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可持续增长的结构基础与政策选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根据商品属性分类

根据商品属性,我们在SITC分类标准之下将全部商品分为14大类(划分方法见附录1),表3列出了各类商品的贸易差额状况。2010年,顺差额最大的三类商品是杂项制品、机器和运输设备,以及纺织品与服装。其中杂项制品包含建筑装置、家具及其零件、旅游产品、鞋类、科学仪器、光像仪器和各种表类。除鞋类以外,这些产品的价值普遍较高,而中国在这些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因而创造了较大的贸易顺差,2010年高达2636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纺织品与服装在世界市场上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力,1995年该类产品的顺差值即达到227亿美元,超过了当年中国的贸易总顺差额,此后顺差呈持续增长状态,到2010年高达1785亿美元。同纺织品与服装不同,机器和运输设备在较长时期内是中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1995年逆差达212亿美元,到2000年仍存在93亿美元的逆差。此后,在跨国公司加工贸易的推动下,该类产品由逆差迅速转为顺差,2010年其顺差值已超过纺织品与服装。在2010年,顺差超过100亿美元的产品类别还有非金属矿物和金属产品两类;橡胶制品、木制品和纸制品的顺差额介于40亿美元至80亿美元之间;逆差最大的类别是矿物燃料,逆差值高达1623亿美元,而该类产品在1995年处于小额顺差状态,表明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高耗能制造业,因而对燃料需求过于旺盛,导致矿物燃料由顺差转变为逆差;另外,化工产品的逆差超过600亿美元,饮料和烟草、动植物油脂和皮革三类产品也处于逆差状态。

表3 中国货物贸易差额结构(根据商品属性划分,十亿美元)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UNCTAD贸易数据库中的数据计算而得。网址为http://UNCTADsta.tUNCTAD.org/ReportFolders/reportFolders.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