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中—天水经济区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关中—天水经济区汽车产业在全国的地位
图2列出了该经济区汽车产业占全国汽车产量的比重。2005—2014年,全国汽车产量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十年间增长了约3倍,2014年已达2372.3万辆,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不同于关中—天水经济区汽车产能的“前升后降”,全国汽车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年均增速为17%。虽然关中—天水经济区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但从全国占比来看仍然不足以占有一席之地。2005年,该经济区汽车产量占全国的份额不足1%,经过“前升”阶段,到2009年达到最高,但也仅有3.67%。至2014年又下降为1.58%。可见,相对于全国汽车产量,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汽车产量占比仍然过低,不足以占有一席之地,与将汽车产业打造成该区的优势产业这一目标更是相距甚远。规模仍然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桎梏,也是该经济区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图2 关中—天水经济区汽车产量占比
(二)与其他地区的横向比较
相较于汽车产业发达省市,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汽车产业规模仍显不足。从全国来看,共有十个省(市、区)的汽车产能超过百万辆,吉林、上海、重庆等省市甚至超过200万辆,其中产能最大的吉林省达到235.35万辆。同时,全国各省(市、区)汽车产量集中度非常高,前十个省(市、区)的产量之和占全国产量的78.5%,说明区域差距非常显著。关中—天水经济区汽车产量列第16名,基本处于中等位置,但考虑到前十个省(市、区)的占比情况,该经济区汽车产业规模基本上是处于下游位置。从表1可知,我国汽车产业并非集中于东部地区,西部的重庆、广西的汽车产业规模都超过了200万辆,中部的湖北也达到174.46万辆,它们是同处中西部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值得学习的地区。
表1 2014年各省市汽车产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三)“马克斯—斯尔伯斯”曲线分析
汽车工业是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其生产规模和长期平均成本有很强的相关性,按照规模经济的原则组织生产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灵魂。下面通过“马克斯—斯尔伯斯”曲线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汽车产量规模是否处在最优点。
马克斯和斯尔伯斯对汽车工业规模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提出的“马克斯—斯尔伯斯”曲线(见图3)详细地描述了汽车产业中的规模经济过程。在以产量(规模)为横轴,以长期平均成本为纵轴的坐标系中,汽车产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变形了的“U”形曲线:开始时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成本会急剧下降,但下降的幅度逐渐减小(对应曲线段f(x));到达最低点(最小有效规模点)后,会经历一个产量增加但成本不变的时期(对应曲线段g(x));越过最优生产规模点以后,成本会缓慢上升(对应曲线段h(x))。他们在整理英国某公司的成本结构数据时发现,单位成本随产量扩大而呈下降趋势。其主要结论为:当年产量由0.1万辆增加到5万辆时,成本下降40%;由5万辆增加到10万辆时,成本下降15%;由10万辆增加到20万辆时,成本下降20%;由20万辆增加到40万辆时,成本下降5%;以后产量每增加10万辆,成本下降的幅度更小,直到产量达到100万辆为止。从边际成本角度来分析,这时的规模是最小经济规模(MES),因为成本降低到极限。最优规模点要求的产量更大,最优规模点产量为200万辆。可见,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汽车产量离最优规模点相距较远,但吉林、上海、重庆、广东、广西、北京等省(市、区)已达到最优规模点。
图3 “马克斯—斯尔伯斯”曲线
注:df(x)/dx<0; d2f(x)/dx2<0; g(x)≡c(为常数,表示最低平均成本); dh(x)/dx>0; d2h(x)/dx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