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中阿经贸文化交流中的挑战

当前,全球经济局势纷繁复杂,新旧动能转换,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尚未形成,反全球化思潮暗涌。中阿经贸关系的发展既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又面对各种问题与挑战。

(一)大国势力博弈加大中阿合作风险

阿拉伯国家比较集中的中东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是国际能源体系的核心构成,自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些国家和地区一直因其丰富的能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阿拉伯各国和地区作为全球主要的石油供应基地,一直是美国地缘政治和能源利益密切结合的区域。2017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大幅度调整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中东政策:遏制伊朗,重修并巩固美国在中东的盟友体系,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各种策略的调整和变化都旨在巩固美国在阿拉伯地区的支配地位。[17]同时,俄罗斯因为国力逐步恢复,不仅与埃及的外交关系持续升温,而且通过大力捍卫盟友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巩固了其在中东的可靠支点。[18]由于对中亚、中东油气资源的依赖,欧盟也非常注重在阿拉伯各国和地区经济、政治以及军事的投入。[19]整体而言,各方势力在阿拉伯各国和地区争夺愈发激烈,未来形势复杂难测,这都给中国与阿拉伯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带来一定的安全压力。

中国和阿拉伯各国的经贸交流不断加强,国际社会和阿拉伯各国对中国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破解阿拉伯各国和地区局势持续动荡迫在眉睫,中国与其他大国和新兴势力在能源相关问题以及阿拉伯各国转型等重要问题上既有分歧,也有共识。就这些重要问题而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在充分认识阿拉伯各国转型和国际体系转型复杂关系的基础上,中国如何平衡双边与多边外交关系,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必须清晰认识到中国当前的综合实力对阿拉伯各国的影响比较有限,如何继续推进与阿拉伯各国尤其是处于转型期的阿拉伯国家的交流,加强中国在阿拉伯各国和地区的软实力,是今后中国必须长期重视的重大课题。[20]

(二)中海自贸区谈判分歧犹存

2017年6月,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指出:“中海自贸区谈判是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关系一个非常重要的大事,推动自贸区谈判也显示了中国和阿拉伯各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坚持开放共赢的经济发展方向和捍卫世界自由贸易体系的坚定决心。”[21]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是中东、海湾地区最具活力的区域组织,不仅在推动海湾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的进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22]2004年,中国与海合会启动了自贸区谈判,然而,在过去的14年中,中海自贸区谈判并非一帆风顺,历经多年,仍然存在意见和分歧。谈判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中海双方对于能源产品关税与市场准入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其二,海合会内部对国外产品的进口关税和市场准入存在分歧。[23]与此同时,各个海合会成员国因为经济发展、国力状况不尽相同,对中海自贸区谈判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经济较为发达的沙特、阿联酋等国家希望通过控制进口来达到保护其现有经济产业的目的;而另外一些经济相对不那么发达的成员国,如阿曼、科威特,却期盼通过推动中阿经贸的发展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海合会成员国内部存在的问题也导致中海自贸区谈判进程困难重重。

(三)涉阿研究人才不足

一直以来,专门研究阿拉伯国家的科研机构及相关院校大都分布于中国的中东部地区,而整个西部地区相关领域的研究不仅起步相对较晚,而且成果数量也十分有限。2010年9月,中国宁夏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阿经贸论坛”之后,有关阿拉伯国家各个领域的研究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中阿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巩固了中阿双方的传统友谊,而且加深了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互惠互利的合作,同时也为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机遇的到来同时也对各类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但是由于专门针对阿拉伯各国深度研究的专业人才不足,相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不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阿经贸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发展。目前,国内针对阿拉伯各国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经贸及宗教领域,而对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则相对不足,对一些海湾地区国家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而对一些中亚地区国家的研究不够充分。要抓住加快构筑面向阿拉伯各国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格局的新机遇,必须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夯实中阿人才开发合作基础,培养高层次涉阿研究人才。

(四)在阿中国企业面对激烈竞争

一直以来,中国主要向阿拉伯各国出口轻工业制成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从阿拉伯国家和地区进口的产品则以原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为主,整体来说,中阿经贸往来活动中进出口产品的结构相对单一。从内部看,无论是在操作层面还是意识领域,参与阿拉伯各国经济事务的中国企业还存在一定问题,包括:监督机制不完善、缺少责任追究制度、风险意识不足、缺乏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人才等,这都是由于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在阿的中国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24]

随着一些阿拉伯国家政局逐步走稳,一些在高新技术领域实力雄厚的国家逐渐意识到阿拉伯各国的市场潜力巨大;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状况,阿拉伯各国比较信任这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且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已经比较成熟。例如,2012年,阿联酋首座核电站由韩国电力公司承建,估计将于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25];2013年12月27日,沙特与日本就正式开启核电合作谈判达成一致[26];2015年3月,沙特与韩国签订相关协定,斥资20亿美元在沙特建设两座核电站。[27]此外,沙特还与法国、俄罗斯、阿根廷等国签署了核能利用合作协定。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在阿拉伯各国的发展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