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老年人的收入状况
一、研究背景
在养老问题中,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和经济(生活)来源是一个核心问题,一直为政府、社会所重视。因此,在养老需求的各个层次中,经济供养成为最为基本的问题,是“六个老有”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对老年人的收入状况、收入(生活)来源、家庭内部经济交换、贫困、保障等问题给予大量关注。毕竟,老年人的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宋健,2006),影响着老年人群的居住方式、消费水平、休闲方式、心理健康等。研究发现,入不敷出的经济困境可能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的发生(梁兆晖等,2010)。并且,不同的经济来源对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不同的影响(杨宗传,1998)。因此,了解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以及主要生活来源是认识中国养老问题与制定有关政策的重要基础(杜鹏、武超,2006)。
老年人的经济状况由其自身的不同状况(性别、年龄、身体、文化等)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所决定。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老年人的代际更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体现在老年人的职业特征、健康水平、教育水平等各个方面;从宏观上来讲,我国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更大改善,社会保障覆盖率不断扩大,特别重要的是,政府和社会对于老年问题尤其是老年人的经济保障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民政部颁发的《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老年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提出要坚持民生优先,推进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提高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促进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所有这些,对老年人的收入状况和收入来源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人们去深入研究,认真总结。
对老年人收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老年人的收入状况、收入来源和影响收入的因素。
在收入状况方面,全国老年人口、城市老年人口内部和农村老年人口内部的收入差异是非常大的(伍小兰,2008),并存在城乡、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王树新,1989)。城镇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好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农村老年人却相反(钟英莲,2000);年龄越小,收入状况越好,高龄老年人的收入状况最差(伍小兰,2008);男性老年人的收入要远远高于女性老年人(伍小兰,2008;钟英莲,2000;石燕,2009);与配偶同住的老年人收入状况最好,丧偶和未婚者最差(伍小兰,2008);与配偶同住的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要好于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爱德华·帕默、邓曲恒,2005)。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伍小兰,2008;钟英莲,2000)。不同政治面貌老年人的收入差异也很显著。在城市,政治面貌为民主党派的老年人收入最高,次之共产党员,群众的老年人收入最低;农村的情形又不太一样,党员老年人较高,民主党派的较低,群众的最低(伍小兰,2008)。不同离退休单位性质的老年人收入差异显著。收入状况最好的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三资企业的退休职工,其次是国有企业退休职工,较差的是股份制企业、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退休职工(伍小兰,2008)。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员、社会地位高的人员,其收人水平较高,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收入水平较低(钟英莲,2000)。
对老年人经济来源进行大规模调查,最早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1987年进行的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老年人收入来源存在城乡、性别和年龄差异,“三大支柱”(离退休金、家庭成员供养和劳动收入)在不同老年人的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1988)。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1992年的调查结果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1994)。城市老年人主要收入来源是离退休金,农村老年人最主要的收入支撑是经营性收入(伍小兰,2008;胥莉,2002;王树新,1989;钟英莲,2000)。但是,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子女供给仍然是老年人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钟英莲,2000)。杜鹏和武超利用国家统计局在1994年和2004年进行的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对老年人的经济来源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发现1994年男性老年人收入来源比较分散,在劳动收入、离退休金和子女供养上都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女性老年人经济来源主要集中在子女或其他亲属供给上(杜鹏、武超,1998)。朱旭红的研究发现,浙江省女性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明显低于男性老年人(朱旭红,2011)。钱雪飞利用江苏省南通市1440位城乡老年人的数据进行分析,也得到相似的结论(钱雪飞,2011)。也就是说,老年女性的主要收入来源更可能来源于外界,对家庭其他成员的经济依赖程度远远高于同地域的男性老年人,在经济生活的自立性、独立性上远远弱势于男性老年人(石燕,2009;朱旭红,2011)。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来源与其年龄构成有密切关系,不论是男性或女性老年人都有一个相同的趋势,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靠自身取得收入的比例下降,从子女及亲属取得收入的比例上升(王树新,1989)。
在收入的影响因素上,不同人口特征(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不同社会经济特征(受教育程度、职业、政治面貌)的老年人群之间的收入差异是十分显著的,同时结构性因素(户口类型、退休单位的性质)对老年人收入水平也有着显著影响(伍小兰,2008)。在老年人的收入中,子女供给在老年人收入来源中往往占有较大份额,研究显示,老年人的子女仍然是父母养老保障的提供者,尤其是当父母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Lee等,1998)。子女数对老年人供养有重要影响(郭志刚、张恺悌,1996)。但是,这也受到国家帮助水平(社会保险等)的影响(郭志刚、张恺悌,1996;李珍,1998)。性别是影响老年人收入来源的显著因素(石燕,2009)。教育是老年人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爱德华·帕默、邓曲恒,2005)。文化水平越高,收入越高(钟英莲,2000)。老年人年龄和收入成反比(胥莉,2002;钟英莲,2000)。有无离退休金及其高低是造成城市老年人收入差异的最主要根源(伍小兰,2008)。
本部分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2011年的数据,使用的是“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1年度中国老年人状况追踪调查”;2005年的数据,使用的是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15%);2010年的调查数据来源于《中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电子版)。为便于比较分析,按照收入将老年人人群五等分,其中,最后的20%被定义为低收入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