巡礼》 《踏雪逢春———东北经济探访》,既是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好报道,更是为公众、企业和地区的思考、行动提供了探索的舞台。上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宣布启动“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建设,由央广著名播音员为中小学生录制示范诵读作品,这将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让中国的孩子听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长大。

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 “央广新闻”客户端与“中国广播”客户端主打中央台特别节目视频直播与热点快讯, 《里约有约》微博话题获得近亿阅读量。2016年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首次尝试在6个小时的节目中加入6次喊红包环节,创造了1 592万次听众互动,成为中国广播史上迄今为止听众互动量的新高峰。优质的内容平台和融合推广创新帮助央广在全年行业广告下行的环境下,有望继续保持全国广播广告收入规模第一,并继续实现同比增长。

融合的探索无止境,76岁的央广将继续砥砺前行,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