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究
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贡献
辛世俊
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实际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宗教问题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科学分析了宗教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刻阐明了宗教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就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宗教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丰富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指导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一 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我们党关于宗教工作理论的系统总结和重大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宗教篇”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基础,但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马克思主义时,无产阶级政党尚未在一国范围内掌握政权,更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苏共处理宗教问题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我国宗教问题的理论方针政策;指出我国宗教存在群众性(过去我们说1亿多,最近孙春兰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说近2亿)、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征;强调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宗教关系是我国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之一,要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这是我们党关于宗教工作理论的系统总结和重大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宗教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我国社会主义特别是初级阶段的宗教进行理论阐述,分析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特征和作用,明确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这一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总结和概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关于宗教问题的重要论述,融会和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宗教问题的新思想、新要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须始终坚持贯彻。习近平指出:“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1]“四个关系”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阐明了宗教问题的重要性和做好宗教工作的重大意义。
二 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四句话是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我国国情和宗教具体实际出发,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制定出来的,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我们党成立之初确立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初强调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199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提出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1993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003年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四句话明确为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写入党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四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前三句是重大政策和原则,最后一句是根本方向和目的。强调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内在逻辑和辩证关系,指明了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着力方向。
三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辩证地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
2015年5月,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站在时代的高度,对这一命题加以新的阐释,并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必须辩证地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必须重视发挥宗教界人士的作用。引导宗教努力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辩证地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在过去“左”的思想占支配地位的情况下,我们对宗教本质的理解过于单一,导致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认识过于简单和片面。对宗教这样复杂的事物,必须运用辩证的方法,才能正确认识其本质与社会作用。
第一,辩证地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宗教已经存在了几千年,要辩证地看待宗教的作用,必须具有历史的眼光,分析宗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作用;要深入宗教结构的内部,分析宗教构成要素的不同的作用;要把握信教的主体,研究信教主体的政治态度和精神需求;要把宗教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具体地、全面地分析宗教的社会作用。
第二,辩证地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就要敢于承认和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宗教能够绵延数千年而经久不衰,成为广大群众心甘情愿、发自内心的信仰。早在1993年,江泽民就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利用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把宗教经典一概斥为“满纸荒唐言”是一种肤浅的表现。宗教界在为社会服务方面有许多自身的优势。如伊斯兰教信教群众有从事商贸活动的传统,有较强的商品经济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他们施展才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历来有植树造林的好传统,在寺院、宫观周围植树造林有利于生态平衡。宗教界不仅能够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服务,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譬如,宗教的节欲思想是医治人们贪欲的清醒剂,宗教对超越境界的追求,对因紧张竞争而导致心灵疲惫的人来说,无疑是精神歇息的港湾。宗教的人生观、道德观、生命观、财富观、幸福观、荣辱观、环境观、生态观等对解决人的精神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否认宗教的积极作用,也就否认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命题的合理性。试想,如果宗教都是消极的,对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任何益处,那我们为什么要求它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呢?
第三,辩证地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就要正确认识和分析宗教的消极作用。从历史上看,宗教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既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譬如,宗教使被压迫者屈服而阻挠对不义的抗议(顺从掌权者);宗教使规范与价值神圣化的教士功能可能阻挠知识的进步(中世纪宗教裁判所);宗教借助其守成主义会妨碍对变化环境的适应;宗教的先知功能会导向乌托邦主义和对变迁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并因此阻挠为达到这一目的的实际行动;宗教使个体依附于群体,有时这种依附会达到这样的地步,即促进了该群体与其他群体的冲突,妨碍了相应的调适;宗教会产生对宗教组织与领袖的依赖,因此而妨碍人的成熟,等等。
四 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四个必须”排在第一位的是坚持中国化方向。如何坚持中国化方向是中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现存的五大宗教有四个来自国外,外来文化都有一个与中国实际相融合的问题。
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对什么是中国化方向,如何支持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做了明确的论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并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要引导信教群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国家依法管理;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五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关键在引导,党和政府应在引导上下功夫
习近平强调,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
在2015年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把能不能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作为评价宗教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宗教工作的本质,明确了评价宗教工作的根本标准,指明了宗教工作的着力方向。
六 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
胡锦涛同志曾经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五大关系,即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的关系。
2016年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解释了什么是宗教关系:“在我国,宗教关系包括党和政府与宗教、社会与宗教、国内不同宗教、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关系。促进宗教关系和谐,这些关系都要处理好。处理我国宗教关系,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强化党的执政基础这个根本,必须坚持政教分离,坚持宗教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实施,坚持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这些论述为我们构建健康的宗教关系提供了根本指导思想。
七 支持宗教团体积极开展工作
宗教不仅是思想,还是组织实体。我们不仅要关注作为精神的宗教,还应关注作为活动的、实体的宗教。宗教的力量既是精神的力量,又是群众的力量。宗教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凝聚功能、控制功能、慰藉功能、伦理功能、教育功能等都离不开千百万信教群众。
中国五大宗教都有自己的教会组织和宗教团体。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发挥宗教团体在凝聚群众、动员群众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宗教会议上指出:“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尊重和发挥他们在宗教内部事务中的作用,努力建设政治上可信、作风上民主、工作上高效的高素质领导班子。要坚持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标准,支持宗教界搞好人才队伍建设。”这一重要论述,强调了培养宗教人才的重要性,阐明了培养宗教人才的标准和目标任务。在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防范宗教极端思想侵害方面,宗教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宗教界人士的作用,就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的政策;发挥宗教界人士的作用,就要发挥他们与信教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宗教界人士的作用,就要支持他们对宗教进行改革,不断进行神学思想建设。
八 高度重视互联网宗教问题
当今的时代是网络时代、自媒体时代。网络化生存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存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网络安全,习近平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
2016年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宗教问题,在互联网上大力宣传党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传播正面声音。”
宗教现代化进程正在加快,突出表现在利用科技手段传教。网络布道、网络查经、网络禅堂等新东西层出不穷。作为青年科技人才汇聚的寺庙,北京龙泉寺科研实力很强,是创造全球首部面人动漫的极客寺庙。这里有几位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博士,已经实现了用互联网来管理寺庙。
我们对宗教的工作却跟不上、阵地少,形成巨大的反差。
九 宗教工作法治化是正确处理宗教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2004年《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宗教工作开始走上法治化轨道,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比较突出。
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必须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到宗教工作法治化,法律规范的内容更为广泛,调节的对象更加全面,对我们在宗教领域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们正确处理宗教领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指明了根本途径。
十 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中国共产党党员不得信仰宗教是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党员包括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出了问题,有的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有的私下里参加宗教活动或入了教。这些党员实际上已经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应该劝其退党。
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指出:“各级党委要提高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把宗教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宗教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推动落实宗教工作决策部署。要加强对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对宗教基本知识的学习,把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使各级干部尽可能多地掌握。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做好对宗教工作的引领、规划、指导、督查。统战部门要负起牵头协调责任,宗教工作部门要担负起依法管理责任,各有关部门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要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宗教工作。要广泛宣传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宣传宗教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宗教方面的宣传舆论引导。党的基层组织特别是宗教工作任务重的地方基层组织,要切实做好宗教工作,加强对信教群众的工作。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综上所述,习近平关于宗教问题的新理念、新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理解。
(辛世俊,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第3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