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开放40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与阶段

改革开放40年,浙江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在全国地位不断上升。1978年,浙江出口商品额(自营出口总额)仅为5240万美元,进口额(自营进口总额)为1771万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仅有7011万美元;1980年出口额与进口额分别增至2.43亿、1.81亿美元;1990年分别增至22.59亿、2.91亿美元;1995年浙江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84.45亿美元,进口额30.81亿美元;到2000年,浙江进出口总额升至278.3亿美元(其中出口194.4亿美元进口总额83.9亿美元),在全国各省份的排名从1995年的第8位上升至第4位。到2005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其中出口768亿美元,进口306亿美元),成为全国第四个上千亿美元的外贸大省,一般贸易出口、贸易顺差、纺织服装出口和重点出口品牌数均居全国第一。其后,浙江一般贸易出口额、进出口贸易顺差额长期保持在全国前列。2008年,浙江进出口总额增至211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进口568.6亿美元,增长17%,出口1542.9亿美元,增长20.3%。从1978年到2008年,浙江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从7011万美元增至2111.5亿美元,30年间增长了3010.7倍,年均增速高达30.6%。其中出口额增长2943.5倍,年均增长30.5%;进口额增长3209.6倍,年均增长30.9%。30年间保持如此高速的增长,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2008年后,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以及全国经济渐入新常态。浙江省对外贸易大幅波动,2009年一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2009年后的增速整体放缓,但在2008~2017年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2010年全省进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分别达到2534.73亿、1804.80亿和729.93亿美元,出口额继续居全国第四位。其中,浙江省出口在全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2006年的10.1%上升至2010年的11.4%。2017年浙江货物进出口总额25605亿元(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折算为3792.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出口19440亿元(折2879.2亿美元),增长10.1%,出口占全国的12.7%;进口6166亿元(折913.17亿美元),增长35.6%。自2008年至2017年,浙江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79.59%,年均增长6.72%。其中出口增长1.92倍,年均增长7.18%;进口增长60.4%,年均增长5.39%。较之前30年,增长速度虽然有了明显下降,但无论是进出口总额还是出口、进口的增长速度均超过同期全国水平,在全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上升。

根据外贸增长的情况与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对外贸易又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初始成长阶段(1979~1987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迈向开放,地处东海之滨的浙江民营企业抓住先机,将产品推向海外市场,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主要源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后,大量的乡镇民营企业初创,国内商品市场出现。这一阶段浙江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工人月薪直到90年代初期仍在100元以下,乡镇工业地价基本上零成本供给,这也使浙江民营企业的产品极具成本竞争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浙江产品开始源源不断地走向海外。二是对外开放的引导。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内市场商品供给极其短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出口贸易的发展,为此,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国际贸易的支持。80年代初以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逐步下调,为避免对国民经济的过大影响,采取了双重汇率制度,通过较低的贸易汇率与出口生产企业的外汇留成制度,促进企业增加出口。同时,地方政府还通过对出口生产企业实行奖励等政策,鼓励出口发展。三是外贸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后,由中央高度集中垄断的外贸体制逐步走向地方放权。1979年后,浙江相继设立了多家专业外贸公司,到1985年,浙江省已设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公司26家,在市、地、县也设有各专业公司的支公司或综合性的对外贸易公司。这种经营体制的改革,调动了有关部门与地方发展外贸的积极性,也能促进产销结合,同时在宁波、温州、杭州等主要城市都开设中国银行分行、支行、海关、商检等机构。此外,还设立了为发展对外经贸服务的对外贸易运输公司、包装进出口分公司、国际广告公司、展览服务公司、远洋运输公司等,为外贸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机制环境。1978年,浙江自营出口商品额仅为5240万美元,自营进口总额为1771万美元[2];1978年底改革开放后,1979年浙江自营出口额迅速增至9075万美元,进口额略有下降,为1715万美元;1980年分别为2.4273亿美元与1811万美元。1987年增加到137028万美元与21347万美元。以1978年为基数,9年间自营进出口额增长了21.59倍、自营出口额增长25.15倍、自营进口额增长11.05倍。

2.改革转型阶段(1988~1999年)

1988年,浙江提出“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进出口贸易倡议,同时加大外贸体制变革,推进对外贸易大发展。根据“自负盈亏、放开经营、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的原则,浙江省全面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在由省政府向中央承包出口创汇任务的基础上,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市、地、县、外贸企业及出口生产企业,同时相应改革外贸计划、财务经营、行政管理体制,由统到放、由条到块,进一步调动了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推动了出口的发展。外贸经营权进一步下放,外商投资企业也开始成为出口创汇的一支主力军,对外贸易队伍不断扩大,外汇分成制度进一步改革。1988年到1990年,外贸全行业实行第一轮承包经营责任制。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审批权限曾一度下放到省市。1991年以后,国家逐步取消外贸出口的财政补贴,从建立自负盈亏机制入手,使外贸逐步走上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的轨道。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浙江推动省级外贸公司、市地县外贸企业、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四路大军”并驾齐驱扩大出口,外贸、外资、外经“三外”一起抓,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经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浙江省外经贸委成立了6家企业,探索转变职能,服务社会。这期间,浙江外贸企业迅猛增加。到1993年底,浙江各类外贸企业增至305家,其中省级进出口公司31家、市地县进出口公司76家、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集团)156家,咨询、服务、设计等外贸企业42家。浙江对外贸易高速增长,1988~1993年,浙江出口贸易额从16.2亿美元增长到44.44亿美元,年均增长22%;自营进口从4亿美元增长到16.9亿美元,年均递增33.4%。

1994年国家对外贸体制进行改革。浙江在全国经贸系统中率先进行外贸企业股份制试点工作,并积极向上申报各类企业对外经营权。同时,浙江积极贯彻实施“大经贸”“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等战略,促进了浙江省外贸出口的增长。1996年,浙江率先在全国成为第一个“县县有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的省份。同年,浙江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上市,成为全国外经贸系统第一家上市公司。1997年全省外贸出口额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9%;这一年,浙江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外贸普遍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但浙江外贸出口仍保持增长,当年出口108.66亿美元,在全国出口贸易下降的情况下,浙江出口同比增长了7.7%。1999年,浙江进出口贸易增长全面提速,当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4%。其中,出口128.71亿美元,增长18.5%。一般贸易出口突破100亿美元,增幅达到22.1%,列全国第二位。全省外贸企业实现利润7.35亿美元,增幅达到119.6%。

可以说,这一阶段虽然受到1989~1991年国内经济硬着陆、1993~1996经济软着陆以及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浙江对外贸易仍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987~1999年11年间,浙江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10.55倍,其中出口增长8.39倍;受期间较快的物价上涨、前期进口基数低等因素影响,这一阶段的进口增长幅度尤其巨大,达24.49倍。与此同时,这一阶段随着汇率的市场化调整、外贸经营体制的改革,浙江外贸经济效益也得以普遍提高。

3.高速发展阶段(2000~2008年)

进入新世纪后,浙江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尤其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迎来了国际贸易高速增长期,这也是浙江外贸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外贸出口和进口的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2000年初,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发了浙委(2000)5号文《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对外贸易积极推行经营主体多元化;利用外资明确开发区作为主战场;外经工作把“两个推动”作为贯彻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重点。是年,全省完成进出口总额278.34亿美元,居全国第四,同比增长52%,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5个百分点,居沿海主要省市之首。其中出口194.44亿美元,进口8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1.1%和54.5%。一般贸易出口154亿美元,占全国三分之一强,居全国第二位,比上年增长53.8%。外贸企业实现利润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居全国前列,出口收汇率98%,居全国第一位。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工业依存度分别为38.2%、26.7%和46%,分别比上年提高9.9、6.9和15个百分点。2008年,浙江进出口总额为211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进口568.6亿美元,增长17%,出口1542.9亿美元,增长20.3%。从1999到2008年,浙江进出口贸易持续高速增长,9年增长10.54倍,年均增速约30%,堪称80年代后期以来浙江外贸增长最快的阶段。

4.调整优化阶段(2009~2017年)

这一阶段因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以及浙江进入工业化发达阶段等因素影响,货物对外贸易增速出现了大起大落现象,增速整体放缓。但近年来浙江以“一带一路”为统领,加快“一带一路”枢纽的建设,引导企业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使浙江进出口贸易得到稳定增长。这一阶段的对外贸易表现出波动—调整—稳定的态势。

2008年底,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浙江进出口贸易增速大幅下降。2009年浙江进出口总额为187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1%,其中进口547亿美元,下降3.7%;出口1330亿美元,下降13.8%。2010年转为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为25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进口730亿美元,增长33.4%;出口1805亿美元,增长35.7%。2011年,进出口总额30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进口930亿美元,增长27.4%;出口2164亿美元,增长19.9%。2012年增速又大幅下降,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0.9%;其中,进口876.7亿美元,下降5.8%;出口2245.7亿美元,增长3.8%。2013年,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7.5%;其中,进口870亿美元,下降0.8%;出口2488亿美元,增长10.8%。2014年,进出口总额355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进口817.9亿美元,下降6.0%;出口2733.5亿美元,增长9.9%;2015~2016年,外贸增速再次下降,如换算成美元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2015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566亿元(347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2.1%);其中,出口17174亿元(2767亿美元),增长2.3%(1.2%);进口4392亿元(707亿美元),下降12.5%(-13.4%)。2016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2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出口17666亿元,增长2.9%,出口占全国的12.8%;201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5604亿元(折算为3792.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出口19446亿元(2880.12亿美元),增长10.1%,出口占全国的12.7%;进口6158亿元(912.05亿美元),增长35.8%。

2008~2017年的9年间浙江进出口贸易增长79.6%,年均增长6.72%。其中出口增长86.68%,年均增长7.18%;进口增长60.4%,年均增长5.39%。与上几个阶段相比,增长速度大幅下降。但这一阶段浙江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主体结构与市场结构均有所优化。

表2-1 浙江进出口分阶段增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