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企给社会带来了什么?
在“国有化”的问题上,北欧的社会民主党也表现出务实的、不教条的精神。一方面,北欧很少对私有企业大搞国有化,还给私有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它们能够在市场中发展壮大。北欧的私有企业在汽车、家具、手机、制药等方面都取得了世界一流的成绩。而另一方面,北欧也兴办了大量的国有企业,并且在自由主义风靡的时代顶住了“私有化”的劲风。
英国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英国的工党(相当于社会民主党)大搞国有化,与之对立的保守党则大搞私有化。有的企业先被工党国有化了,保守党上台又私有化,工党再上台再国有化,保守党再上台再私有化……在英国的政治风气中,缺少北欧式的“妥协”精神,较多的是激进对抗。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世界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英国的一些政治家也提出过类似北欧的劳资合作妥协方案,但被工会拒绝。各种工会还发起了一系列罢工,使得英国的经济更加衰败。公共服务行业的罢工严重扰民,垃圾堆积如山,死人无法安葬,社会生活一片混乱。工会的左倾激进行为使选民反感,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因而胜选,她上台后采取了右倾激进政策,大肆打压工会,全面推行私有化。当时,英国有很多国企效率低下,需要政府的财政补贴,这些国企被私有化之后,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赤字压力,稳定了宏观经济,撒切尔主义因此风靡。此时,与撒切尔主义如出一辙的里根主义也在美国风行开来,私有化、自由化、减税负、小政府成为经济共识,新自由主义享有了风行全球的话语权。
面对这股私有化的自由主义劲风,北欧没有像英国那样激进地大搞私有化,而是对国企进行了改造,引进一些市场机制,提高国企效率,但依然保持国有性质。从长远效果来看,北欧的国企不但能够改造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而且能够比英国私有化的企业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挪威的石油国企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成立于1972年,那时北海发现了海底油田,其资源由挪威和英国分享。为了开采北海石油,挪威成立了石油国企。挪威的石油国企成立之后,其业绩表现一般,为了使它能进一步优化,挪威议会授权该公司的股票在奥斯陆和纽约上市。股票市场价格的升降和公司的业绩表现挂上了钩,促进了改革,增强了公司经营管理的责任和能力。后来,这家挪威国企在深水石油开采和生产领域成为世界明星,它创新了几项先进的技术,业务范围已远远超出北海油田,进入了西非、墨西哥湾、巴西海岸等地。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它的社会责任感,它不像很多私企那样单纯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而是主动承担起环保等社会责任。譬如,为了使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更加环保,它在天然气田中把二氧化碳过滤出来,重新泵回地下,这样虽然增加了公司的生产成本,但是有益于全社会的环保;它还建造了两个大型回收碳化物的系统,避免废气污染大气。生产石油要排放二氧化碳,世界上每生产1桶石油平均要排放19千克的二氧化碳,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只排放7千克。
挪威国企的石油收入投入了挪威主权基金,该基金也是国有的,也表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该基金设立了专门机构审查投资的公司,严防基金投资那些会危害社会的公司,譬如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公司、生产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公司、生产烟草的公司等,尽管这些公司可能给该基金带来高利润的回报,但它绝不“因利忘义”。该基金的社会责任感还表现在它的投资和开支的比例上:每年只允许动用基金总额的4%作为政府的开支,其他用来作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长远投资。这4%是估算出来的基金年回报率,也就是说,现时的开支只动用利息,不动用本金,本金要留给未来作发展之用。正是因为挪威持有了大量的投资本金,所以当金融海啸使世界股市大跌之后,它乘机抄底,购买到巨额低价优质股票,使挪威主权基金大幅增值。
英国虽然也拥有北海石油资源,但由于开采石油的是私企,其远期结果和挪威截然不同。英国开采北海石油的公司主要有英国石油公司、壳牌公司等。英国石油公司中原本有英国的大量国家股份,但后来很多被私有化了,该公司就成了私有的跨国大公司。多年来,北海石油的收入主要落入了跨国公司囊中,虽然英国政府通过税费也得到一些收入,但由于没有设立像挪威那样的国有主权基金,所以那些税费收入没有积累起来为社会作有利于未来的理性投资。当金融海啸爆发之后,挪威和英国的经济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挪威有石油收入积累的主权基金在手,抄底世界股市。英国政府手中的石油财富早已不见踪影,不仅没钱来抄底,连对抗海啸的应急资金都缺乏。为了应付金融危机,英国的财政赤字飙升,剧增一倍多。挪威则安然享受着财政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