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五”期间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上述研究表明,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效应综合的特性,需要对其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土安全等各个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进行全面评价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区域发展提供支撑系统,同时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强有力的带动作用。因此,要缩小与东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十二五”期间西部大开发必须继续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发展战略。
(一)进一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从整体上看,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十二五”期间需要进一步加快投资和工程建设的进程。笔者建议前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停工的多条铁路客运专线应尽快恢复施工,新建兰州(或西宁)—重庆(或成都)线,形成西北至西南新通道;重点建设徐州—郑州—兰州、南京—武汉—重庆—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杭州—上海三条连接东部地区的重点客运专线的西部区段;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路网,适度建设部分高速路联络线,对繁忙的既有高速路进行扩能改造;应进一步加强中吉乌、中缅以及中老等国际运输通道建设,促进西部地区同中亚、东南亚和远东地区的社会经济交流;对呼和浩特、贵阳龙洞堡、兰州中川、桂林两江、南宁吴圩、重庆江北、银川、西宁等机场进行适度扩能改造,迁建拉萨贡嘎机场,具备开工条件的支线机场也应尽快启动项目建设。
(二)推动西北地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
西部地区能源通道建设重点在西北通道的建设,为此,“十二五”期间应继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指导,在扩大和完善现有能源运输通道和网络的基础上,实现西部地区区内、区际和国际间的资源合理开发与空间调配。笔者建议,“十二五”期间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第三条“西煤东运”大通道建设。内蒙古和陕西地区的煤炭肩负着满足华北地区煤炭需求的重要任务。随着能源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煤炭生产基地生产能力的增长,原有煤炭运输线路呈现出运力不足的状况,为解决这一矛盾,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设第三条“西煤东运”大通道的规划构想,即连接内蒙古的准格尔和河北唐山的曹妃甸港口的煤炭专用铁路线。一方面,“十二五”期间应重点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期专项研究、可行性分析报告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建设连接内蒙古准格尔和河北唐山的曹妃甸港口的煤炭专用铁路线;另一方面应推动保定—霸州的连接线建设,同时对天津至阿拉山口实施复线及电气化工程,形成蒙西煤炭输出的重要通道。二是对现有“西煤东运”铁路运输线路加快改造步伐。利用陇海客运专线的建设,将原有陇海线作为陕西榆林地区煤炭东运的专用通道;此外,要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工程建设,提升能源开发和向外输送能力。
(三)稳妥推动特高压电网建设
由于特高压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巨大,而且技术的可靠性也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次的实践检验,因此建设步伐不宜迈得太快。笔者建议,“十二五”期间应在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启动锡盟、蒙西、张北、陕北能源基地通过三个纵向特高压交流通道和北部煤电、西南水电通过三个横向特高压交流通道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西部地区500千伏和750千伏主干网架建设,为把西北部大型能源基地电力送至华北、华东、华中负荷中心提供支撑。
(四)稳步推动西南地区水电站建设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工程措施之一是建设水利设施特别是大型水利枢纽,这样一方面可以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区域水资源进行调配和总量平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清洁能源的生产。这就要求“十二五”期间加快西部地区的水电站建设。由于中国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约70%在西南地区,因此,建设的重点地区应该在中国的西南。
“十二五”期间应在勘察江河水能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西南地区主要流域水电开发规划,做好水电开发的战略接替准备,有序推进重点流域大型水电项目建设,适应西电东送及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要求,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型水电站。
(五)加快重点经济区内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随着西部通信走廊、数字化城市、宽带服务和农村电话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的建设,西部地区的网络通信、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特别是重庆和成都等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产业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因此,“十二五”期间应集中精力和资金加强重点经济区内智慧城市的建设。
西部地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点应在重点经济区内。一方面,这些经济区集中了西部地区主要的大城市,具有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和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带动重点经济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西部地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应以成都、重庆等城市为试点,编制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在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