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及其特点

供应链金融含义

随着供应链思想逐渐被接受以及供应链研究的日趋完善,供应链的工具和实践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的效率得到巨大的提升。原本被认为是辅助流程的资金流动问题,逐渐出现在资金相对短缺的中小企业身上,成为制约整个供应链发展的瓶颈。当整合供应链中的物流和信息流在实践中被应用和检验时,资金流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Hofmann,2005)。

宝洁公司在2002年的报告中指出,在供应链的流程中,材料和产品物理流动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大量信息化的金融活动,如图1-2所示。

图1-2 宝洁公司物流与资金流关系

基布勒(Keebler)和卡特(Carter)等人认为,供应链管理影响到公司的资本结构、风险等级、成本结构、盈利能力和最终市场价值,作为影响股东价值的重要因素,供应链管理者必须运用金融的视角分析财务因素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

无论是从单个企业的角度还是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供应链中的四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都已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脱离了单个的概念,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特别是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基本上贯穿了供应链中所有的行为。研究供应链中的资金流问题和财务问题,不仅对为供应链正常运转提供资金支持的融资行为的理解意义重大,对理解供应链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理解企业和供应链内的行为逻辑具有重要意义。随着SCF(供应链金融)研究的深入,其主要的研究领域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和转移。从最初的只关注基本的融资功能,到后来的逐渐拓展到资金的使用和资金的流转周期上。鲍尔索克斯等人(Bowersox et al,1999)指出,对资产(如供应链不动产、机械设备和动产)融资的优化,是供应链金融的重要领域。

(1)国外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解。纵观目前国际上有关供应链金融的定义,首次提出该概念的是蒂默(Timme)等学者,他们认为供应链上的参与方与为其提供金融支持的处于供应链外部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可以建立协作,而这种协作关系旨在实现供应链的目标,同时考虑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及进程、全部资产和供应链上的参与主体的经营,这一过程就称作为供应链金融。从这个概念界定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非常强调金融主体与供应链参与企业之间协作关系的建立,并且通过这种紧密的关系,可以促进供应链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合。

除此之外,普法夫等人(Pfaff et al,2004)认为订单周期管理,包括涉及订单、记账、支付过程和IT系统的任何活动,也是供应链金融的一个重要方面。霍夫曼(Hofmann,2003)则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运营资产管理旨在降低固定资产,以及库存和在途物资,同样试图通过改善物流和信息流的交互环节,如订单处理、债务和负债管理(如现金流转周期),来改善在途时间、预付款和付款期限,是供应链管理与财务工具相结合的一个方式。同样,威廉·阿特金森(William Atkinson,2008)认为,供应链金融可以定义为一个服务与技术方案的结合体,这种结合体将需求方、供应方和金融服务提供者联系在一起,当供应链建成后,能够优化其透明度、金融成本、可用性和现金交付。阿伯丁集团(Aberdeen Group,2007)认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就是关注嵌入供应链的融资和结算成本,并构造出优化供应链成本流程的方案。以上这些界定的特点在于指出了供应链金融通过供应链企业与金融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能够优化供应链资金流、降低供应链财务成本。

另一类对供应链金融的定义,比较强调生态圈建立对财务和资金的优化,具代表性的有迈克尔·拉莫洛克斯(Michael Lamoureux,2007),他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优化的过程。这种优化主要是通过对供应链内的信息流进行归集、整合、打包和利用的过程,是通过嵌入成本分析、成本管理和各类融资手段而实现的。

在供应链金融研究中,霍夫曼在2005年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供应链金融定义,他认为供应链金融可以理解为供应链中包括外部服务提供者在内的两个以上的组织,通过计划、执行和控制金融资源在组织间的流动,以共同创造价值的一种途径(见图1-3)。

图1-3 供应链金融的整体框架

资料来源:Hofmann E.,Supply Chain Finance:some conceptual insights,Logistics Management,2005:203.214.

(2)国内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解。近些年来,供应链中的资金流管理日益受到国内各行各业的关注。很多学者探讨了供应链融资服务的商业模式(杨绍辉,2005;郑鑫、蔡晓云,2006;闫俊宏、许祥秦,2007),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陈祥锋、石代伦等人于2005年、2006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于仓储与物流中的金融服务创新模式——融通仓进行了介绍,包括融通仓的概念特征、结构、运作模式及其应用,等等。在供应链金融内涵与特征界定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

杨绍辉(2005)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供应链金融”的定义:供应链金融是为中小型企业量身定做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它将资金流有效地整合到供应链管理中来,既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提供商业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贷款融资服务。

闫俊宏、许祥秦(2007)研究了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上的优势,并提出供应链金融的三种基本模式,即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对各模式的特点、流程进行了介绍。

蒋婧梅、战明华(2012)认为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缺乏抵押物、信息不透明等问题,长期以来遭受融资难的发展瓶颈。随着科技水平、物流业、供应产业链的发展,供应链金融这一创新产品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业务领域。

国内关于供应链金融定义的普遍观点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第三方监管等专业手段封闭资金流或控制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应链金融”是一种独特的商业融资模式,依托于产业供应链核心企业对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顺畅,降低整个供应链运作成本,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供应链的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这种定义和观点被深圳发展银行概括为“M+1+N”,即依托核心企业“1”,为其众多的供应商“M”和众多的分销商或客户“N”,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内理解的供应链金融大多是金融机构根据产业特点,围绕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基于交易过程向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相关企业提供的综合金融服务。

(3)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理解的异同。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界定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

第一,无论是国内学者的研究还是国外学者的研究,将供应链与金融相结合的方式都是首先从供应链融资开始的。供应链融资是供应链金融最基础的功能,是最容易将供应链带来的整合优势转化为资源的方式。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都将其作为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模型进行研究。

第二,虽然国外的供应链金融研究已经开始从供应链融资领域扩展到动产融资、订单周期管理和运营资本管理中,而国内的研究还仅仅局限于供应链融资之中,但是对于基础的供应链融资产品来说,其运行的机理逻辑和模式还是基本一致的。根据其质押物的性质及交易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应收账款融资、仓单融资和已付账款融资。

在看到相同点的同时,我们发现国内外对供应链金融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和国内外学者和实业界对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的历史不同有关,也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有关,在一定程度上还与我国的供应链融资实践与供应链融资研究相互促进有关。

国内外对供应链金融理解不同。国内学者大都仅仅看到供应链金融的一个侧面,将供应链的融资功能作为供应链金融的全部。国外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解要更为广泛,其视角不仅仅局限在融资这一功能之上,还加入了对资本结构、成本结构和资金流周期等问题的研究,以更加整体的视角看待供应链金融问题。正如霍夫曼在2005提出的供应链金融框架(见图1-3)所示,国外研究者从供应链金融的多个层面考虑供应链问题:不仅在融资渠道上将视角拓展到对所有者和政府融资以及企业内部融资,而且将金融资源的使用问题也加入到研究范围之中,同时从资产结构的视角、供应链功能和任务的视角,多方面地考察供应链金融问题。而国内的研究仍局限在对供应链内金融机构的融资,显然在研究领域上要窄于国外。其次,国内外在对供应链金融理解的广度上也存在一定差异。纵观国内对于供应链金融的探索,大多数的定义和理解都是站在金融机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从商业银行的视角来介绍供应链融资的模式、概念和特征。而国外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则要相对广泛,它不仅包括了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也包括了供应链产业企业的金融性行为。

基于上述理解,有一点需要阐明,如今很多国内学者提出的用基于核心企业的M+1+N这种综合性金融模式来概括供应链金融的方法,严格意义上讲是不够准确的。这是因为:第一,这种模式只是众多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的一种,而且它比较符合金融机构或者商业银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因为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并不直接从事供应链产业的运行和管理。某种意义上它们是依托产业的供应链运行来进行融资、风险管理和收益管理的,因为作为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必须依托一个核心企业通过整个贸易和经营过程来掌控信息流、商流和物流,或者说这个核心企业“1”的作用足以使金融机构获取相应的资讯,并且控制产业链风险。然而不是所有的供应链金融都是由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主导的,其中的参与者或推动者也包括生产企业、贸易企业、互联网公司以及物流公司等,它们本身就是产业链中的企业,为其上下游进行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实现金融与产业要素的高度结合,在这种状况下很难说这是一种“M+1+N”模式,或者说很难界定谁是其中的“1”。第二,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基于供应链运行而产生的综合金融业务,它一定依托于整个供应链参与者之间的协同与合作。企业与企业之间如果缺乏合作的基础,或者说合作的平等性和交互性一旦丧失,供应链金融则名存实亡。所以,不能说谁是供应链的唯一核心或主导,而其他企业或组织是依附在“1”的基础上的“M”或“N”。

综上所述,结合国内外对供应链金融理解的异同,我们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集物流运作、商业运作和金融管理为一体的管理行为和过程,它将贸易中的买方、卖方、第三方物流以及金融机构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实现了用供应链物流盘活资金,同时用资金拉动供应链物流的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如何更有效地嵌入供应链网络,与供应链经营企业相结合,实现有效的供应链资金运行,同时又能合理地控制风险,成为供应链金融的关键问题。

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从产业供应链角度出发,供应链金融的实质就是金融服务提供者通过对供应链参与企业的整体评价(行业、供应链和基本信息),针对供应链各渠道运作过程中企业拥有的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以资产所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运用丰富的金融产品,采用闭合性资金运作的模式,并借助中介企业的渠道优势,来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为企业、渠道以及供应链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提升供应链的协同性,降低其运作成本。具体看,供应链金融的特点有:

(1)现代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基本理念。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适应新的生产组织体系的全方位金融性服务,特别是融资模式,它不是单纯依赖客户企业的基本面资信状况来判断是否提供服务,而是依据供应链整体运作情况,以企业之间真实的贸易背景入手,来判断流动性较差资产未来的变现能力和收益性。通过融入供应链管理理念,可以更加客观地判断客户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运营能力。可以说,没有实际的供应链做支撑,就不可能产生供应链金融,而且供应链运行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决定了供应链金融的规模和风险。

(2)大数据对客户企业的整体评价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前提。整体评价是指供应链服务平台分别从行业、供应链和企业自身三个角度对客户企业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判,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其是否符合服务的条件。行业分析主要是考虑客户企业受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和监管环境、行业状况、发展前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供应链分析主要是评判客户所在供应链的行业前景与市场竞争地位,企业在供应链内部的地位,以及与其他企业间的合作情况等信息;企业基本信息的评价主要是了解其运营情况和生产实力是否具备履行供应链合作义务的能力,是否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与营运效率,最为重要的就是掌握企业的资产结构和流动性信息,并针对流动性弱的资产进行融通可行性分析。显然,上述所有信息都有赖于大数据的建立,大数据指的是某事物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以至于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实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的数据。事实上,供应链运行中每一笔交易、每一项物流活动,甚至每一个信息沟通都是数据,通过筛选、整理、分析所得出的结果不仅仅只是简单、客观的结论,且能用于帮助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搜集起来的数据还可以被规划,引导供应链金融活动的产生。

(3)闭合式资金运作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刚性要求。供应链金融是对资金流、贸易流和物流的有效控制,使注入企业内的融通资金的运用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按照具体业务逐笔审核放款,并通过对融通资产形成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进行及时回收与监管,达到过程风险控制的目标。即供应链金融服务运作过程中,供应链的资金流、物流运作需要按照合同预定的确定模式流动。

(4)构建供应链商业生态系统是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手段。供应链金融要有效运行,还有一个关键点在于商业生态网的建立。1993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穆尔(Moore)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概念。所谓商业生态系统,是指以组织和个人(商业世界中的有机体)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是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市场中介、投资商、政府、消费者等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为中心组成的群体。它们在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各司其职,但又形成互赖、互依、共生的生态系统。在这一商业生态系统中,个体虽有不同的利益驱动,但身在其中的组织和个人互利共存,资源共享,注重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共同维持系统的延续和发展。在供应链金融运作中,也存在着商业生态的建立,包括管理部门、供应链参与者、金融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以及各类相关的经济组织,这些组织和企业共同构成了供应链金融的生态圈,如果不能有效地建构这一商业生态系统,或者说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不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并且进行实时的沟通和互动,供应链金融就很难开展。

(5)企业、渠道和供应链,特别是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与传统信贷服务不同,供应链金融服务运作过程中涉及渠道或供应链内的多个交易主体,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者可以获得渠道或供应链内的大量客户群和客户信息,为此可以根据不同企业、渠道或供应链的具体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往往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体,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这些企业的资金流得到优化,提高了经营管理能力。传统信贷模式下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都能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得到解决(见表1-1)。具体讲,在传统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经营风险大,甚至财务信息不健全等原因,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信用风险高的状况。而且一般观点常常认为由于中小企业道德风险大、存在机会主义倾向,最终使得成本收益不经济。而在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上述问题都不存在,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嵌入在特定的供应链网络中,供应链网络的交易信息以及供应链竞争力,特别是供应链的成员筛选机制使得信息披露不充分以及信用风险高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另一方面,由于供应链成员都会对其上下游进行严格、动态的监督,供应链信息的及时沟通与交换,以及灵活多样的外包合作,不仅控制了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而且降低了运行的成本,大大增强了供应链金融的收益。

表1-1 传统金融和供应链金融视角下对中小企业认知的差异

(6)流动性较差资产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针对目标。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企业会因为生产和贸易的原因,形成存货、预付款项或应收款项等众多资金沉淀环节,并由此产生了对供应链金融的迫切需求,因此这些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就为服务提供商或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提供了理想的业务资源。但是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要具备一个关键属性,那就是良好的自偿性。这类资产会产生确定的未来现金流,如同企业经过“输血”后,成功实现“造血”功能。供应链金融的实质,就是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者或金融机构针对供应链运作过程中,企业形成的应收、预付、存货等各项流动资产进行方案设计和融资安排,将多项金融创新产品有效地在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灵活组合,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供应链中各类企业的不同需求,在提供融资的同时帮助提升供应链的协同性,降低其运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