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与《金师子章》(方立天文集·第三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法界缘起的原由之三——缘起十义

法藏在《华严经探玄记》的《第九显义理分齐》中,着重阐述华严学的十玄缘起道理,文中也回答了为什么宇宙万物是圆融无碍的问题,举出法界缘起的十种理由,阐明了法界缘起的原因。

《华严经探玄记》卷1载:

问:有何因缘令此诸法得有如是混融无碍?答:因缘无量,难可具陈,略提十类,释此无碍。注130

法界缘起、圆融无碍的原因有十类,即十种:第一,“缘起相由故”,事物是相对而起,是相对的。第二,“法性融通故”,万物一体,千差万别的事物的体性是一致的,融通的。第三,“各唯心现故”,缘起万物都是不离开心的,是心的显现。第四,“如幻不实故”,缘起万物都无自性、无实体,是虚幻的。第五,“大小无定故”,缘起万物的大小是相对而言,是无固定性的。第六,“无限因生故”,万物产生的原因是相对的,原因前还有原因,万物是由无尽的原因所产生的。第七,“果德圆极故”,佛教性果至圆,具有圆融无碍的性质、功能。第八,“胜通自在故”,佛教徒经过修持,具有绝对自由的神通力。第九,“三昧大用故”注131,“三昧”,即禅定,禅定有巨大的作用。第十,“难思解脱故”,法界缘起是不可思议的悟境所现。

这是通过种种见地而阐明法界缘起、圆融无碍的理由。在十种理由中大体上分为两类,前五种着重事象和体用关系方面,后五种则着重于修持和得果方面,即从两个方面阐述理由。法藏在阐述十种理由时,应用了对应性的原理和方法,如第一、第二是相性相对,第三、第四是体用相对,第五则是前四种相性体用的综合,第六、第七是因位果位的相对,第八、第九是神通禅定相对,第十则是前四种因果通定的综合。

法藏认为,上述十种理由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一种缘起理由,他将第一“缘起相由故”再分为十义,强调“诸缘起法,要具此十义,方缘起故,阙即不成”注132

事物缘起的各种缘应当是体用不同的,不相混杂的,也就是各种缘都要各守位,不失去自身特有的体用,才能构成缘起万物。这是强调事物的体用各不相同,即肯定事物的差别性。

二互遍相资义。谓此诸缘要互相遍应,方成缘起。且如一缘遍应多缘,各与彼多全为一故,此一即具多个一也。若此一缘不具多一,即资应不遍,不成缘起。此即一一各具一切一也。注133

上面第一条讲的是差别性,第二条讲的是依存性,这里第三条是综合前二条,讲因缘的差别性和依存性两者共存,互不相碍,才能生起事物,而且容融无碍。

四异门相入义。谓诸缘力用互相依持,互形夺故,各有全力全无力义,缘起方成。注134

因缘的作用有有力和无力两种情况,由此而互相依存、互相夺取,构成一多相容、无碍自在的法界缘起。若果双方都有力或都无力,就不能成立缘起。

五异体相即义。谓诸缘相望,全体形夺,有有体无体义,缘起方成。注135

因缘的体性有有体和无体两种情况,所谓有体是指“能起”,无体是指“所起”。由有有体和无体两义,而能或融摄他物同于自身,或隐废自身同于他物,相即无碍。若果双方都是有体,或都是无体,则无可相即,都不能成立缘起。

六体用双融义。谓诸缘起法,要力用交涉全体融合,方成缘起。注136

“能起”一缘和“所起”多一体无分别,是为同体。同体内部有有力和无力的分别。如一有力,多无力,一摄多,多入一;反之,多有力,一无力,多摄一,一入多,同是相入无碍。

八同体相即义。谓前一缘所具多一,亦有有体无体义,故亦相即。注137

在同体中,如一有体,多无体,一成多,一多相即;反之,多有体,一无体,多摄一,多一相即。一多同一,无毫厘间发。

九俱融无碍义。谓亦同前体用双融,即入无碍。注138

第十是综合前十义为一大缘起,宇宙万物虽然千差万别,但又是同体的,万物是不坏差别相而相资相成,同体又不失个体的差别性,同异无碍,圆满具足,成为法界缘起。若果没有同体,没有异体,没有同体异体的互相结合,也就没有法界缘起。

法藏的缘起十义,分为三组,前三义是从总体上论述缘起,确立缘起的根本法则,第四至第六义是就异体事物讲缘起注139,第七至第九义是就同体事物讲缘起注140。每组的三义中,最后一义都是综合前二义的,最后第十义则是综合前九义的。法藏视整个世界为缘起的存在,缘起也不是单向的而是互向的过程。这里反映出法藏的正反合和分析综合的运思特征。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上述法藏的三性同异义,其思想重心是强调性相融通,一切现象都是真如所现,这是一种宇宙本体论哲学,也有宇宙生成论意义,而且还是一种认识论。法藏的因门六义和缘起十义则是着重对缘起原因的分析,着重论述宇宙万物的生起原因,是一种宇宙生成论哲学。

二、法藏用三性同异、因门六义和缘起十义来论述法界缘起的原由,其中贯穿全部论述的根本原则是相对性原理。法藏通过一系列对应范畴——染净、真妄、本末、因果、因缘、同异、体用、一多等,揭示其间的双向作用,互相对立、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同一、互相转化,由此说明法界缘起,无碍容持,圆融自在。万物的相对性原理构成法藏法界缘起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基础。

三、法藏上述理论的论证目的在于通过染净(真妄)缘起关系的论述,强调由染转净,由妄转真,由烦恼转菩提,由生死转涅槃,超越尘世,以达到华严世界,获得最终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