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好奇,孩子的天性
(一)
孩子简单的内心世界,总是会对新鲜的事物充满无尽的好奇心。说不上缘由,只是没来由的无形中有一股力量牵引着自己渐渐地去靠近所要感知事物,这也是孩子的天性。
刚开学没多久,班里转了个女生,孩子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是很正常的,更何况还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子。
孩子的母亲和我在教室门口说了说孩子的情况,旁边的孩子拘谨的和我打了声招呼,手里抱着一沓书,很羞涩的模样,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胆怯是肯定有的。
我领她进了教室,她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向教室门口的母亲努努嘴,想表达自己的不情愿,孩子母亲只是在教室门口笑嘻嘻地对她摆摆手,示意她好好的呆在教室。
孩子的不情愿表现的分外鲜明,孩子的母亲站在教室外面,担心地望着孩子的背影。而即使再担忧,孩子的路还得孩子自己去走。我猜想,孩子那刻,似乎都有狠狠拽住母亲的冲动。
我给她安排好了座位,只见她心里十分解气的把几十本书重重的摔在桌子上,又朝门口的母亲努努嘴,孩子母亲依然只是笑嘻嘻地看着自己孩子。
孩子母亲看着孩子坐定后,转身离开了,只是小女孩却还是直直地盯着教室门口,好像只要一直望着,就能看到母亲返回的身影,然而……小女孩蔫蔫地趴在座位上。
我本来想在全班学生面前让新同学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话还没说出口,下课铃声就响起来,想着下节课再说吧!
我站在讲桌前,批改着练习册,无意间瞥了下新同学的座位,前排的一个小女生,正转过身去,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新同学看,然而新同学正忙着整理着自己的新书,我又发现女生前排的一个小男生眼睛也直直地看着新同学。
我忍不住笑了!真是一群好宝宝。一会儿,新生周围已经围了一圈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地说这着话,都活脱一只只快乐的小鸟。新生似乎感受到了同学们过分的热情,也不怯场了,不一会儿,就融入到了整个集体中了。
我时常在想,好像是不论成人还是小孩子,在骨子里都有一种喜欢凑热闹的强烈欲望,内心深处总是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心,大脑总似乎拗不过心的推力,不由自主地总想靠近,一点一点地说服自己,就只是去观望一小丢丢。然而心早已推动着脚步,放弃那瞬间的挣扎,不断地去靠拢那股新鲜的力量,不断地靠近,近了,近了……紧紧地贴近,探着脖子,竖起耳朵,聆听……
(二)
随着社会物质需求的日益频繁,精神世界逐渐匮乏,过多的人只是简单地追求过于表象的金钱名利地位,我们的在追名逐利中渐渐被无尽的欲望遮掩。
孩子,也在成人的潜移默化中渐渐失去孩子原有的天性和本真。但至少我觉得这只是孩子骨子里一丁点的陋习,他们留存在成人眼里的姿态依然还是纯真的东西居多。
对新鲜事物好奇,关注度过高,这不仅仅是孩子特有的,而且成人也有,只是成人比孩子容易会克制自己的好奇欲,孩子却把这一本性流露地一览无余。
每次学校来了考察团队,孩子们总是会三五成群地飞奔而至,不经意间,就被这群小不点围了个水泄不通。校领导以及班主任老师屡次三番告诫孩子收起好奇心,不要围观,孩子们当时是真真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里。
然而,前几天镇上幼小衔接,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和老师以及家长来参观小学。我们的孩子,好奇心又来了,一群穿着漂亮的园服的小朋友刚下车,我们的小同学大同学顿时围了过来。
他们并没有插足其中,只是远远近近的看着望着。至于老师和孩子之间说点什么,我猜想:我们这群好奇宝宝根本不会关心的,他们只是单纯的想站在一边关注一下这一群于他们而言陌生的面孔而已。
看着孩子们专注地围观着,越过孩子们,我的思绪穿越到了小时候上学时学过的鲁迅的《藤野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好奇,好围观,好当看客的心态从古至今都渗到了骨子里。我们似乎大概都有这种且称为无聊之举吧,至少我觉得我的骨子里是有的。
孩子纯粹只是单纯的好奇而围观,我似乎想得有点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