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藏
自序
两年前,我尊敬的友人,美国天普大学教授傅伟勋先生来函,邀我为《世界哲学家丛书》撰写《法藏》一书。近日又蒙伟勋兄惠赠佳作《从创造的诠释学到大乘佛学》,书中《关于佛教研究的方法论与迫切课题》一文谓:邀请中国大陆学者撰写丛书,“对于海峡两岸的佛教学术交流具有象征性的时代意义”注1。傅先生和韦政通两位教授精心策划,主编《世界哲学家丛书》,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优秀哲学走向世界,也有助于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学者的同胞情谊。我作为一个大陆的知识分子,也正是为了祖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的继往开来的宏伟事业,而十分愉快地接受和承担撰写《法藏》的任务。
法藏(643—712),是唐代佛教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一位著名的佛学家、哲学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和书法家。他的宗教活动和哲学思想给当时和后世的佛教生活和文化思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在佛教史上,对于华严学思想的发展、判教学说和修行实践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对于和天台宗、唯识宗、禅宗的关系,也带来了复杂的影响和作用,并且推动了朝鲜和日本的华严宗的创立和发展。在哲学史上,法藏以风格独特的现象论、本体论、人生理想论、心性论和认识论等,丰富了古代哲学的宝库,并推动了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法藏在中国佛教史、哲学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看来,法藏创立的佛教华严宗,在哲学思维、理论思辨方面,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代表了中国佛教哲学的最高水准。因此,系统地研究、总结法藏的生平活动和哲学思想,是有重要意义的。
本书的结构是分四部分,共设九章。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叙述法藏的生平、创宗活动及其社会背景和学说渊源。第二部分即第三章,是讲法藏的判教学说。第三部分为第四、五、六、七、八章,全面地剖析法藏的哲学思想——世界观、人生观和认识论。第四部分即第九章,总结法藏的思想影响和历史地位。
第一、二章,突出法藏的创宗活动,围绕这一中心,详尽地介绍了法藏的生平事迹。书中叙述了法藏的身世、投师和披剃的情况,并从译经、著述、讲学、弘法、培养弟子和创建华严寺等,多方面地论述法藏创立华严宗的理论活动和实际活动。随后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就唐代统一的政治局面、武则天的大力支持、雄厚的寺院经济和佛教自主性的提高四个方面,分析法藏创宗的社会背景。最后,阐述了《华严经》、地论学、摄论学、《大乘起信论》和天台宗、唯识宗对法藏思想的影响,以全面地揭示法藏的学说渊源。
判教学说是法藏学说的重要方面,也是法藏创立华严宗的重要标志。本书第三章以历史哲学的视角,认为判教论是一种佛教文献次第观、佛教义理深浅观和佛教派别优劣观,并就法藏先前的判教诸说、法藏判教的具体内容(五教、十宗、同别二教和本末二教)、哲学意义、贡献与缺陷,尽力作出平实的叙述和论说。
论述法藏的哲学思想是本书的主体部分,特设五章,分自然哲学、人生哲学和认识论三个方面,加以发掘、阐释。第四、五、六共三章论述法藏的自然哲学思想,是本书主体部分的基本工程。这三章把法藏的法界缘起论学说归结为宇宙生成论、宇宙圆融论和宇宙本体论三个层次,比较系统而详尽地介绍了法藏的三性同异、因门六义、缘起十义、六相圆融、十玄无碍和一心法界等学说及其哲学意蕴。第七章是论述法藏的人生理想论,着重说明成就人生理想的根据(佛性论)、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行位论)和人生最高理想境界(佛身、佛土论)三个基本问题。第八章是着重讲法藏对宇宙和人生的认识方法,分别介绍了他的法界观、十重唯识观和妄尽还源观的内涵,揭示了这些观法的途径、目的、内在逻辑联系与思维特征。
本书最后一部分第九章,带有总结的性质,是从法藏的思想业绩出发,着重考察他在佛教史和哲学史上的作用与影响,然后评估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在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和中国佛教的研究过程中,我对华严宗和禅宗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因为,在我看来,佛教中的这两大宗派,不仅是中国化了佛教派别,而且对唐宋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最为巨大和深远的影响,研究华严宗和禅宗,对于科学总结唐宋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撰写《法藏》一书是我研究华严宗思想的一个成果。在写作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上,我注意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术性,即着重从学术的角度去论述法藏。学术性贵在实事求是,为此全书注意充分运用法藏的历史事迹和基本著作来加以描述性的介绍,并着重运用现代语言加以清晰的说明,以求客观而全面地论述法藏的生平业绩、哲学内容、思想作用和历史地位。二是思想性,全书的重点是论述法藏的哲学思想,即努力揭示、分析法藏著作中的哲学思想,加以现代化的表述、阐释。我在写作时,特别重视阐发法藏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思想的哲学意义,剖析其所含的哲学思想内涵,总结其思维方式的类型和特征,并适当地与当代某些相关学说,如一般系统论、宇宙全息统一论等加以比观评价,从而力求呈现出法藏哲学思想的真实面貌、基本特征和时代意义。同时,也指出法藏的哲学思想是如何为其佛教理想和佛教实践作论证的基本事实。
我希望本书的问世,有助于推动佛教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有助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从而对时代精神、道德文明的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
最后,我对傅、韦两位教授邀我撰写《法藏》的盛情,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方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