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世界经济走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7年4月上调了对2017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世界经济在2016年第四季度加速,并且这一势头有望持续。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从2016年的3.1%上升到2017年的3.5%和2018年的3.6%。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活动预计将显著增强,因为在大宗商品价格部分恢复的支撑下,面临宏观经济压力的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经济状况有望逐步好转,而中国和其他许多大宗商品进口国的经济增长预计将保持强劲态势。在发达经济体中,经济活动的增强主要受美国预期增长水平提高的驱动,而在2016年,美国的经济活动曾因库存调整和投资疲软而裹足不前。
2016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对2017年和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变动较小,但是对各国家组和个别国家的预测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与2016年下半年强于预期的增长势头保持一致,预测显示发达经济体将出现更为强劲的反弹。
虽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组别的经济增长仍然有望大幅回升,但是一些大型国家的经济活动弱于预期,导致了该国家组2017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小幅下调。
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的预计增长率已经上调,体现了对采取宽松财政政策一事的假设和信心的增强——尤其是在2016年11月美国大选之后,如果状况持续,将加强周期性增长势头。在全球制造业和贸易自2016年下半年起出现的周期性复苏支持下,欧洲和日本的增长前景也得以改善。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预测下调是因为若干大型经济体尤其是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的大型经济体的增长前景减弱,这反映了这些国家对近年来贸易条件恶化状况的持续调整、石油减产以及某些特殊因素。中国2017年和2018年的增长预测已经调高,反映了政策支持力度大于预期;俄罗斯也是如此,因为该国的经济活动似乎已经触底反弹,并且油价上涨推动了经济复苏。
自美国大选以来,美国有望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这一预期已促使美元走强以及美国国债利率上升,同时也推高了其他地方的收益率。市场情绪总体强烈,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股票市场显著上涨。由于经济活动加强并且未来全球需求预期会更加强劲,加上若干石油供应限制得以达成,大宗商品价格得以从2016年初的低谷回升。
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发达经济体的总体通胀率已经上升,但核心通胀动态仍处于低水平且具有异质性(与产出缺口的多样性一致)。核心通胀水平在此前最低的地方(例如日本和欧元区部分国家)略有升高。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总体通胀率也因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而上升,但在一些国家,这种上升趋势已经随着2015年和2016年初货币急剧贬值带来的传导效应而减弱了。
然而,风险依然偏于下行,尤其是在中期内,因为普遍存在政策的不确定性。活跃的市场情绪暗示目前存在着较多有形的短期上升潜力,但考虑到下文所讨论的各种来源的不确定性,避险情绪可能急剧上升。中期增长面临的风险似乎更为明显,这同样是因为美国和中国未来不得不取消或逆转政策支持以避免不可持续的财政动态。
一般而言,下行风险源于若干潜在因素:
有些国家向内向型政策转移,包括倾向实行保护主义政策的趋势,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因贸易和跨境投资流减少而放缓;
美国加息步伐快于预期,可能引致全球金融更快收紧,美元大幅升值,从而对脆弱经济体造成不利影响;
金融监管大力收缩,可能刺激过度冒险并增加未来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收紧,其原因很可能是中国金融体系中与信贷快速增长相关的脆弱性不断增加,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资产负债表薄弱持续存在;
在部分产能大量过剩的发达经济体中,需求疲软、通胀低迷、资产负债表薄弱以及生产率增长乏力之间形成了负面反馈循环;
非经济因素,包括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国内政治分歧、治理薄弱和腐败的风险、极端天气事件以及恐怖主义和安全问题。
IMF认为,在这一背景下,经济政策对避免下行风险和确保复苏具有重要作用。从国内角度来说,政策应当旨在实现下列目标:支持需求并在必要和可行的情况下修复资产负债表;通过结构性改革和有利于供给的财政措施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供给和促进投资;升级公共基础设施;为因技术变革和全球化等结构性转型出现的失业者提供支持。与此同时,许多国家还需要制定可靠的战略以保持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性。对不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而言,针对大宗商品收入下降做出调整以及解决金融脆弱性仍然是主要挑战。此外,还需要开展新的多边努力以应对一体化全球经济中的共同挑战。
表2-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