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新农合
今天母亲的思路,突然直接跳到了当前,我也就只好这样去写,因为我觉得,以这样真实记录的形式,加上我作为见证者的一些感悟,让人感觉会更加纪实一些。
母亲的思路为什么直接跳到了现在呢,具体是因为该到了一年一度新农合缴费的日子了。
新农合缴费额度,由原来的每位村民十元,涨到了今天每位村民二百五十元,期间经历了十年左右的发展,村民的医疗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改善。
有了这样的政策支持,村民在面临大病突然来袭的时候,也就不会再手足无措。作为农村户口的母亲来说,没有什么医保,也没有什么可以购买的商业保险,新农合就是母亲医疗保障的唯一途径。
今天我问母亲要身份证缴250元/年的新农合费用时,母亲却怎么也不给我身份证,其实母亲也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只是因为母亲舍不得那250元。
新农合的大局意义和个人意义,母亲做了一辈子的乡村医生,能不懂吗?可是母亲就是不配合。
对于这样的保险来说,我想不止母亲明白其中的意义,应该是所有农村户口的村民,都明白这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可是母亲就是不配合,我想母亲是有点糊涂了。
250元╱人╱年,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就是家里没有机会拆迁,多吗?一点都不多,也就是一季一亩粮食的三分之一左右,当疾病危及到生命的时候,一点都不多。
母亲在用侥幸心理来对抗250元的得失,面对母亲的执拗,我下意识的觉得,母亲做了几十年的乡村医生,真的是白做了。
因为即使250元/位/年的新农合,对于一个五口之家的农村家庭来说,一年也就是1250元,多吗?一点都不多。
一个五口人的农村家庭,一般是由两位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两位三十多四十岁的中年人,一位十几岁上高中或者大学的青少年组成,
两位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也可以继续在土里刨食,两位中年人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抛下老人孩子出去打工,一年下来除去租房等的必要开销之外,还剩不下孩子的上学钱和老人的养老钱吗?不就是一年几万块钱吗?
要是真的剩不下多少,那就只能怪你小时候不好好学习了。你小时候就不能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博个挣大钱的机会吗?
虽然两位中年人其实是两个经过计划生育家庭的产物,他们其实是要负担四位老人的养老和生活的,曾今的妇女主任说过,计划生育好,g家来养老,现在交上一千来块钱,就可以有得病不死的机会,为什么就不懂呢?
至于孩子上学,能上几天上几天算了,反正将来打工也可以多少挣点钱,虽然改变不了命运,还要继续周而复始的悲催,那也总比四个老人老无所养要好。
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觉悟的人,曾今一年10元/每人/年的新农合,那都是老黄历了,就不想想现在收入也涨了几倍了吗?面对现在250/人/年的新农合,也就是涨了25倍嘛,许多农民家庭紧吧紧吧,还是能够交得起的。
你如果是觉得有压力的话,谁叫你小时候不好好学习的,谁叫你不努力跳出农门的,谁叫你投胎的时候,一点都不知道这是个技术活的。
看似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可每年都还是有一部分人跳出农门的,一切只是你不努力罢了,寒门出贵子,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也是极有可能性的,一切都是不努力的结果。
当你今天手里只有一千二百五十元钱,上高三的儿子要交什么费,家里五口人要交新农合,你是先交儿子学校的什么费,还是先交一家人有可能会家破人亡的新农合,我先交新农合,因为活着总是好的。
至于孩子的前途命运,他应该头悬梁锥刺骨的,毕竟有多少名士都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后,才跳出农门的,别人可以,为什么他就不可以呢?
自古每个人都想忠孝两全,面对孝道,我们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古训,面对现实,我们有少说话多做事的谚语,面对孩子,我们可以教他头悬梁锥刺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在面对‘忠、孝,养’自己的选择之间,那种痛快,真的难以形容。虽然那一千二百五十元的新农合是保障,可真的还可以侥幸一下,其他有太多个一千二百五十元,比这个都要来的迫在眉睫。
但是还是要交的,老人和孩子的,一定要交。
命运就是一场赌博,而你要想有更好的机会和原生平台来博弈命运,还是要学会投胎,这些只有人到中年才会懂得。
如果全文看下来,有点乱,又有点矛盾,那就对了,中年人的生活有时候就是这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