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逻辑基础:分工与分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分工与交易

分工是与自给自足相对的一种经济形态,经济主体将其产出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与其他经济主体进行交易,获得不同于自身产出的消费集。与自给自足相比,有效的分工可以提升整个经济体的产出效率,带来相对更大的个人收益。分工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普遍特征。

在经济理性的驱动下,从自给自足走向分工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自然趋势,这个过程可以被看作一个帕累托改进的过程,符合每个参与者的利益,具有内生的动力。经济发展过程中,旧有的分工也会不断被新的分工所取代,这种转变的原因在于经济环境的变化,比如科技进步或者资源条件改变,或者观念和制度调整等。新分工代替旧有分工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其驱动力仍然是经济体中每个个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具有固有的内生性。分工的产生和不断发展从宏观上说是不可逆的,这可以被看作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熵增加过程。分工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能保证每个个体的利益都不断改善,当新的分工形态代替旧分工形态时,通常会有一些个体将承受这个变化所带来的利益损失。利益受损的个体对分工的转变会表现出抵触和排斥,从局部或者微观来看分工转变的过程并不平滑,宏观上这样的影响表现为熵增加过程中的涨落现象。

分工一定也会伴随着交易,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交易价格一方面指引人们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分工选择,另一方面也可以被看作分工的结果,所以当经济体中每个个体的生产特征和需求特征都给定时,交易价格必然存在均衡水平。交易价格体现了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关系,在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这只无形的手既为人们指明了方向,也为整个经济体中的所有分工个体确定了利益分配的格局。

经济发展和财富分配是经济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考察分工和交易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关于这两个重要问题的一些基本逻辑。不考虑需求偏好的影响,在自给自足生产情况下效用提升的途径只来自经济主体生产禀赋水平的提升,对于经济系统来说这种生产能力提高大致应该被看作外生的动力。分工经济与自给自足经济不同,在真实生产禀赋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分工行为可以带来收益的改善,从而可以认为分工等效地提升了每个人的生产禀赋水平。在经济分析的时候,可以将分工经济看作名义生产禀赋代替真实生产禀赋条件下的自给自足经济,这样的分析方法可以使问题变得更简明,并且将更多的关注集中到经济活动本身的逻辑上,这有利于对经济现象有更好的理解。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了企业化的产品生产中的分工,而在这一章中不将那种生产线上不同工序的纵向分工看作典型的分工。纵向分工更应该被看作企业家主导的提升生产禀赋水平的一类管理创新或者集成创新,与科技进步具有相似的意义,其中的一些特点会在讨论企业与雇佣的时候略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