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敏俊自选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中国部分省份间的碳排放转移

(一)隐含碳排放的调入与调出

隐含碳排放调出省外的数量较大的省份有山西、河北、内蒙古、吉林、山东、江苏、辽宁、河南、安徽、湖北、四川、浙江、广东(见表2)。其中包括两类区域:一是资源富集省份,如山西、内蒙古、河北、安徽、吉林、河南等,二是制造业基础较好的省份,如山东、江苏、辽宁、浙江、广东等。前者调出煤炭、电力等初级产品较多,后者调出加工制造品较多。调出比例较高的省份有内蒙古、吉林、河北、山西、安徽、甘肃、陕西、宁夏。与调出数量较大的省份相比,调出比例较高的省份均为资源富集区域。这反映出资源富集区域在服务于全国一盘棋的指导思想下,向外地调出初级产品的比例较高,而制造业省份由于产品服务于本地市场的比例较高,尽管隐含碳排放调出数量大,但调出比例不高。

表2 2002年中国部分省份间隐含碳排放的调入与调出(单位:万t)

注:西藏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数据未计入。

隐含碳排放调入数量较大的省份有北京、河北、黑龙江、广东、山东、陕西、江苏、上海、浙江、河南等。调入比例较高的省份有北京、天津、上海、河北、黑龙江、江西、广西、陕西、甘肃等。两者相比,反映出几个特点:(1)北京、上海、天津等中心城市对于隐含碳排放调入的依赖较大;(2)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制造业规模较大的省份尽管隐含碳排放的调入数量较大,但调入比例不高;(3)江西、广西、甘肃等经济总量较小的省份隐含碳排放调入的数量不大,但由于产业结构不完整,隐含碳排放调入的比例较高;(4)黑龙江、河北、陕西等经济规模较大的资源富集省份,由于产业体系不完整,对外依赖较深,隐含碳排放的调入数量和调入比例均较大。

隐含碳排放为净调出的省份有山西、内蒙古、吉林、宁夏、辽宁、江苏、山东、安徽、贵州、四川、湖北、河南、河北等。这些省份包括两类区域,一类是资源富集区域,如山西、内蒙古、宁夏、安徽、贵州等。这些省份是中国能源和重化工基地的主要分布区域,大量输出能源和重化工产品,为沿海区域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另一类是经济总量规模较大的区域,如江苏、山东、辽宁、河北等。这些省份产业基础较好,重化工所占比例高,产品调出比例较大。吉林主要是汽车制造和化工的调出较大,因而成为隐含碳排放净调出区域。

隐含碳排放为净调入的省份有北京、上海、天津、广东、黑龙江、陕西、江西、浙江、重庆、云南、甘肃、青海、海南等。这些省份中,一类是人均GDP高的区域,如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等,这些省份的电力、钢铁、水泥等对调入的依赖较大,导致隐含碳排放的净调入数量巨大。另一类是欠发达区域,如陕西、黑龙江、江西、甘肃、青海、云南等。这些省份由于产业结构不完整,许多投资品或消费品不得不依赖调入来满足最终需求,成为隐含碳排放净调入区域。

中国碳排放空间转移的基本构图是从能源富集区域和重化工基地分布区域向经济发达区域和产业结构不完整的欠发达区域转移,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江苏、安徽、贵州、四川、湖北、河南、河北为隐含碳排放净调出省份,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海南、黑龙江、江西、陕西、甘肃、青海、云南为隐含碳排放净调入省份。

(二)隐含碳排放的省份间转移

中国省份之间隐含碳排放的转移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区域性。隐含碳排放的省份间转移主要发生在大区内部的省份之间,如北京、天津与河北、山西、内蒙古之间,河北、山西、内蒙古之间,辽宁、吉林、黑龙江之间,江苏、浙江、上海之间,安徽、山东、河南之间,广东、广西、湖南之间的隐含碳排放转移。此外,陕西、河南、湖北、四川等中部省份之间,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等西南地区各省之间,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西北地区各省份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碳排放转移。

(2)多层次。碳排放转移的流向表现出多层次的特点(见表3)。大规模的碳排放转移(500万t以上)发生在:河北、山西、内蒙古向北京,山西、内蒙古向河北,吉林向辽宁、黑龙江,辽宁向吉林、黑龙江,吉林向山东。主要发生在华北和东北,资源富集省份向发达省份的转移。

较大规模的碳排放转移(300万t~500万t)发生在:河北、山西、内蒙古向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三省份之间,黑龙江向辽宁、吉林,江浙沪之间,山东向北京、河北、江苏、安徽,安徽向上海、江苏,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湖北向广东。归纳起来,有五类转移:(1)华北和东北的省份之间的转移;(2)华东沿海省份之间的转移;(3)中部省份向长三角的转移;(4)山东向经济规模大的周边省份的转移;(5)华东和中部省份向广东的转移。

中等规模的碳排放转移(100万t~300万t)发生在:山东来自河北、山西、辽宁、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湖北的调入,山东向山西、黑龙江、上海、浙江、河南的调出;广东来自辽宁、天津、上海、浙江、福建、海南、广西、重庆、四川、云南的调入,广东向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的调出;河南来自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四川的调入,河南向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苏、湖南、甘肃的调出;湖北来自山西、安徽、江苏、广东、陕西的调入,湖北向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湖南、陕西、四川的调出;湖南来自江苏、江西、湖北、河南、广东的调入,湖南向江西、广东的调出;安徽来自河北、山西、河南、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的调入,安徽向山东、河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北、黑龙江的调出;陕西来自山西、河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新疆的调入,陕西向河南、湖北、四川、甘肃、新疆的调出;西南地区川渝黔滇桂之间的转移,西北地区陕甘宁新之间的转移。归纳起来,(1)山东和广东等发达省份与周边省份之间的转移;(2)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陕西等中部省份与周边省份之间的转移;(3)西北地区内部和西南地区内部的转移。

表3 部分省份间隐含碳排放的转移矩阵

注:部分列数据合计并不等于100.0,原刊数据如此。

西南地区向广东、广西和河南、湖北的转移较多,向华北、华东、东北的转移规模较小。西北地区主要是区域内部的转移,除陕西之外,向华北、东北、华东和华南的转移规模较小。东北地区主要是区域内部的转移以及与北京、河北、山东等环渤海湾地区之间的转移,向华东、华南以及中西部地区之间的转移规模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