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 2014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及其结构分析

(一)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的理论模型

要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有投入和外界驱动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欲求其对国家做出贡献,对社会、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要体现效率。图2-6为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的理论模型图。

图2—6 理论模型图

从图2—6可看出,本框架主要是从投入、驱动、产出这三个方面来构造的。投入指生产要素的投入,主要包括文化产业的自身资源(文化资源、文化资本、人力资源)。驱动主要指文化产业的外部环境,包括基础资源、社会价值观和行业组织、政策环境、产业公共管理和产业技术与创意。产出指文化产业产出的产品和服务,主要体现了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包括在经济上的影响和在社会上的影响。投入、驱动、产出三者之间还存在着循环推动的关系:产出的产品和服务中的一部分通过文化产业的产业链作用可以反馈为文化产业的投入,形成新的文化生产要素,并能增强文化产业的驱动力,影响下一阶段的投入和产出。这种循环推动使得产业规模扩大、产业效率提高,整个产业不断提升。

(二)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的结构框架

1.总框架

以2005年UNESCO Jodhpur论坛所提出的亚太区域国家文化产业评价框架为基础,综合波特“钻石模型”的要素和文化产业金字塔模型,并结合中国国情,遵循前述原则,提出了指标总框架,如图2—7所示。

图2—7 指标总框架图

2.各子框架细述

(1)产业生产力框架。

产业生产力框架主要衡量文化产业内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情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文化资源、文化资本和人力资源。

第一,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主要指狭义上的文化资源,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与档案馆等)和无形的精神资源(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可分为场馆类资源(文化娱乐场所、艺术表演场馆、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人文类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和文化产业基地/园区三类。

第二,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是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有关的有形及无形资产,它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一种关键性生产要素和最终解释变量。参见高波、张志鹏:《文化资本:经济增长源泉的一种解释》,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5)。

第三,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智力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因为文化产业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文化产业的竞争常常表现为优秀人才资源的竞争。

(2)产业影响力框架。

产业影响力框架主要衡量文化产业的产出状况,通过经济、社会两方面的影响来体现。

第一,经济影响。

经济方面的影响,主要从文化产业的经济规模、收入水平和集聚效应三个角度来考虑。规模主要指总产出,主要表现形式为总量指标;收入水平主要指文化产业人均收入;集聚效应用于考察区域文化产业集群产生的效应。

第二,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这主要指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市民或消费者的影响,体现在文化参与、文化形象等方面。

(3)产业驱动力框架。

外部发展环境对于文化产业发展与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提出文化产业发展驱动力模型,用其来评价政府在市场体系、公共服务、创新机制几个方面所作的努力,进而为政府后续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与数据支持。考虑到我国国情以及收集数据的难易程度,本模型拟从市场环境、公共环境和创新环境三个方面来构造产业的驱动力。

第一,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不可控制的因素,主要有法律、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产品流通等方面的因素。

第二,公共环境。

公共环境主要指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为整个产业提供的发展环境。

第三,创新环境。

文化产业要快速发展与传播,高度依赖于相关技术的发展。创新环境主要考虑区域文化产业的技术投入水平和创新能力。

(4)小结。

综上所述,省市文化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涉及文化产业的投入、驱动、产出三个环节出发,在揭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因素与动力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经济、社会、政治等影响,结合三大理论基础,构建了产业生产力、产业影响力、产业驱动力三大一级评价指标,文化资源、文化资本、人力资源、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市场环境、公共环境、创新环境等8个二级评价指标,并具体选取46个测度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对指标进行了具体解释。数据主要来源于主管单位、文化局、统计局相关资料,以及经济普查数据、统计年鉴、调研数据等,根据本指标框架所收集的数据可以较好地为决策提供依据。

本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三个一级指标既相互关联、综合反映省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又各自侧重于文化产业的投入、驱动和产出,可分别独立成一个体系,各省市可根据自身情况有侧重地选取三大单项指标体系中的任意组合进行重点研究和分析。如对照前述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对于文化资源型省市,产业生产力指标框架是研究重点;对于开放交流型省市,产业影响力指标框架有较好的研究意义;而对于政府主导型省市,产业驱动力则更有研究价值。但为综合衡量一个省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并进行省市间的比较与借鉴,完整的指标框架仍然至关重要。

(三)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

1.指标类型及数据来源

(1)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年末人口数等,这些都是说明全国每年在生产建设和人口方面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总量指标。由于总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绝对数,因此,总量指标又叫统计绝对数。

相对指标是说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来求得,其结果表现为相对数,故也将相对指标称为相对数。

(2)指标数据的来源。

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指标的构成分为两大类: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指来源于《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年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中国出版年鉴》、《中国版权年鉴》、《中国广告年鉴》,以及文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定期报告等的客观统计数据,通过直接计算法(对研究对象用直接的计数、点数和测量等方法,登记各单位的具体数值,加以汇总)或间接推算法(采用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平衡关系、因果关系、比例关系或利用非全面调查资料进行推算的方法)获得。

定性指标则通过调研获得,整个调研方案的设计原则如下:

1)科学性:符合科学的抽样原则。采用与规模成比例的多阶段抽样方法(PPS),样本有可测量性。

2)高效率:在一定经费条件下取得较高的精确度。确定合理的样本量以及样本在各级的分配,采用多次、多变量深度的分层。

3)可行性:考虑经费利用效率和易于操作性。综合考虑经费、人员和控制非抽样误差等因素,确定样本点的数量和分布。

抽样原则具体如下:

1)采用多阶段随机的抽样方法。

2)各省(自治区)的样本具有代表性。

3)科学化原则,严格遵循抽样的原则和方法,保证科学性。

4)节约化原则,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抽取最少的样本,以节约成本。

5)可操作性原则,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以保证抽样实施的可操作性。

整个调研的方案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问卷调查部分和访谈部分。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对市民(文化产品消费者)的抽样,一个是对当地文化企业(文化产品生产者)的抽样,文化企业和市民是文化市场供需的主体。

1)对市民的抽样设计如下:

抽出各省(自治区)的地级市,再抽取区(县)、街道、居民户。

首先抽取城市。针对各省(自治区)的城市所采取的抽样方法是:第一阶段在该省(自治区)所有地级市中,抽出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考虑到省会城市在各省(自治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重要性和代表性,必须调研;非省会城市按人口规模进行PPS抽样,考虑到各省(自治区)的地级市数量不一样,含20个地级市以上(包括20个)的省(自治区)再抽三个地级市,含10~19个地级市的省(自治区)再抽两个地级市,含10个以下地级市的省(自治区)再抽一个地级市。

经过上述步骤抽出调研城市后,对每个城市的市民所采取的抽样方法是:首先,确定每个城市行政划分的区(县),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几个区(县),每个城市抽取的区(县)数目根据该市所辖区(县)数目而定,按1/2的比例抽取,根据PPS抽样原则,实行不等概率抽样,即区(县)的人口规模越大,被抽中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次,从所抽区(县)中随机抽出街道,同样进行不等概率抽样,考虑到调研的可操作性和样本量以及专家的建议,项目组规定了每个区(县)所抽街道的数目;最后在抽取出的街道中对居民户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具体抽样流程如图2—8所示。

图2—8 市民抽样流程图

对抽取到的市民,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系统,以电信局号码作为抽样框,随机生成电话号码的后四位,由访问员进行访问。并利用CATI系统的配额控制模块,控制样本的性别、年龄配额,以保证最终的样本构成特征接近于总体人口的构成特征。

2)对文化企业的抽样设计如下:

文化企业指按照工业标准从事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的企业或公司。项目组原计划企业和市民采用同样的抽样方法,但由于并不是一个省(自治区)人口多,文化产业就发达,综合考虑统计数据的获取途径和调研成本,项目组决定按人均GDP进行各省(自治区)的企业抽样。

具体抽样方法如下:考虑到省会城市在各省(自治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重要性和代表性,必须调研;非省会地级城市按人均GDP进行PPS抽样,考虑到各省(自治区)的地级市数量不一样,含20个以上(包括20个)地级市的省(自治区)按分层抽样方式,把各省的地级市按人均GDP从高到低排列,平均分为三层,每层内通过随机抽样抽一个地级市,共抽三个地级市,再在每个城市的文化园区和文化企业随机抽取33个样本;以同样方法,含10~19个地级市的省(自治区)抽两个,含10个以下地级市的省(自治区)抽一个。以广东为例,其具体流程如图2—9所示。

图2—9 企业抽样流程图

对企业的访问也采用电话调查的形式,由访问员对企业经理级别以上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访问。督导在现场全程监督和指导访问员,并借助系统严格控制问卷质量和数据的真实性。

访谈部分主要通过专家法来确定访谈对象,对该年度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力较大的地区和企业进行调研,与地区政府领导和企业管理人员访谈,了解其发展思路、成效、困难等相关信息,与数据调查部分的信息相互补充,这能够帮我们更好地了解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2.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

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定权累加法,权重是由指数自身的设计框架和专家的意见相结合确定的,目前国际主流评价体系如“联合国电子政府的评价”等都是采取定权累加。我们通过不同计算方法测算,结合专家意见,最终确立定权累加这一方法。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指标无量纲化数学模型为:

式中,是单项指标标准值,Xi是单项指标实际值,Max(Xi)是单项指标各城市最大值,Min(Xi)是单项指标各城市最小值。

指数合成模型为:

式中,Y是评价对象的综合指数,Xj是评价指标,权重为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