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学(第9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结语

建构一般边疆学的命题,来自当年诸多学人所提出“建立”“构筑”“构建”“建构”中国边疆学的倡议,几十年来,遂成为一个具有考量性接力的命题。从首倡建立中国边疆学到探讨如何建构中国边疆学,再到出现百花齐放的中国边疆学形式,探讨出了学术的国别边疆学可被质疑须另辟蹊径的认识,多年来学界各个观点的涌现符合学术发展规律。进行中国边疆学的学术建设,从1992年有学者首倡以来,已有27年了。时至今日,这个倡议之中呼声最高的要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观点,被学界名宿提出也差不多有20年时间了。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大陆学界在边疆史地、边疆治理、边疆经济结构与发展、边疆民族宗教研究、边疆对外关系现实问题、不同边疆形态等研究,可谓硕果累累;而在边疆理论发展、边疆学建构、边疆学学科体系建设,边疆学原理研究等方面也有不少的著述,但究其水平的提升与研究深度,进展极其缓慢,可谓蹒跚迟滞。诚然,这两个方面须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夯实基础,而后者是对前者总结提高,只是相比之下,后者的进展显得相对缓慢。从某种意义上讲,“形而上”的研究比“形而下”的研究确实要困难一些。而在研究之中,由于各地不同的学术生态环境,又导致了各个研究的进度有前有后,尤其是边疆学研究与其他研究的进度差别较大。

建构“中国边疆学”,进行跨学科研究,离不开原理研究,而原理研究的对象、过程结论不同于原理阐释,但二者也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做好原理研究,是边疆学能够学位国用的前提,也是建构边疆学本身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办公室对中国边疆学原理研究立项支持,表明较高层面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然而,如何做好原理研究,需要有在边疆实地工作、生活的体验,需要在此领域之中长期学术浸润的经历,在参差不齐的学术生态环境之中,更需要研究者潜心于学问,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得出符合规律的认识,由此而上升到学理性的分析,形成研究的逻辑自洽,才有可能提出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原理来。


[1]本文最初系学术团队2017年8~9月关于中国边疆学原理研究的内部讨论稿,团队课题组成员即本文作者与王春焕、黄金辉、达宝次仁、陈朴、郑丽梅、杨亚波、次仁德吉等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形成课题的意向与申请。后由本文作者综合了团队成员的意见,理顺思路与框架并提炼认识,成文提交发表。文中的观点,可以看作一个学术团队的阶段性认识。

[2]段金生:《试论中国边政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学科建设》,《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3]孙勇:《建构边疆学的底蕴以及相关问题续探——再论建构边疆学的跨学科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4]孙勇:《建构边疆学的发生学方法及隐喻解题探——三论建构边疆学的跨学科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5]孙勇:《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8页。

[6]孙勇:《建构边疆学的发生学方法及隐喻解题探——三论建构边疆学的跨学科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7]吕一燃:《马克思恩格斯论国家领土与边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8]〔美〕沃勒斯坦(Immanuel Maurice Wallerstein,1930年9月28日- )是世界体系理论的创始人,其多卷本专著《现代世界体系》集中讨论了三个主题,即世界体系的形成、运作及基本趋向。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较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危机,是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新范式。

[9]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西方学术界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学者,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的杰出教授,担任国际社会学协会主席等数十项学术职务。他发表的一系列论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演变的专著,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今西方学术界把资本主义的历史作为一个世界体系的历史来研究,已经形成一个国际性学派。

[10]王春焕:《关于边疆学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思考》,《华西边疆评论》第四辑,民族出版社2017年版。

[11]邢广程:《开拓中国边疆学研究的新局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6年第2期。

[12]杨明洪:《边疆经济研究的学科逻辑》,《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12期。

[13]〔英〕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在其著作《猜想与反驳》中提出科学和非科学划分的证伪原则。波普尔提出凡是阶段性的科研判断都有被证伪的可能性,其认为证伪主义应采用试错法,人们应该大胆地提出假说和猜测,然后去寻找和这一假说不符合的事例,根据事例对假说进行修正,不断重复这一过程,乃至将最初的假说全盘否定。

[14]孙勇、王春焕、朱金春:《边疆学学科构建的困境及其指向》,《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15]吴晓明:《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16]肖冬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体会》,《光明日报》2015年6月18日第1版。

[17]陈向阳:《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球治理思想》,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年8月17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817/c83859-29476848.html。

[18]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又译为路径依赖性,其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不能轻易走出去。

[19]《中华读书报》编辑部:“以中国为方法,以世界为目的 沟口雄三的学术思想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2011年9月14日。

[20]戚业国、宋永刚:《论大学的学术生态环境建设》,《江苏高教》2004年第2期;陈素珊:《论高校和谐的学术生态环境建设》,《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21]发生学是多学科嫁接的工作用语和逻辑方法,发生学研究人类知识结构的生成。例如《资本论》创造性地使之“辩证法”化,阐述了关于“历史发生学”“系统发生学”“现象发生学”“认识发生学”的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的统一,缔造了自然科学基础上的真正意义的社会科学。发生学作为观念与方法在人文科学领域运用日渐频繁,使用范围日渐广泛。

[22]朱碧波、李朝辉:《“边疆建构论”与“边疆实在论”:对立抑或共生?——兼与杨明洪教授商榷》,《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23]杨明洪:《反“边疆建构论”:一个关于“边疆实在论”的理论解说》,《华西边疆评论第四辑》,民族出版社2017年版。

[24]毛泽东:《党委工作方法》,《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5]假说与猜想即指按照预先设定,对某种现象进行的解释,就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推测和说明,而且数据经过详细的分类、归纳与分析,得到一个暂时性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释。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在未得到实验确证之前,表现为假设学说或假说。有的假设还没有完全被科学方法所证明,也没有被任何一种科学方法所否定,但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

[26]参阅〔英〕卡尔·波普尔著《猜想与反驳》,傅季重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