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百科全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伏尔泰式嘲笑(Voltairian Fun)

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在他的哲理小说中将讽刺、荒唐、诙谐和嬉笑怒骂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温文尔雅式的嘲笑风格。马克思称这种宣传方式为“伏尔泰式嘲笑”。这种宣传方式不拘一格,马克思对此十分欣赏,他喜欢引证伏尔泰的名言:“除了乏味的体裁之外,其余的一切体裁都是好的。”(2版1卷113页)

马克思对伏尔泰风格的概括出现在1863年4月9日致恩格斯的信中。他讲述了伦敦街头的见闻:“这里现在有一个牧师(与在约翰街作宣传的无神论者不同)对市民作自然神论的宣传,完全伏尔泰式地嘲笑圣经。(我妻子和孩子们去过那里两次,称赞他是一个幽默家。)”(30卷338页)

自然神论是在17—18世纪的英国及18世纪的法国出现的一派哲学观点,主要回应牛顿力学对传统神学世界观的冲击。这派人认为,虽然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是在此后上帝并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自然神论者一般都反对正统神学教条,反对教会专横和宗教压迫,要求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维护理性和科学知识,主张“理性宗教”代替天启和迷信。这类宗教传播,布道者的传播艺术十分重要。伦敦街头那个做自然神论宣传的牧师,针对当时具有一定公民意识的伦敦市民,运用伏尔泰的宣传方式,将讽刺、荒唐、诙谐和嬉笑怒骂结合起来,对《圣经》中所谓“神的启示”进行嘲笑,在温文尔雅的俏皮言论中刺痛天主教的神经,让听众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自然神论者否定迷信和各种违反自然规律的“奇迹”的主张。显然,马克思及其家人很喜欢这种有特点的宣传方式。

picture

伏尔泰

马克思对伏尔泰的这种风格十分熟悉。在《资本论》中,他谈到货币化为资本、欧洲把穷人输入殖民地时,两次引证了伏尔泰《老实人》中的名言“在这个最美好的世界上,一切都十全十美”(23卷 220-221、841页).在著名的《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使用伏尔泰的话语,讽刺镇压巴黎公社的刽子手们是可恶的“发挥其老虎本能的猴子”(17卷353页)。

马克思对伏尔泰的引证信手拈来。 1854年,马克思与恩格斯谈到几个流亡者受穷、后来濒于饿死、最后被烧死的消息时,随即说了一句“自然,在这个‘极乐世界’中所能够要求的就是这些”(28卷356-357页).“极乐世界”即是伏尔泰小说《老实人》中的主人公常使用的一个幽默词汇。 1871年,马克思给一位朋友写信时顺便谈到英国人发德语音时出现的差错,随后便引证伏尔泰说:“您知道,伏尔泰在瑞士隐居时身边有个名叫亚当的耶稣会教徒;他向来访者介绍此人时,总是说:这不是世上第一个人!”(32卷305页)马克思显然受到伏尔泰风格的感染,写信都带有风趣。

马克思曾在1859年写过一篇通讯,一开始便讲述伏尔泰的故事,颇为讽刺地评论了法国皇帝路易·波拿巴在意大利豢养的奴才。他写道:“大家知道,伏尔泰在他费尔涅的家中养了四只猴子,他用他的四个论敌的名字来给它们命名,……费尔涅的这位老头需要用这些批评的猴子来发泄肝火,消仇解恨……就像路易·波拿巴如今在意大利需要革命的猴子一样。”(13卷435页)马克思借用伏尔泰的方式本身,即是一种伏尔泰式的嘲笑。

1856—1864年,马克思一家住在伦敦市郊肯提希镇菲茨罗伊路格拉弗顿坊46号(原门牌9号)。郊区的生活寂寞,当时只有马克思的朋友斐迪南·弗莱里格拉特一家和极少数的拜访者。他的夫人燕妮和孩子们接连染病,马克思债务缠身,身体状况也不佳,这使燕妮情绪很差,甚至说“还不如同孩子们进坟墓”(30卷251页)。能去街上散步、看看表演、与他人交流,对于全家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身心调节。在伦敦生活期间,马克思习惯于在大街上观看各种街头宗教宣传,与恩格斯讨论他们宣传方式的优劣。因此,听到妻子和孩子们的描述与评价,马克思自然会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谈到这种他喜欢的宣传方式。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针砭时弊、评论朝政,以谈锋犀利和妙语连珠而引人瞩目;他主张开明的民主制度,强调自由和平等,支持社会改革。他晚年在法国和瑞士边境上的费尔涅庄园定居,投身启蒙运动。除了创作戏剧作品外,他还完成了一些历史著作和哲理小说,被人们尊称为“凡尔纳教长”。

伏尔泰作品中的哲理小说开创了一种新体裁。其代表作有《查第格或命运》(1747)、《老实人或乐观主义》(1759)和《天真汉》(1767)。这些小说将辛辣的讽刺、轻松的诙谐与嬉笑怒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的独特风格。他善于通过讽刺性的人物形象和荒诞离奇而带有寓意的情节,揭露和讽刺现实,表现某种深刻的哲理。他还善于选用黑暗现实中的典型事例加以夸大,甚至达到荒诞的程度,让它暴露出丑恶的本质,然后淋漓尽致地加以嘲笑,让人们在笑声中否定它。在语言上,伏尔泰善于运用俏皮的警句、机敏的辞令、深刻的讽喻和轻松的嬉笑,达到嘲笑和讽刺的目的。俄国思想家赫尔岑说:“伏尔泰的笑比卢梭的哭所毁坏的东西还要多。”法国作家雨果说:“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姜笑君、陈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