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创宗的实际活动
创宗的理论活动,主要是确立宗派的佛典理论根据和阐发宗派的理论体系,创宗的实际活动,则是应用本宗理论进行宣传、组织的工作。法藏创宗的实际活动主要是讲学、弘法、培养弟子、结社、建立寺院等。
一、讲学
《华严经》和华严理论,一般信徒是不容易理解的,要使群众信仰,讲学具有重要作用。法藏一生着力宣讲《华严经》,史载他“前后讲《华严经》三十余遍”注14。从法藏二十八岁出家住太原寺开讲算起,一直到讲解译出新的《华严经》,前后三十多年,几乎平均每年讲一遍,可谓精诚专致,常讲不懈。关于法藏讲经的情景,佛教史籍有许多神奇的记载,如说法藏讲经时“有光明现从口出,须臾成盖,众所具瞻”注15。或是讲时“香风四合,瑞雾五彩,崇朝不散,萦空射人”注16。“讲室及寺院欻然震吼,听众稻麻,叹未曾有。”注17看来当时的听众对法藏的宣讲《华严经》是非常崇拜的。
值得强调的是,法藏讲学特别善于譬喻,有一套“善巧化诱”、“能近取譬”的教法,因而更具有吸引听众的力量。史载:
时天后召师于长生殿(即长生院),问六相、十玄之旨。师指殿隅金师子为喻晓之。至一一毛头各有金师子,一一毛头师子同时顿入一毛中,一一毛中皆有无边师子,如是重重无尽。后乃豁然。随贡《金师子章》一篇。注18
这里记述的是法藏为武则天讲学的情景。法藏以殿角的金师子为喻,来说明六相、十玄的奥义。法藏为了讲解华严宗的“无尽缘起”的玄理,还用十面镜子安置在八隅上下,镜子面面相对,中间安放一尊佛像,燃烛照射镜面,如此镜子互相映照,镜里所现影像交互含摄,形成重重交叉的景象。法藏就借此来说明重重无尽的道理。应当说,法藏的讲学生动活泼,确是一位杰出的教学法专家,比那种只会咬文嚼字、照本宣科的人在讲学效果上确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二、弘法
弘法是指一切弘扬佛法的活动。讲经说法是弘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式,此外,弘法还包含其他内容和多种方式。法藏弘法以王朝的最高统治层为重点对象,且与最高统治层宗教、政治、经济的需要相配合,形成了特殊的弘法风格。
(一)授菩萨戒 史载,法藏曾为唐中宗和唐睿宗授菩萨戒,被礼为菩萨戒师注19,中宗还赐号“国一”。
(二)组建“华严”法会 长安四年(公元704年),武则天患病,居长生院,法藏应邀与其他僧众在内道场建“华严”法会注20。
(三)迎佛舍利 长安四年冬,武则天特命凤阁侍郎博陵崔玄与法藏同往岐州无忧王寺迎舍利。当时法藏为大崇福寺主,应邀与应大德、纲律师等十人前往奉迎。于十二月末迎至大崇福寺供奉。次年正月十一日迎至洛阳,观灯时节,由法藏捧持,武则天虔诚善祷。注21
(五)配合出兵打击边民 武则天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居于我国东北的契丹族松漠都督,因不满武周王朝的凌侮起而反抗。武则天一面派兵镇压,一面诏法藏施法协助。法藏上奏:“若令摧伏怨敌,请约左道诸法。”注22获准后,法藏盥浴更衣,建立十一面道场,置观音像,按《神咒经》行道拒敌。据说,法藏行道数天后,敌兵见观音像浮空而至,以为神兵下降,于是纷纷溃退。事毕,武则天优诏慰劳。
(六)协助讨伐张氏叛乱 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春正月时武则天年老重病,宰相张柬之乘机联合桓彦范等人,号召恢复唐王朝,遭武则天的嬖臣张易之、张宗昌兄弟反对。法藏在此关键时刻,“内弘法力,外赞皇猷”注23。协助诛杀二张,消除叛乱,获得唐中宗赠予的三品褒奖。
由于法藏的多样弘法方式,有的又颇具吸引作用,因此博得了最高统治者对佛教华严学的信仰。最高统治者带头信仰佛教,又产生出巨大的社会效应,直接推动一般人的信仰。法藏弘法,对于提倡华严信仰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培养弟子
法藏很重视培养弟子。崔致远在《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中说:
从学如云,莫能悉数。其铮铮者,略举六人:释宏观、释文超、东都华严寺智光、荷恩寺宗一、静法寺慧苑、经行寺慧英,并名雷于时,迹露于后。注24
法藏弟子很多,著名的有六人,如慧英著《华严感应传》,宗一继承法藏撰成《新华严经疏》二十卷。慧苑是法藏的上首弟子,撰有《华严旋复章》一部,《大乘权实义》二卷,《新经音义》二卷,又续法藏未完成的《新华严经略疏》,作《新经刊定记》十六卷(或二十卷)。法藏弟子中有不少比丘尼,她们主要是护律栖禅,其中也有著名的,如法澄,曾为绍唐寺和兴盛寺的寺主。由于法藏培养了一大批弟子,就有了形成宗派的力量基础,并使本宗的华严学说得以继承和弘扬。
四、建立华严寺
寺庙是宗派活动的基地,法藏主要活动在两都长安、洛阳,他曾为太原寺的住持,长期在两京寺院译经和讲学,又为大荐福寺主。这些寺庙自然是他创立宗派的重要据点。更为重要的是,法藏在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奉命诵经求雨之后,及时奏请并获准在长安、洛阳、吴、越、清凉山五处建立寺庙,“均牓华严之号”,安放佛教经典和诸家章疏。旋又请许,长安、洛阳一带的平民,“争趋梵筵,普缔香社。于是乎像图七处,数越万家”注25。这样,法藏通过建立寺庙和缔结香社,也就确立了华严宗的基地,弘扬华严学的据点也就由长安、洛阳进而扩展到华北和江南,弘扬华严学的对象也就由上层统治者扩展到平民百姓家,由此,华严宗也就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故人皆不名,而称华严和尚焉。”注26一代华严学大师、华严宗的创建者的形象获得了众人自发的认同而脱颖而出了。
五、创宗的特色
上述法藏的创宗活动,有着鲜明的特色:
第一,热心翻译和专心研究《华严经》,大力弘扬和发挥华严学。在法藏第一次和智俨见面时,已“久玩《杂华》”注27。法藏在出家前,已经对《华严经》有了深入的研究,名声显赫,誉满道路。恰值此时武则天又大力提倡《华严经》,法藏得以多次参与该经的校勘、再译、补缺的工作,从而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法藏反复讲解《华严经》三十多次,不断撰写阐发华严学说的著作达数十种。法藏被尊为“华严和尚”、“华严师”,以《华严》名家,创立华严宗,实属必然。
第二,竭力适应,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大力争取统治者的支持。法藏不仅给武则天讲经,建华严法会,为中宗、睿宗授菩萨戒,而且应诏施展法术,求雨祈雪,甚至协助讨伐张氏叛乱,这都分别换得了武则天、中宗的奖赏和支持,又得以在长安、洛阳两地主持寺庙,从事翻译和创作,并请许在重要地区建立五座华严寺,缔结香社。法藏创立华严宗是和争取统治者支持的活动同步进行的,两者是分不开的。法藏杰出的宣传佛教的本领和出色的政治活动能力是他成功地创立华严宗的重要因素。
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2年)冬,法藏逝世于长安大荐福寺,终年七十。一代佛教宗师的圆寂,引起了朝野的巨大震动。太上皇(睿宗)赐“诰”,“赠鸿胪卿。赙绢一千二百匹,葬事准僧例官供”注28,这在当时是一种特殊的荣誉。“鸿胪卿”、“典属国”是官名,因法藏是侨裔,故用外宾司礼仪隆重对待。“诸王公降及士庶,礼忏施舍,叵历数焉。”注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