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多位教师合作的成果,该成果是基于多年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担的一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司委托的课题——“基本公共服务现代化:迈向2030”。设立该课题的初衷是通过对基本公共服务现状和问题的研究与剖析,对2010—2030年中国基本公共现代化的远景进行描述,并探究符合中国特色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的道路。课题组成员通过理论研究、国际经验研究、对2010—2030年的总体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对2010—2030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以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最终完成了课题报告。课题完成后,研究人员又对该问题继续进行跟踪研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各自研究领域成果,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把该成果以著作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读者。
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各国政府概莫能免。然而,公共服务包括哪些范围,什么是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或者基本公共服务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有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人们可能更关心我国目前的公共服务达到了什么水平,到2020年和2030年将会达到什么水平?因此,该著作首先对公共服务的基本问题做了简要阐述。
第一,什么是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范围,从狭义上讲,主要包括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广义上还包括与人民生活环境紧密关联的交通、通信、公用设施、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以及保障安全需要的公共安全、消费安全和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服务。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主要涉及狭义的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公共服务。
第二,市场能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吗?或者说,市场能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公平和有效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呢?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些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公共物品”,市场要么不愿意提供,要么不能有效提供,这就是经济学所讲的市场失灵。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职责。
第三,什么是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主导、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是我国从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所提出的概念。围绕公民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涵盖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基本服务。
第四,基本公共服务有什么特点?基本公共服务有三大特点:基础性、适应性、均等化。基础性是指基本公共服务都是满足民生基本需求的服务,公民都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适应性是指基本公共服务的服务水平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能滞后,也不能超前。服务的提供手段和方法要与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进步相适应。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第五,基本公共服务为什么很重要?从基本公共服务的特点可以看出,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从根本上落实公民权利,实现百姓的获得感,提高国家的整体凝聚力。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内需的扩大。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促进社会安定和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改善民生。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谁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基本公共服务都需要政府提供。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政府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往往只占一小部分,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在我国是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等。在国外,政府可以采取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从非营利组织、企业购买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
该著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主编董克用教授是总策划师和主要思想的贡献者。课题参与人员有:
魏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周光礼(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李文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刘鹏(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唐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欧阳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周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杨胜慧(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董彭滔(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杨跃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刘海兰(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刘昌乾(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陈曦(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书的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李文钊;第2章刘鹏;第3章周光礼、周详、刘海兰;第4章欧阳伟;第5章董彭滔;第6章魏娜、杨跃峰;第7章唐杰、杨胜慧;第8章魏娜、刘昌乾、陈曦。
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会进一步推进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社会大众等各界人士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并且也会加深人们对基本公共服务现代化的理解和认知,为实现基本公共现代化凝聚更多的共识,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现代化的实现步伐。
董克用
于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