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语时代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编辑絮语

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让我们比较深入地接触到大漆、大漆文化及大漆所能延伸的范围。大漆制品指通过天然漆演绎出的一切人造器物。始于从漆树上割漆,而其作品形式无不与漆的特性相关。比如,漆的特性之一是可以做防腐、防水的涂料,据说万吨巨轮水下部分的最好涂料也是天然的大漆;于是各种器物被漆妆裹之后不仅可以成为典雅奢华的日常用品,还可以作为艺术品供人欣赏。漆的另一特性是可以充当颜料,既可以像中国水彩画一样描摹,也可以像油画颜料一样一层层地堆砌、打磨、雕刻,甚至令其皲裂入画。漆阴干之后固化成型,可以依托于一片麻布成为一盏碗、一尊佛。漆还是很强的黏合剂,可以黏合蛋壳、贝壳,也可以黏合起金、银、青铜、陶、瓷等材料。漆的特性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延展性,刻绘、雕填、镶嵌、螺细、戗金、洒金……让人很难设定漆艺术品的外延,特别是当我们引入时间这一维度时,评价一件漆作品是不是艺术品,或评价一件漆艺术品的艺术水准高低,就变得无足轻重了。本届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最大限度地展现了漆艺术的各种可能性,不仅引入了时间维度,还在朱紫坊芙蓉园这样一座古民居中嵌入这些作品,通过独特的空间环境和作品相呼应。

大漆,有8000年的历史,但它可以表达现代;大漆,来自中国,来自东方,却又被融入了西方艺术的题材、样式和手法。谁也难以固守在一个单一的领域中说大漆制品是什么、不是什么。大漆之所以活着,是因为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漆匠或漆艺术家们把大漆制品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坦然接受一件作品从脱胎到推光的漫长过程,创造、创意融入每一个环节,一年与一件作品或几件作品为伴。无论是在工作室,还是在工厂,如果没有工匠精神,没有对手艺的痴迷,很难让漆有很强的生命力。而我们常常重视不凡的匠心,而忽略融入一件作品中的匠意。这不仅因为商品大潮中的急功近利,也因为我们长期将工匠精神视为等而下之的“技”,似乎只有与众不同的“艺术创意”才是最高追求。十分可喜的是,我们在这届漆艺展上看到了技艺精湛的作品。然而在此次展览上也看到新一轮技术浪潮可能带给漆文化的冲击,也许天然大漆一直伴随着机械、化工等科技文明带来的冲击、屠戮;今天3D打印、人工智能也来势汹汹。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拒绝,而是需要认真梳理已有的漆文化脉络,以及漆文化发展中的得失,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有时阻碍我们发展的不是技术的限制,而是我们的贪婪和急于求成。正如人工智能专家斯图尔特·拉塞尔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所说:“我们不是不能制造出比人类更加聪明的机器人,而是要思考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漆艺生命的常青还来自欣赏者、把玩者、使用者,有人说漆是贵族的专享品,我倒更觉得认识漆的价值需要启蒙,需要传播和推广。不仅要有《髹饰录》、《髹饰录解说》,让我们了解漆的语言,理解漆的语言;还要有更生动的漆的故事和漆背后人的故事,以及如此丰富的展示。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福州市政府功不可没。本届漆艺双年展,政府搭台,专家唱戏。这一模式对于漆文化的发扬、漆艺术家的保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今天互联网企业不仅引领新技术,也在引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比如腾讯只搭建平台,周边业务交给合作伙伴,希望通过合作伙伴全力投入形成互助互利的生态价值链,这一做法值得借鉴。马化腾说:“别人用一条命和我的半条命结合,他才会拼全命保护我的半条命。”腾讯未来不打造垄断性的商业帝国,而是着力建立共融共生的生态平台。我们难以通过此次展览预判福州市政府如此大手笔的动作是否也蕴含着生态发展的深意,但全力建设生态平台,把漆的创作、生产等价值链交给漆艺术家,一定能为漆文化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此次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使我们期待看到未来良性健康的发展。

“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漆语时代”系列出版物,记录了这一届展览,记录了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的辛勤劳作。《漆语时代论文集》在“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研讨会:漆语时代”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很多业内外专家学者,专为此次研讨论撰写了高水平的文章,从而与漆艺术家们一道对漆艺历史、文化和哲学进行了梳理和探索,同时也承载了启蒙的使命。祝愿漆艺文化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费小琳

2016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