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寻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县志馆里的神秘借阅单

晨雾裹着墨香钻进鼻腔时,陆青崖正蹲在县文化局掉漆的绿铁门外。怀里用油纸包着的青铜片隔着粗布衫发烫,昨夜视网膜残留的星图仍在灼烧神经。他数着墙根蚂蚁搬运的饭粒,直到看门老汉的烟袋锅敲响七点整的报时钟。

“学生证。“柜台后的女管理员从《大众电影》杂志上抬眼,胶木眼镜滑到鼻尖。陆青崖递上盖着公社红章的介绍信,目光扫过她胸前的工作牌——“秦月如“三个字带着上世纪三十年代月份牌画的美术体。

档案库房像座尘封的青铜鼎。樟木架上的县志泛着潮气,1958年新编的《风物志》与光绪年间的《地理考》相互倾轧。陆青崖循着星图记忆抽出第三层《河渠志》,书脊却突然脱落,砸出团暗黄色借阅单。

【1975.9.17借阅人:0497号】

【书目:《龙首山墓葬群考》《西夏星野图说》】

【备注:需调阅特藏室甲字柜《永乐大典·堪舆卷》抄本】

借阅单背面的水渍形成奇异纹路,与青铜罗盘背面的契丹文产生共振。陆青崖的指尖刚触及墨迹,那些字迹突然游动重组,在纸面拼出“老君庙镇陵碑“六个楷书字。借阅日期1975年9月17日,正是唐市大地震后第七天。

“特藏室早封了。“秦月如的声音在身后炸响,陆青崖慌忙转身,撞翻的煤油灯将她的影子投在墙上,竟呈现出三头六臂的怪异姿态,“破四旧时烧了三天三夜,现在只剩...“

话音被突如其来的穿堂风掐断。陆青崖的瞳孔骤然收缩——秦月如的胶木眼镜片上,正倒映着借阅单背面浮现的星图。那些星斗的位置,竟与昨夜老羊倌尸体七窍流出的青铜碎屑排列完全一致。

深夜潜入时,陆青崖发现县志馆后窗铁栅有处新断口。断茬处沾着暗红锈迹,与青铜罗盘边缘的铜绿如出一辙。当他踩着《红旗》杂志合订本翻进特藏室,怀里的青铜片突然发出蜂鸣,在满地灰烬中指引出条荧光小径。

老式保险柜的转盘锁孔积满纸灰,却残留着新鲜油脂味。陆青崖用青铜片边缘试探时,柜门突然自动弹开——柜内整整齐齐码着七十四本《毛教员选集》,第五卷书脊处全有矩形切割痕迹。

“果然在这里。“沈墨白的声音从阴影里浮出,银框眼镜映着冷月。他手中的紫外线电筒照亮书架,那些被虫蛀的书口竟浮现出《山河社稷图》残卷的线条,“1952年文物登记时,有人用红宝书做了夹层。“

突然响起的警报声震落梁上积尘。沈墨白拽着陆青崖躲进县志修复室,反手将青铜片按进石膏像底座。追查者的手电光扫过时,陆青崖看见修复台上摊开的《水利志》,某页黄河故道图被撕去一角,裂口形状正是青铜罗盘上的“陆“字铭文。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两人蹲在护城河桥洞下。沈墨白用手术刀挑开《毛教员选集》封皮,泛黄的绢帛上赫然是用人血绘制的龙脉图。当陆青崖的月牙疤痕触碰到某个标记点时,河面突然泛起青铜色涟漪,倒映出雪山之巅的日晷投影。

“这是守陵人世代的诅咒。“沈墨白擦着镜片,袖口滑落的红绳玉环正在发烫,“你看见的1975年借阅人0497号,就是三天前死在碾麦场的老曲头。“

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陆青崖摸到裤袋里多出的胶卷盒。暗盒内侧用针尖刻着串数字:28.1937.314。远处文化局楼顶,秦月如正在焚烧昨夜的值班记录,火光中她的影子长出狐狸般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