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产业发展的构成要素
许多学者对产业发展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进行过讨论。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1980)提出行业中存在五种决定竞争规模和竞争强度的因素,被称为“五力模型”。五种力量分别为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以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所提出的SCP理论范式,其中能够代表产业发展的产业绩效主要包括盈利性、价值创造、雇佣对象等要素的变化,这些要素主要以经济和规模的相关指标为主。
不同产业由于产业特性的差异,产业发展的构成要素也有差别,如对石油产业的研究中把炼油厂数量和炼油厂规模作为产业发展的构成因素,对连锁超市的研究中将连锁超市门面数和人均营业面积作为产业发展的构成因素。但是在差别中也存在着共性,学者们研究产业发展的构成要素时聚焦于产业发展的相关经济指标、相关经济指标的增长情况以及经济指标在区域的相关经济指标中所占的份额。如韩德超等(2008)在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提出用地区当年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在该地区GDP中的份额,代表当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程度。钱明辉等(2015)在对中国信息资源产业发展评价的研究中提出,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的评价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产业价值和产业环境,两者的关系可以通过价值链模型表达,即产业环境支撑产业价值,产业价值又影响产业环境。其中产业价值包含产业规模(相关经济指标)、产业贡献(相关经济指标所占份额)、产业发展(经济指标增长情况)和产业结构(资源结构和劳动力要素密集度)四个指标。
不少学者从产业组织的视角出发,将SCP范式作为理论基础对产业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将SCP范式中的产业绩效与具体指标进行对应以衡量产业绩效与产业发展情况。乔珍等(2011)使用SCP模型对中国传媒行业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产业绩效分析主要包含产业经营收入、经营收入增长率以及电视与广播和报纸人口覆盖率。方友亮等(2015)提出了基于SCP范式的产业竞争情报分析框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情报分析进行案例研究,其中绩效部分包括: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占整体汽车市场份额)、技术进步(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商业模式创新(优秀商业模式案例)。Panagiotou(2006)提出了SCP理论范式在战略管理领域的应用途径,并将“管理认知”要素加入到SCP理论中。Ralston(2014)等从SCP理论范式视角出发,尝试对战略供应链整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解释,并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结合现有产业研究中有关产业发展构成要素的内容,本研究认为产业发展的构成要素包括产业价值、产业增长、产业效率、产业贡献等,其中,产业价值通过各个经济指标的总量规模体现,产业增长通过各个经济指标的年度增长体现,产业效率通过各个经济指标的总量均值体现,产业贡献通过各个经济指标占所在区域的相关经济指标的比重体现。
1.2.1 产业价值:总量规模
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而导致的经济(卢福财,2013)。一般来说产业发展的规模程度决定了产业发展程度,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表征就是所创造价值的规模程度。广义上的产业规模是指一类产业的产出规模或经营规模,产业规模可用生产总值或产出量表示。
产业的总量规模能够衡量产业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者在进行产业研究时往往使用多个规模要素来反映产业价值,Ranawat(2009)在以印度汽车制造业为例研究政策对产业发展影响的过程中,以生产产品规模、市场规模等作为衡量汽车制造业发展的显示性指标,来探究政策因素对显示性指标的影响。Nguyen(2005)对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工业发展进行可持续性研究和测评时,将产业的相关规模要素作为衡量区域工业发展情况的重要衡量指标。杨丹辉(2004)在对中国旅行社业市场结构与产业绩效的研究中,用旅行社资产总额、行业营业收入、从业人员数量等规模要素来衡量市场绩效。张卉等(2010)在基于SCP分析框架对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的研究中和肖岚(2013)在对全球碳纤维产业的研究中,都将企业利润要素作为衡量产业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利润率指标,他们还考虑了资源配置效率、增长率等要素。
本研究选取产业的营业收入规模、企业数量规模、从业人口和利润总额来反映产业价值,将产业价值作为衡量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的表征指标,通过产业价值指标的得分将中国省级行政区域(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以及信息资源产业细分行业(也叫小类行业)的信息资源产业发展规模情况进行量化;此外,将产业价值作为因变量,通过统计模型,探究信息资源产业结构、产业环境与产业行为对产业价值的影响。
1.2.2 产业增长:年度增长
增长速度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张塞,1996)。产业增长即是产业营业收入规模、企业数量规模、从业人口和利润总额的年度增长幅度,通过比较产业各项指标当年与前一年之间的差距,产业增长要素能够反映产业在当年的发展空间。
学者在对产业发展进行研究时,一般将产业增长默认为一项体现产业发展、市场绩效或产业竞争力的要素(Kumar,2001;陈军,2004;成莹,2011; Van-assche,2004)。Kumar(2001)在从国内外两个视角对印度软件产业发展进行研究时,将年度利润额增长率和出口额增长率作为衡量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指标。Van-assche(2004)在对金融开放对工业的影响的研究中,直接将工业部门的产值增长率作为衡量工业增长的核心要素,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成莹(2011)在对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的研究中,将电子商务交易额的同比增长率作为衡量产业绩效的一项要素。陈军等(2004)在对中国汽车产业的研究中,通过分析2003年1—11月中国汽车产业的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率,并与同期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水平相比较,提出了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状况的观点。
本研究选取产业营业收入规模、企业数量规模、从业人口和利润总额的年度增长幅度来反映产业整体增长情况,将产业增长作为衡量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的表征指标,通过产业增长指标的得分将中国省级行政区域以及信息资源产业细分产业的信息资源产业发展增长情况进行量化;此外,本研究将产业增长作为因变量,通过统计模型,探究信息资源产业结构、产业行为与产业行为对产业增长的影响。
1.2.3 产业效率:总量均值
产业效率是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即从消费者的效用满足程度和生产者的生产效率大小角度考察资源的利用状态(肖兴志,2007)。如产业的利润与产业内从业人口数量的比值,能够反映该产业人力资源投入的产出效益。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的要求日益迫切,产业效率需要作为衡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学术界,产业效率经常被单独拿出来讨论,有时也作为衡量产业发展的指标(鲁小伟,2014;吴青龙,2014)。学者们在探讨产业效率时,一般以生产要素利用率为显示性指标,生产要素包含了土地、资本、劳动力和企业等。鲁小伟等(2014)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区域文化产业的DEA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将文化文物单位数、从业人员数量、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入额作为投入指标,产业增加值、总产出、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作为产出指标,对广东等13省市文化产业效率进行了评价和解读。吴青龙等(2014)使用SCP范式对山西煤炭产业的产业组织进行研究,提出衡量山西省煤炭产业绩效,应从资本利用效率、土地利用效率和劳动利用效率来进行分析。 Howells(2005)对南非各产业的产业效率提升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设计多维度、多判据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产业效率如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解读,并对发展政策与发展目标提出了建议。Goncharuk(2007)对乌克兰消费品工业的产业效率进行研究,其研究视角是探索连续性的政策变化对产业的影响,通过DEA模型,对乌克兰消费品工业中的336家企业的产业效率进行分析,Goncharuk发现政策改变的急促程度、政策引导方向等的差异,会对消费品工业产生不同的影响,同一政策对不同细分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影响差异非常大。
本研究以利润作为产业效益产出,通过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产业利润与工资的比值、产业利润与从业人口的比值和产业利润与企业数量的比值来综合衡量信息资源产业的产业效率,将产业效率作为衡量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的表征指标,通过产业效率指标的得分将中国省级行政区域以及信息资源产业细分行业的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效率情况进行量化;此外,本研究将产业效率作为因变量,通过统计模型,探究信息资源产业结构、产业行为,以及产业行为对产业效率的影响。
1.2.4 产业贡献:全域占比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由于衡量经济增长的核心指标为GDP,因而一般就用G DP增长的贡献率来具体反映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国家统计局,2005)。而产业贡献是指区域产业各个经济指标占区域相应的经济指标的份额。产业贡献有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产业对当地区域的经济贡献和就业贡献等;二是产业发展脱离不了区域经济大环境,仅考量产业价值、产业增长和产业效率恐会忽略区域经济的因素。产业贡献是衡量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项要素。
学者们在研究产业相关问题时,将产业贡献放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徐枫(2012)基于SCP范式对我国光伏产业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其中把城市和农村光伏发电占区域总发电量比重及其变化情况作为关键要素,并以此对光伏产业未来发展进行讨论。刘飒等(2009)在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中,提出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测度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Reinsdorf(2015)对产业贡献的劳动生产率测度方法进行了研究,在现有费舍尔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对产业贡献的测度方法。Ban-gsund等(2011)分析了石油产业对美国北达科他州经济的贡献情况,认为石油产业对北达科他州的直接经济影响是石油勘探和石油抽取等活动中的直接财务活动,进一步的影响是对政府财政收入、经济活跃程度以及就业方面的贡献。
本研究通过营业收入区域贡献、从业人口区域贡献、利润贡献、劳动工资贡献和税收贡献来综合衡量信息资源产业的产业贡献。将产业贡献作为衡量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的表征指标,通过产业贡献指标的得分将中国省级行政区域以及信息资源产业细分产业的信息资源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情况进行量化;此外,本研究将产业贡献作为因变量,通过统计模型,探究信息资源产业结构、产业行为与产业行为对产业贡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