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由化”之后的“不自由”经历
匈牙利曾经是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自由主义先锋,既表现在政治方面,也表现在经济方面。1956年匈牙利爆发了自由主义的政治运动,最终被苏联军队镇压下去,领导人纳吉(Nagy Imre)被秘密审判处死。不过,匈牙利政府之后实行的政策仍然要比苏联更自由主义,尤其它的经济政策,是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强调市场机制的,被称为“新经济机制”政策。那时,匈牙利的企业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在生产、定价、用工等方面都不必完全听从中央计划指令;和西方的外贸也比较自由,不像苏联和其他多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囿于经互会。
由于和西方经济有相当多的联系,匈牙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从西方获得了大量贷款。当1989年发生东欧剧变时,匈牙利的外债负担非常大,为了偿付旧债,不得不再借新债,使雪球越滚越大。在剧变之初的转型冲击下,苏东国家的经济都大幅下滑,宏观经济很不稳定。匈牙利的GDP在1993年比1989年下降了20%左右[1],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金融动荡。匈牙利采取了“华盛顿共识”的“私有化、自由化、稳定化”政策来解决经济问题,其最突出的一项措施是把国有企业出卖给外国资本,以偿还外债。这项措施有助于实现“稳定化”,因为偿还了外债,稳定了金融;同时实现了“私有化”,把国企完全私有化了;还实现了“自由化”,让“自由的”外资重构了匈牙利的经济。匈牙利的经济结构自此发生了根本改变,外资成为很多重要行业的主宰,金融业的70%、电信业的90%、工业的66%、贸易的50%,都被控制在外资手中。[2]
这项措施当时被很多西方经济学家赞为聪明之举,他们认为匈牙利既偿付了外债、稳定了宏观经济,又引进了有丰富市场经验的外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融入了国际自由市场经济,匈牙利从此可以享受自由的经济发展、稳定的金融环境。在一段时期内,这似乎是聪明之举,可惜好景不长。2008年的金融海啸,瞬间卷走了匈牙利人的自由和稳定。
2008年的金融海啸对匈牙利的打击是多重的,金融体系、货币汇率、工业产出、对外贸易都受到重创。在金融方面,由于匈牙利的金融业已由外资主宰,而外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沉疴染身,它们立刻把自己的疾病传染给匈牙利的金融系统,使匈牙利陷入金融动荡的危机。在货币汇率方面,金融海啸虽然是由美国“去管制”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使美国的金融机构恶性膨胀而引发的,但美国财大气粗,可以拿出巨额资金来进行救助,从而稳定自己的经济,别的国家就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救市了,所以在金融海啸中,美元没有贬值,其他许多国家的货币却翻船大跌——匈牙利的货币就大大贬值。在以前那段“自由稳定”的美好时期,匈牙利的很多企业和个人都随着“自由化、全球化”的浪潮借了很多外币贷款(匈牙利私人债务的60%和政府债务的30%都是外币债务)[3],当匈牙利本币贬值之后,其债务负担急剧上升。在工业和贸易方面,金融海啸使西方世界整体经济下滑,已和西方经济密切相连的匈牙利工业和贸易也因此受累下滑。
据统计,2008年9月美国金融海啸全面爆发后,匈牙利的经济立刻受到了冲击,2009年的GDP下降了6.6%。[4]失业大增,通货膨胀,本币汇率暴跌,金融系统岌岌可危,国家陷入破产的边缘。此时的匈牙利已无力自救,成为必须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救助的第一个欧盟国家。接受IMF救助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IMF救助贷款附带严苛的条件,强制匈牙利实行IMF规定的政策。这种强制使得一些匈牙利政治家痛呼:匈牙利丧失了独立自由。
IMF要强制匈牙利实行的政策主要是削减政府开支,受直接影响的是养老金、社会福利、公务员薪酬等,这些支出都要大幅减少。削减政府开支也使得消费需求进一步下降,从而使匈牙利经济更加萧条。这些痛苦,普通百姓立刻就感受到了。“自由和稳定”的时光不再,自由主义经济带来的是强制接受IMF政策的“不自由”,是外资传染来的国际金融“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