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研究现状
印度与南非同为发展中国家主要成员,在亚洲、非洲、环印度洋区域以及第三世界乃至世界范围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印度南非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区域和世界蕴涵,引起学术界的密切关注。国内外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对印度南非关系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情况
国外对印度南非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相当丰硕。国外研究以分析印度南非关系中的印度裔因素、印度的南非政策与南非外交转型,以及新兴国家合作与南南合作视角下的印度南非关系为主导,并兼顾其他相关的问题。
1.印度南非关系中的印度裔因素研究
较早对印度南非关系中的印度裔因素进行研究的是印度卡尔萨学院历史系主任S.B.姆科赫瑞,其代表作是《南非的少数印度裔》[2]。该著作回顾印度人前往南非的历程,指出尽管印度人为南非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被剥夺了基本的权利。作者着重对南非推行种族歧视的借口进行批评。其一,南非印度裔不是外国人,而是南非人。对违背《联合国宪章》基本精神的南非种族隔离政策,联合国有权提出批评。其二,南非印度裔靠节俭、勤奋致富,并不是靠不公正的商业行为致富,对白人不存在威胁。在南非种族隔离政权的阻碍下,南非印度裔的人口规模与实际能力有限,并没有对所谓的西方文明和白人优势地位构成威胁。其三,白人政权歧视印度裔只是种族傲慢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世界上所有有识之士形成团结阵线,才能取得反对种族制度斗争的最终胜利。
印度学者伊克巴尔·纳林撰写的《种族主义政治——甘地-史末资协议前的南非少数印度裔研究》[3]深入分析了早期印度移民的政治与生活状况。作者认为,南非由非洲人、欧洲移民、印度人占多数的亚洲人组成,是“世界上人类关系最重要的实验室”,但该实验室由少数白人控制,其他族群处于受迫害地位;纵观印度人移民南非的历程,可知《甘地-史末资协议》签署前,南非当局对印度移民权利和自由的限制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还体现在法律、规则等层面。
印度外交部的T.G.拉玛姆西著有《反对种族隔离制度——印度在世界反对南非种族歧视制度运动中的先驱者角色》[4]一书。该书首先探析南非印度裔待遇问题的性质,指出其既不是印度与南非政府间的违约问题,也不是南非所谓“没有希望”的印度裔困境问题,而是南非政体的基础——种族歧视制度所致。同时,作为剖析的切入点,作者论述印度等国际正义力量利用联合国机制,同南非种族隔离政权展开的斗争,认为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违背《联合国宪章》和相关文件精神。在检视印度对南非政策部分,作者特别指出印度不能单独反对南非种族隔离政权对南非印度裔的歧视问题,占南非人口大多数的黑人更是隔离制度的受害者。就此,南非印度裔问题应在南非总的种族冲突框架内加以解决。对于包括印度在内的国际社会抵制种族隔离的努力,作者认为虽然由于南非种族隔离政权的顽固反对,而没有取得多大效果,但其有助于唤起人们抵制种族歧视的意识,促进南非国内非洲人与印度裔的团结,为取得反对种族隔离斗争的最终胜利奠定舆论基础。
2.印度对南非外交的反思与展望
孟买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R.R.拉姆坎达尼编著的《印度与非洲》[5],主要分析了印度对南部非洲解放运动的政策背景、措施与效应。在R.R.拉姆坎达尼看来,南非是南部非洲实际上的殖民国家,南部非洲局势紧张的根源在于南非白人政权的种族歧视政策。印度国力的有限性羁绊其对南非解放斗争的支持。印度不仅注重在联合国、英联邦组织、不结盟运动与其他国际论坛上发起抵制种族隔离政权的倡议,而且积极给解放运动以物资支援。作者认为这有助于世界舆论认清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丑恶,有利于为南非政权的和平过渡创造条件。总体而言,印度的南部非洲政策是印度外交重视理想主义和务实追求自身利益平衡的集中体现。
印度国立伊斯兰大学政治科学系的M.穆斯林·可汗则侧重从印度外交理念沿革的视角审视印度对南部非洲的政策,在其编著的《印度对南部非洲外交政策50年》[6]一书中,指出印度对南部非洲的政策源于印度在自身民族解放斗争期间确立的基本外交政策理念。独立之前,印度就已确立反对殖民主义、反对种族主义等外交理念。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印度在考量维护南部非洲人民利益及兼顾自身战略需求的基础上,对南部非洲的政策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印度非洲研究学会会长乌玛·珊卡拉·吉哈编著有《印度与非洲关系——在新千年的展望》[7]一书,该著作的主题是探讨影响印度南非关系的诸因素。书中最具代表性的论文是R.R.拉姆坎达尼的《印度的非洲政策和南南合作》,该文将甘地在南非领导印度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视为印度对非关系的第一个阶段(1860~1914年),其主要体现是印度民族人士在民族情感的驱动下,积极争取南非印度裔的权益;独立后,印度出于人道主义的考量,寻求以“非暴力”手段结束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呼吁非洲印度裔与非洲本土人展开联合斗争。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阿加亚克 ·杜贝伊(Ajay K.Dubey),其《在非洲的印度定居者——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联系》一文指出甘地在南非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刺激印度自由斗争领导人关注南非印度裔的境况,促使印度裔问题成为印度外交的优先议程。此外,色亚·纳瑞恩· 亚德维(Surya Narain Yadav)所著的《安全考虑和地区合作:环印度洋联盟》一文则围绕印度洋的地理、战略与经济重要性,观察印度与环印度洋区域加强合作的动因、历程、影响与前景。埃叙·纳瑞恩·如伊(Ash Narain Roy)发表的《印度和非洲复兴》与S.苏达恩达(S.Sunanda)撰写的《印度和非洲在新千年的经济合作》一文,则在关注南非总统姆贝基提出的“非洲复兴”倡议及印度与非洲总体经济互动框架的同时,分析印度南非在各自复兴的道路上实现经济等领域合作的可能性。
印度军事战略学者加斯吉特·辛格在其主编的《印度与南非——跨入21世纪的战略关系》[8]一书中,探讨了冷战后安全议程的新特征。他指出,两极格局的崩溃为多个力量中心参与全球战略环境格局创造了机遇,从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政治和防务议题、南亚安全议题、环印度洋倡议等方面,追溯印度与南非间存在的长久历史渊源和跨印度洋的地理联系,进一步分析21世纪印度与南非可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问题,认为新形势下两国应在安全、经济等多个领域展开有效合作。
3.印度南非关系以及南非外交调整研究
福特基金南部非洲事务顾问罗伯特·斯古特·加斯特著的《捍卫白人权力——压力下的南非外交》[9]一书,总结了印度在联合国等舞台反抗白人当局歧视印度裔给南非外部环境带来的冲击,指出印度等国的斗争促使美国等国认可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种族隔离政权可能威胁世界和平的决议,接受联合国对南非的武器禁运决议,还迫使南非退出英联邦等国际多边机制。在空前的国际压力下,南非最终不得不对其外交政策做出重大调整。詹姆斯·巴布和约翰·巴拉特合著的《南非的外交政策:寻求地位和安全(1945~1988年)》[10]的重要特色是,探讨印度与国际进步力量对种族隔离政权的联合抵制给南非内部政局造成的影响。在詹姆斯·巴布和约翰·巴拉特的眼里,包括印度在内的国际社会成员持续抗议南非种族隔离政权,导致种族政策和外交事务态度不明朗的史末资政府在1948年的选举中失利,促使坚持白人利益、反对外部干涉、坚持社会结构按种族划分的国民党执掌南非政权。
4.新兴经济体研究中的印度南非关系
近几年来,伴随着印度、南非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日趋重要,对印度、南非的研究成为热门话题,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姆祖科斯·库伯和梅莫瑞·杜北于2015年发表在《南非国际事务杂志》的文章《全球体系变化中的南非外交经济战略》[11],对自曼德拉总统到祖马总统的南非外交转型做了全面的分析。在他们看来,冷战后,南非注重对外经济战略与国内经济目标的衔接,外交政策取向逐渐由加强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调整为深化与新兴国家的务实合作。然而,南非外交实践活动缺少应有的思想阐述,外交政策内容与实际操作间存有落差。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全球关系主管安德瑞·高德斯蒂恩等合著的《中国与印度的崛起对非洲意味着什么》[12]一书,从经济的角度详细阐释21世纪初中国、印度与非洲经贸合作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南非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该书探讨了南非等国跨国公司在印度、中国市场受益的路径与方式等议题,指出为适应可能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竞争,南非等非洲国家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不过,作者强调南非农业制品、制酒业、煤转液技术、服务业等部门,有望在中国、印度的市场上有所作为。与此相关的著作还有哈里·布罗德曼编著、世界银行出版的《非洲的丝绸之路:中国和印度新的经济边界》[13]一书,作者指出,新形势下中国、印度与非洲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不过,较之于中国,印度企业在拓展南非市场方面具有人文基础较好、金融机制相似、市场渠道便捷等优势。
南非西北大学亨利·贝祖敦扈特等撰写的《南非贸易和霸权》[14]一书,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南非与欧盟、金砖国家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指出南非在非洲的经济主导地位源于其1999年与欧盟签订的《贸易、发展与合作协定》。2010年成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的一员,则增强了南非的政治合法性,为南非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作者指出,在欧盟为南非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为南非最大单个国家贸易合作伙伴的状况下,南非与非洲的经贸合作规模可能下降,进而对南非在非洲的地位造成负面影响。
印度学者苏里亚·纳里恩·亚达夫所著的《印度南非关系:政治、经济和战略视角》[15]一书,阐述了印度南非关系的基础、特征与前景。作者认为,印度、南非是新兴经济体和亚非主要的民主国家,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与战略意义。南非有望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印度在历史上曾为南非的发展做出贡献。印度南非强大的经济潜力和有吸引力的民主政体,有利于两国未来在国际体系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5.南南合作视野中的印度南非关系研究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艾德恩和麦可·安托里奥·卫伊拉合写的《南方国家的新外交:南非、巴西、印度和三边主义》[16]一文,刊发在《第三世界季刊》2005年第7期上,该文认为印度、巴西、南非三个中等收入国家的三边外交伙伴关系,是全球化后整个发展中世界经历广泛变革的缩影。文章探讨了印度、巴西、南非三个地区大国推动的合作战略,并从多边主义、三边主义的制定和执行角度,剖析了新兴区域大国关系,认为印度、巴西、南非三国国内与区域政策的重叠程度将影响三边合作的前景。
S.金噶等编著的《金砖国家的全球和地区领导地位》[17]一书,对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等金砖国家主导地区与全球事务的意愿与能力加以比较与探究。作者认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建立,显示了金砖国家在影响全球经济秩序上的联合行动,并指出,尽管金砖国家在众多地区议题上的领导能力得到普遍认可,但其在全球层面的议程创建能力与意志乃至被接受程度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玛丽亚·瓜达卢和穆格·罗德里格斯的《印度巴西南非对话论坛组织跨国倡议的前景——来自巴西的视角》[18]一文,于2016年发表在《第三世界季刊》第4期上。作者认为跨国倡导网络应成为印度、巴西、南非人士协调影响各自国家外交政策的有力平台,并指出,印度巴西南非对话论坛自成立以来,就为政府、商界与学界构建网络空间,但该组织没有影响其政策的跨国倡议实例。文章就巴西塑造跨国倡导网络的原因及其面临的难点等议题进行了分析。
安德烈·路易斯·瑞思·席尔瓦等于2016年在《南非国际事务刊物》第2期发表《从万隆到巴西利亚:印度巴西南非对话论坛与南南合作的政治联系》[19]一文,重点探析“第三世界”与“南方国家”的概念内涵,并就南方国家外交理念与方略的历史性演变加以阶段性解析。该文还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印度巴西南非对话论坛的研究状况,追溯印度巴西南非对话论坛的议程与举措,探究该组织与不结盟运动的联系及其在延续万隆会议所秉持的南南合作原则方面的意义。
(二)中国学者的研究情况
1.专著
在国内,较早对印度南非关系加以关注的是颜芙著的《南非印度人》,从此南非印度人这一命题开始进入国人视野。该著作梳理了印度人散居南非的历史,讲述了印度人对南非经济发展的贡献、南非种族隔离当局对印度裔的歧视与迫害及甘地号召印度裔开展“非暴力”抵抗、印度民族独立领导人对南非印度裔的关注等议题。不过,关于印度南非关系的研究国内尚无专著,只是在印度南非国别研究方面的著作中有所涉及。有关南非研究的著作主要包括:北京大学教授夏吉生主编的《南非种族关系探析》[20];北京大学李安山的《南非斗士:曼德拉》[21];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葛佶等著的《南部非洲动乱的根源》[22];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杨立华的《曼德拉——南非民族团结之父》[23]和《列国志·南非》[24]及其与他人合著的《正在发生划时代变革的国度——南非政治经济的发展》[25];华东师范大学沐涛的《南非对外关系研究》[26];北京大学郑家馨的《南非史》[27];罗伯特·罗斯著,上海外国语大学译的《南非简史》[28]。上述著作从不同侧面诠释了南非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和外交关系等方面的情况。
对印度南非关系有所阐述的有关印度的著作主要有:四川大学张力的《印度总理尼赫鲁》[29];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孙士海主编的《印度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30];孙士海、江亦丽的《二战后南亚国家对外关系研究》[31];北京大学林承节的《印度史》[32];四川大学陈继东主编的《当代印度对外关系研究》[33];西华师范大学龙兴春的《印度大国外交》[34];暨南大学贾海涛的《海外印度人与海外华人国际影响力比较研究》[35];拉贾·莫汉著,云南财经大学朱翠萍、杨怡爽译的《莫迪的世界:扩大印度的势力范围》[36]。
2.论文
就笔者所见,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中,以海外印度人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主要有:暨南大学贾海涛的《印度政府海外印度人政策的演变》[37]、贵州财经大学时宏远的《论海外印度人对印度崛起的影响》[38]和笔者的《南非印度人问题与尼赫鲁政府时期的印度对南非政策》[39]。涉及印度对南非政策的论文主要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刘宗义的《印度对非洲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40],华南理工大学亢升的《新世纪印度强化与非洲关系的战略动因简析》[41],燕山大学沈德昌的《试析冷战后印度对非洲的外交政策》[42],以及笔者的《从印非峰会看印对非政策变化》[43]、《印度与中国在对非关系上的合作与分歧》[44]、《印度对非洲文化外交探析》[45]、《试析印度莫迪政府与非洲关系的新态势》[46]和《印度莫迪政府对非政策的调整》[47]。此外,2010年南非正式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后,关于南非加入金砖国家的论文有所增加。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李新烽的《南非抱“金砖”意义非凡》,[48]笔者的《印度与南非经贸合作分析》[49]、《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探析》[50]、《南非“向东看”的战略举措及影响》[51]、《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背景、影响与前景》[52]和《金砖国家德班峰会:非洲发展的新机遇》[53]等。上述论文分别从印度南非关系的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整体上看,现有的印度南非关系研究内容广泛,成果颇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充实的学术资源,是本书研究的重要基础。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这些研究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第一,印度与南非学者关注居多,他国学界解读较少。从研究的主体看,印度学者对印度与南非的关系关注较多,特别是独立以来,印度学者从印度外交与战略等角度出发,剖析印度南非关系,并发表和出版了一些论文和专著。中国学者对印度南非关系研究关注不多,力度不够。截至目前还未见到这方面的系统的研究成果。从内容上看,印度学者对南非印度裔的状况给予较多关注,南非方面则主要从国内政治与印度南非关系的互动这一视角进行深入研究。21世纪以来,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对非合作,以及印度与南非战略合作的前景与潜力备受关注。中国学术界在有关印度与南非等非洲关系的议题上,也有一定的涉及,但研究内容的多样性不足。印度非洲关系研究方面亦缺少论著,更不用说印度南非关系方面的学术研究了。
第二,某一时段的研究过多,综合分析不足。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诸多著作的论述大都是针对某一时段的研究,或者是应时性的研究成果,对印度南非关系全景式的研究较少。就分析要素而言,现有成果侧重南非印度裔议题研究,而对影响印度对南非外交政策的逻辑前提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分析较少。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印度裔,印度在处理与南非的关系中还会受到其他问题的冲击,如美苏争霸问题、印巴问题、中印问题、国内政局变动等。不仅如此,印度南非关系的阶段性研究有待细化,即使是分析南非印度裔议题,也需要对不同时期印度关注印度裔的原因、措施与影响等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在分析范式上,没有把印度南非关系放在印度总体政策框架内加以研究,尤其是没有将其置于印度对非洲关系的视野内加以剖析。
第三,历史分析较多,比较研究短缺。新南非成立以来,印度与南非关系的性质发生巨大变化。不过,现有研究成果没有把印度对种族隔离时期南非的政策和对新南非的政策综合起来,以研究印度对南非政策的变与不变的内容,并从总体上把握印度与南非关系的发展趋势。新时期,印度南非关系的众多议题尚需深入研究,诸如南非在对自身身份重新建构的过程中,印度与南非关系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调整期?印度与南非战略合作的国内、国际意义如何?推动印度南非双边关系升温的因素有哪些?两国加强合作的实际成效如何?印度南非两国参与的双边、多边合作,与以往和当前的发展中国家合作相比有什么不同,两国关系的发展对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的进程有何新的影响?影响印度与南非合作前景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国际上如何看待印度、南非等新兴国家广泛参与的双边、多边合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