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百科全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马克思论有机的报纸运动(Marx on Organic Move-ment of Newspaper)

如同马克思排除一切其他因素的影响研究资本的运动那样,他曾几次排除各种因素对报纸报道新闻的影响,论证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他把这一过程称为“有机的报纸运动”。原词为一句偏正结构的德文词组“lebendig Pressbewe-gung”,中文原译“有机地运动”(1卷211页)是较为恰当的,中文第二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改译为“生气勃勃的报刊行动”,反而体现不出马克思关于这个问题的整体论证的思想了。

picture

工作中的马克思(画)

1842年年底,《莱茵报》发表了该报通讯员(署名++,实名为彼得·科布伦茨)采写的两篇关于摩泽尔河地区(马克思的家乡)柴荒和出版不自由的通讯。这个地区属于普鲁士王国莱茵省,该省总督冯·沙培尔指责这两篇文章不真实,其理由是它们没有详尽地讲述一切细节和全部原因。这显然是一种刁难性的要求,反映了普鲁士官僚们的一种偏执心理。他们宁愿相信下属的报告,也不愿听取舆论的意见。马克思以该记者的名义公开答复他,写道:“一个报纸记者在极其忠实地报道他所听到的人民呼声时,根本就不必准备详尽无遗地叙述和论证有关这种呼声的一切细节、原因和根源。撇开时间的损失和进行这项工作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不说,一个报纸记者也只能把他自己视为一个复杂机体的一个小小的器官,他在这个机体里可以自由地为自己挑选一种职能。例如,一个人可以侧重于描写他从民众意见中获得的有关贫困状况的直接印象,另一个人作为历史学家则可以谈论这种状况产生的历史,沉着冷静的人可以谈论贫困状况本身,经济学家则可以谈论消除贫困的办法,而且这样一个问题还可以从各方面来解决:有时较多地着眼于地方范围,有时较多地着眼于同整个国家的关系等等。这样,只要报刊生气勃勃地采取行动,全部事实就会被揭示出来。这是因为,虽然事情的整体最初只是以有时有意、有时无意地同时分别强调各种单个观点的形式显现出来的,但是归根到底,报刊的这种工作本身还是为它的工作人员准备了材料,让他把材料组成一个整体。这样,报刊就通过分工一步一步地掌握全部的事实,这里所采用的方式不是让某一个人去做全部的工作,而是由许多人分头去做一小部分工作。”(2版1卷358页)在这里,马克思根据报纸每日出版和讲求时效的特点,说明在报道一件较大的事实时,新闻的真实性表现为一个过程。

马克思提到的历史学家、感情丰富的人、沉着冷静的人、经济学家等,均指擅长某些方面的报纸内部人员,不是指报纸以外的人。从中可以看到,他把报纸报道新闻看作一个有机运动的过程。报纸新闻的真实性,表现为从不同角度对所发生事实报道的总和。每篇报道单独看起来可能会是片面的,甚至有错误,但只要有机的报纸运动在进行着,差误就会随着报道的延续和互相补充而得到自然克服。因此,报纸报道的真实,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从相互矛盾的报道中得出历史的真实。

这种报纸的工作特点经常可以看到。马克思谈到爱尔兰的一家《每日快报》:“这家报纸每天都要编造各种关于谋杀、武装抢劫和夜间集会的谣言以飨读者。但使这家报纸感到莫大遗憾的是,被杀死的人竟常常从坟墓中爬出来,并且就在这家报纸上抗议编辑部这样摆布他们。”(12卷713-714页)最典型的是英国报纸关于美国内战时新奥尔良陷落的报道,因为多数报纸站在南部联盟一边,因而出现了马克思描述的情形:“大多数同情奴隶主的英国报刊仍然坚持怀疑论。例如《旗帜晚报》的怀疑态度就是这样坚不可摧,以致使它在同一号报纸上先在一篇社论中白纸黑字地证明这个半月城牢不可破,而在‘最后消息’栏内又用大号字体报道了这个牢不可破的城市的陷落。”(15卷528页)这些报纸纠正报道偏差时是不情愿的,但它们终究改变了腔调,做出了更正,甚至不顾出现矛盾,在同一号报纸上刊出相反的消息。因为事实钳制了报道者的主观愿望。马克思说:“最高的力量,即诉诸既成事实的力量。”(13卷592页)

马克思还反驳过认为报纸的报道一开始就必须毫无差错的人,反称他们是“愚蠢的朋友”。他指出:“正是‘愚蠢的朋友’,才不知道只有意见相反才有争论,只有从相互矛盾的论断中才能得出历史的真实,因而把这当作一种发现而表示大惊小怪。”(9卷328页)马克思所说的事情发生在1848年他主持《新莱茵报》工作时。当时报社同时收到本报记者和哈瓦斯通讯社的消息,说在社会上已有些名气的俄国革命家巴枯宁是俄国当局的间谍,尽管马克思当时与巴枯宁的关系不错,但作为报纸主编,还是发表了本报记者的消息;不久又发表巴枯宁的辟谣声明,以及证实这是俄国大使馆散布的谣言。马克思为此还写了一段编者按:“我们所以报道了这件事,是因为两位完全没有联系的通讯员同时向我们送来了这个消息。我们这样做只不过是尽一个公众报刊的义务,一个公众报刊对社会活动家是应该表现出高度警觉的。在这同时,我们也给了巴枯宁先生机会,让他来消除某些巴黎人士对他提出的怀疑。”(9卷322页)事实上,以这样公正的态度进行连续报道的情形是不多的,原因在于报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有机的报纸运动通常表现为一种不时偏离轨道的运动,但这种偏离是有限度的,摆幅的中心是不断发生的新情况和新事实。

诚然,比较成熟的报纸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准确性会高些,但不论差误大小、有无,报纸都只能在循环往复的有机运动中逐步使新闻事实完整地表达出来。因而,马克思把报纸看作一个个不停转动的磨车(参见27卷288页),并对这方面的特点做了如下描写:“它不断从现实世界中涌出,又作为越来越丰富的精神唤起新的生机,流回现实世界。”(2 版1卷179页)“如同生活本身一样,报刊总是常变常新,永远也不会老成持重。……今天它所报道的事实或所发表的见解中的错误之处,明天它自己就会推翻。”(2版1卷352页)

报纸报道新闻与理论思维是不同的。理论思维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此马克思说:“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23卷92页)而人们对新发生的事实的反映过程则是与事实变动、暴露过程同步进展的,是一种对现实的认识过程。其情形如恩格斯所说:“人脑是一个挨一个地和一个跟一个地从事这种无限的认识,常做实践上和理论上的蠢事,从歪曲的、片面的、错误的前提出发,循着错误的、弯曲的、不可靠的途径行进,往往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20卷577页)。这里的“真理”(das Richtige),同时也是“真实”的意思。(陈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