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20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的目标和路径参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规划》要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区域,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要求山东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制定和调整相关专项规划,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构建高效产业体系,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创新合作方式,加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对接合作。

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

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高效利用区域优势资源,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强以国家重要湿地、国家地质公园、黄河入海口为核心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为全国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构筑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发挥盐碱地和滩涂资源丰富的优势,统筹规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划分农业、建设和生态用地,探索土地利用管理新模式,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开发,为环渤海地区拓展发展空间提供有力的土地资源保障。

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重点加强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支撑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又一重要区域。

三、战略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5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强,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本地区人均GDP翻一番,达到90000元,单位GDP能耗降低2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0元,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

远期目标。到2020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四、《规划》实现路径

优化空间布局:统筹考虑生态保护、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优化空间结构,形成核心保护区、控制开发区和集约开发区合理分布的总体框架,其中集约开发区要依托“四点”,建设“四区”,打造“一带”。

“四点”,即东营、滨州、潍坊港和烟台港莱州港区,强化东营港的区域中心港地位,加强莱州港区建设,加快滨州港、潍坊港扩能。“四区”,即东营、滨州、潍坊北部、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要依托港口和铁路交通干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临港物流和现代加工制造业,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一带”,以四个港口为支撑,以四大临港产业区为核心,以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为节点,形成西起乐陵、东至莱州的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按照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协调推进的要求,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环境友好型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以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产业整体素质,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轻纺工业、汽车及零部件、生物产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