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题型概述

(一)出题思路

考研英语知识运用部分采用完形填空的题型,即Cloze Test。Cloze一词来源于Closure,为西方完形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是指读者通过对一些不完全的视觉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构思来获得完整概念的过程(该学派强调人的经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整体先于部分并制约部分,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完形填空题型就是把一段文章的若干单词略去,留出一些空白,让应试者增补上去,以达到考查考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语言知识运用的能力。

(二)大纲要求

根据《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二)考试大纲》(非英语专业)的规定,完形填空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在一篇约350词的文章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补全后的文章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此题型“旨在不仅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词汇、语法以及对语篇中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的辨识,还考查考生对于一些语境中规范语言要素的把握,如词组、固定搭配或结构等。”完形填空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根据大纲的要求,完形填空要求考生选出的是一个“最佳答案”而并非一个“正确答案”,也即意味着很多时候考生需要从四个选项中优中选优,结合上下文的提示线索确定若干正确答案中最好的一个。(同学们应注意,对于有些题,你应该关注“为什么官方答案更好?”而不是“我选的为什么不对?”)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完形填空这种题型可谓“爱恨交杂”:“爱”是因为完形非常传统,从高中开始的各类英语考试中不断出现;“恨”是因为许多考生在与之亲密接触多年之后,仍对其束手无策,这点从每年考研英语完形填空部分极低的得分就可以看出来。再加上很多老师灌输的“语感解题法”,更使得这种题型变成了很多考生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之一。

完形真有这么难么?至少从技术上来看,并非如此。首先,完形填空的文章很短(350词左右),也就是说阅读量并不是很大,而且完形填空所选文章的难易程度适中,这样的文章在没有去掉要填的词之前对大多数考生来说阅读起来几乎没有困难;其次,完形部分从来不会出现很难、很偏的单词(基本上都在大纲词范围内);再次,完形部分考核的句子阅读起来远远赶不上阅读和翻译中令人恐怖的长难句。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考生对于完形填空的恐惧呢?估计是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对于词汇的深度考查。完形所考查的词汇绝大部分都是考生已经“认识”的词汇。面对这些词汇,完形填空的考查重点当然不会放在考查其基本意思上,而是考查考生对该词掌握的深度。一词多义、熟词僻义、单词搭配、固定结构等词汇的“复用式技能”正好是大家的软肋。

2.对于逻辑的基础覆盖。每篇完形填空的文章在结构上来讲都十分的完美和清晰,很多题目本质上是考查考生对于上下文逻辑的理解和判断。但是,绝大部分的学生在备考期间较少涉及逻辑的专项训练,因而感觉很多题目压根下不了手,只能凭借所谓的语感盲目猜测。

3.对于句法知识的更高要求。完形文章的体裁以说明文或议论文为主,其语言特点是时态比较单一,句子结构越来越复杂,长难句数量越来越多。最近几年的真题表明,完形考查的重点已从原先的语法项目转移到对整体英语水平的测试,而这种对英语整体技能的考查又是基于“残缺的”句子展开的,无疑额外增加了难度。

无论如何,考生要有信心,只要打下了坚实的词汇和句法基础,再掌握考研完形文章的结构特点,辅之以专项的训练,就能把握解题的基础技术,培养出对于完形题目的“题感”,征服完形填空就有极大的可能。

(三)题型特点

从完形填空的命题形式来看,需要考生完成的20处空格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分布在一篇完整的文章中。因此,完形的文章实际上是由两部分信息构成:

未知信息(20个空格)+ 已知信息(20个空格之外的原文)

如上所示,完形的解题本质就是在对整篇完形文章的结构布局和上下文内在关系进行充分把握的前提下,定位和查找与某一题相关联的、分布在文章已知信息中的信息点,通过对这些相关联的已知信息点的分析总结,按图索骥,推断出每一个具体空格的答案。(颇有点类似侦探通过纷繁复杂的排除,找准与待侦破案情相关联线索的过程。)

1.布局和结构特点

完形命题的基本思路就是要求考生在对完形文章的已知信息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解题,即要求考生首先要对完形文章有一个清晰、准确的整体把握,然后再去解决具体问题。于是,完形所考查的文章必然是可以从整体上把握的文章。此类文章一般都有两个明显特征:

(1)明确的中心主线:主题+态度/观点

中心主线出现在完形文章的首段(这也是为什么考研完形文章第一句话往往不出题的原因),包含整篇文章所论述的主题及文章的导向性(作者对于文中主题的态度或观点)。

(2)清晰的总分对照结构:全篇+段落+意群

总分对照结构由总述部分和分述部分构成;总述是对分述的概括和总结,分述是对总述的展开和详述,两者相互支持,相互印证。

值得注意的是,总分对照结构在考研完形所选择的文章中不仅可以运用于篇章,而且可以运用于段落结构和意群结构。(考生只需要把握总分的本质特点即可。)

2.解题总体原则

完形文章布局和结构上的这两个特点也决定了完形部分解题时的总体原则:

(1)紧扣主题——与主题相关

由于完形文章往往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主线贯穿全文,因此文章中的信息必须与中心主线相关,这样才能保证全文紧扣主题。根据这个思路,解题过程中可大胆排除与全文中心无关的选项,最佳答案理论上应该都与文章主题密切关联。

(2)内在一致——与文章导向一致

由于完形文章篇幅太短,文章在总体上会沿着中心主线概括出的导向一以贯之,在全文中坚持。同时,文章前后文之间也会具有内在的导向一致性。根据这个思路,考生在通读过程中就可以对全文的态度做一个整体把握,在解题过程中可先排除掉那些态度不一致的选项。

3.主要测试点

(1)阅读理解能力:结构化阅读+细读(CLOSE READING)

(2)词汇辨析能力:近义词辨析,单词次重要含义的把握,单词用法和搭配

(3)语法运用能力:分析句子成分,识认固定表达

(4)逻辑判断能力:逻辑关系的梳理与其标志词的认知

(四)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and, or, both...and..., not only...but also, neither... nor, either... or, likewise, similarly, equally, in the same way, that is to say, as well as, the same... as, too

2.递进关系:also, then, besides, additionally, furthermore, further, moreover,what is more,even, above all, in fact, in effect, indeed, actually, in particular, particularly, in addition(to ) , again, best of all, worst of all,especially, notably

3.因果关系:because, for, since, as, so...that, such...that, due to,owing to, thanks to, because of, in that, in response to, with, for this reason, now that, seeing that, given that, considering that, on account of, in the light of, in view of, by virtue of, as a result, therefore, thus, so, hence, consequently, accordingly

4.转折关系:but, however, yet, on the contrary, by contrast, on the other hand, unfortunately, whereas, unlike, rather than, instead of, instead, in fact, yet, actually, in effect, otherwise

5.让步关系:although, though, even though, even if, nevertheless, nonetheless , despite, in spite of, while, as, even now, no matter, whether...or... , granted that, admitting that, for all that, whatever, wherever, whoever, however, whenever, even, still, admittedly, in any case, under all circumstances

6.条件关系:if, unless, as long as, so far as, on condition that, providing that, suppose (supposing) that, only if, in case that, when, with, in that case, but for

7.时间关系:when, whenever, before, after, since, as, until, till, meanwhile, at the same time

8.目的关系:so that, lest, in case, in order that, for this reason, for the purpose of, in order to, so as to, with a view to

9.举例关系:such as,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of (these, those, them), among (these, those, them), to illustrate, as an illustration, to take an example, more specifically speaking, namely

10.后发总结关系:in all, in brief, in short, in a word, in conclusion, altogether, to sum up, to summarize, to conclude, to generalize, to put it in one word

以上为常见的考研完形逻辑关系,考生最为重要的任务一是了解各种逻辑关系的含义,二是记熟每种关系的常用标志词。

(五)解题程序

1.细读全文,把握中心

先用2~3分钟的时间对整篇文章进行整体通读,判断文章体裁,推测文章大意,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最为关键的是掌握整篇文章的中心主线(即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导向)。第一遍阅读重结构,轻细节,尽可能做出20道题目中与宏观结构相关的题目。

2.段落切入,瞻前顾后

按段精读、按段理解、按段分析、按段做题。段落本身就是相对独立的意群,可以以段落为单位来解题;这时仍要注意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段落的布局结构。瞻前顾后即前后观察,对空格前后句子做深入分析。若碰到一时难以确定的选项,先放一下,后面可能会提供线索,或等题目全部做完后再回头解决。

3.复核全文,消除疏漏

做完全部题目后再进行整篇通读,判断恢复后的文章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出发,从意义和语法两个角度仔细权衡。

此外,建议实际考试时做完完形最好不要马上检查,一是因为此时人在山中,无法检查出个所以然;二是因为万一检查导致题目做不完,更得不偿失。建议完成整张试卷所有题目后再以第三者的角度客观检查。对于那些拿不准的题目,以自己的第一印象为准。

(六)词性切入

任何选择题都有两种解题方向:“由上而下”(从题目到选项)和“由下而上”(从选项到题目),对于完形中一些难度较大的题,不妨从四个选项入手,根据选项词性确定解题方向和解题思路。

另外,这部分是对于整个考研完形填空解题思路的概括,同学们看到这里的时候先做初步了解,有大致印象即可。待看完后续章节对历年真题的详细分析后再次回到此处,进行详细研习。

1.名词

(1)名词做主语时,谓语动词或表语形容词为相关提示线索,判断主谓搭配的一致性或主表搭配的一致性;

(2)名词做宾语时,谓语动词为相关提示线索,判断动宾搭配的一致性:物理性和抽象性的一致、褒贬的一致、语气正式性(语域)的一致;

(3)名词被形容词修饰时,形容词为相关提示线索,根据形容词与名词的修饰关系判断名词;

(4)出现“介词+名词”的结构时,介词为相关提示线索,通过介词与名词的习惯搭配来判断名词;

(5)出现名词+其他修饰名词的成分(如: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后置分词短语等)的搭配结构时,其他修饰名词的成分为相关提示线索,通过补充提示暗示出名词;

(6)两个以上的名词构成关联结构时,将文章给出的已知名词作为提示线索判断未知名词,根据最大相近性原则选择答案。

2.动词

(1)动词做谓语时,判断主语和谓语搭配的一致性;

(2)及物动词做谓语时,通过已知的宾语判断动宾搭配的一致性:物理性和抽象性的一致、褒贬的一致、语气正式性(语域)的一致;

(3)通过与动词构成习惯搭配的介词进行分析;

(4)通过判断空格后有无宾语(或判断动词所在句子是主动句还是被动句)锁定动词是及物还是不及物;

(5)当动词出现在概括性的总述句中,往下文的分述部分寻找动词的提示线索;

(6)两个以上的动词构成关联结构时,根据最大相近性的原则(往往构成近义成分)来通过已知动词判断未知动词;

(7)根据与主题相关原则和与中心一致原则,将文章的中心主线作为整体提示线索选择动词;

(8)寻找动词的限制性修饰成分(如副词等),将其作为提示线索。

3.形容词

形容词起修饰作用,因此一定有修饰的对象,即被修饰成分,理论上被修饰成分就是形容词的相关提示线索。

(1)形容词做表语时,首先排除只能做定语的形容词(注意语法上定语形容词和表语形容词的分类),然后看主语和表语搭配的一致性;

(2)形容词修饰名词时,通过被修饰的名词与形容词的搭配关系进行判断;

(3)出现“形容词+名词+其他修饰名词的成分(如: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后置的分词短语等)”的结构时,其他修饰名词的成分往往暗示出形容词的答案;

(4)形容词被副词修饰时,通过副词判断形容词;

(5)当形容词出现在概括性的总述句中,形容词的提示线索分布在下文的分述部分;

(6)两个以上的形容词构成关联结构时,将文章给出的已知形容词作为提示线索来判断未知形容词,根据最大相近性原则选择答案;

(7)根据与主题相关原则和与中心一致原则,将文章的中心主线作为整体提示线索选择形容词;

(8)形容词和被修饰成分搭配时注意修饰的同质性和褒贬的一致性。

4.副词

副词在英语中起修饰作用,因此一定有被修饰成分,被修饰成分往往为副词的相关提示线索,注意修饰的同质性和褒贬的一致性;具体思维切入点参见形容词。

5.连词

连词起连接作用,定位其连接的两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此时需依照关系选择能体现这种关系的选项。(详见此章第四大点总结的完形常考逻辑关系)

6.介词

介词和实词构成搭配,和介词搭配的实词往往为相关提示线索;此时注意介词的含义和用法。(如:of表示所属;from表示来源;with表示伴随状况或原因;for表示目的或原因;to表示方向等。)

7.代词

空格前后若出现代词,必须首先把握代词的指代对象(承前找,就近找);若代词出现在选项中,往往考查代词的搭配。

8.难辨词性

把四个选项的中文含义一一列出,代入原文,何者符合阅读习惯、全文中心及上下文语境,何者为答案。

(七)技巧点拨

除了上文详细介绍的“词性切入”外,还需要介绍下一部分——“真题解析”中总结的“技巧点拨”,以提升读者的做题能力。

德国学者特雷尔(J.Trier)提出,“词可以在一个共同概念的支配下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语义场(semantically field)”,语义场中的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词的同现”指意义上相关的词汇出现在同一语篇中,构成以某一话题为中心的词汇链。由于英语知识运用部分选取的文章约350词,主题鲜明,内容凝练,前后连贯,反复例证,所以同一语义场会在上下文多次出现,据此可以总结出“同现原则”——一个单词在一个语义场中以同样的词形,通过词性变换反复出现。因此,如果某一选项与此语义场中的某一词同现,则该选项多为正确答案,在真题解析部分,编者会用方框标出。同时,语义场内各个词义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相近、相反关系,构成不同类型的聚合。“语义复现原则”在考研英语(二)英语知识运用中通过近义词复现、反义词复现、概括词复现等来体现。也就是说,空格处所在的语义场在上下文再次出现时,与上下文意群中词汇近义或反义的选项,多为正确选项。

英语行文多为演绎式,每个段落多为“总分”结构,所以除第一段之外的各段首句设空时,一定要根据该段后面几句分论点来理解推敲首句含义,我们称之为“总分结构法”。

英语知识运用部分除了考查语篇分析和上下文理解能力之外,还考查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所以考生应仔细分析句中成分,找出所缺失的信息,我们称之为“句子对应成分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