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与《金师子章》(方立天文集·第三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身世、投师与披剃

释法藏,梵文达摩多罗,字贤首,梵文跋陀罗室利。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十一月二日生于唐都长安。因系西域康居注2侨裔,又称康法藏、康藏。按照东汉以来的习惯,凡来华的译师和侨民,都在名字前冠以原国名称,如来自天竺的竺法兰,来自安息的安世高,又如僧会来自康居称康僧会,法藏也是如此。僧传说法藏俗姓“康”,严格说来,与我国所称的姓是不同的。

法藏出身于仕宦之家,他的高祖、曾祖蝉联为康居国的宰相,地位很高。他的祖父来长安侨居,父亲康谥,任唐王朝的左卫中郎将,弟康宝藏也在唐王朝任要职。法藏出身于仕宦世家,又是西域侨民,这两种情况对于后来法藏的人生道路以及与唐王朝的密切交往都有重要的关系。

法藏幼年和少年的生活情况已无从稽考,史籍记载自十六岁始。康居人多信佛教,法藏又处在长安佛教兴盛的氛围中,自然容易萌生仰慕佛教的心理。他在十六岁时曾到岐州法门寺注3舍利塔前,燃炼指头一根。“炼指”,是佛教徒一种舍身供佛的重要宗教行为,以表示对佛教信仰的虔诚,这是法藏决心信仰佛教的重要标志。第二年,法藏开始了离家游学活动,入太白山学道。史载,法藏“于太白山饵术数年,敷阅方等”注4。《杂华》即《华严》。法藏一面学道家神仙道术服食法,吃白术数年,一面阅读佛教《华严经》等大乘经典。后来因母亲身体染疾,下山回长安奉侍慈母注5。法藏入山数年,返回长安,当在二十岁左右。法藏得知沙门智俨(602—668)在云华寺讲授《华严经》,就去该寺拜智俨为师。史载法藏和智俨初次见面时,就提出了一些问题,言出意表,深得智俨的赏识。智俨嗟赏说:“比丘义龙辈,尚罕扣斯端,何计仁贤,发皇耳目?”注6智俨去世后二年,即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武后则天的生母荣国夫人杨氏逝世,她为了“广树福田”,替母亲积功德,决定度一批人为僧,并舍荣国夫人住宅为太原寺。道成、薄尘等大德立即连状荐举法藏。法藏奉命剃度于太原道场,并奉诏为该寺住持。法藏时年二十八岁。太原寺住持一职,由于荣国夫人系佛教的大护法,武则天又是朝廷炙手可热的人物,因此,不仅是很高的荣誉,而且为法藏与王朝最高层人士的接触奠立了基础。这也表明了法藏的佛学造诣获得了佛教界与朝廷的普遍信任与推崇。法藏任住持后,就承旨在太原寺讲《华严经》。四年以后,唐高宗又降旨命京都十位佛教大德为法藏授满分戒。从此法藏成为正式的比丘僧。注7法藏剃度和受戒都是在唐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直接关怀下完成的,隆重显赫,非同凡响,客观上为法藏弘扬华严开辟了前进道路,显示着法藏弘扬华严事业的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