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独特性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
1.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怎么样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新兴的、非常重要的科学。各门科学的名称,“学”字都在后边,如哲学、经济学、物理学等,唯独科学社会主义,“科学”二字列在前边,这是因为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之前,已经存在空想社会主义的缘故。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他们将其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我认为,为了与其他学科相一致,科学社会主义也可以称为社会主义学,科学共产主义也可以称为共产主义学。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在这三大组成部分中,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哲学是研究世界的一般发展规律,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哲学中的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把我国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最重大的任务,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社会主义,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任务。科学社会主义就是直接、全面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指导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一门头等重要的科学。
这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至今理论界看法并不一致。就1980年以来在我国已出版的教材、专著和发表的文章来看,主要有四种看法:第一,认为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认为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规律;第三,认为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第四,大多数人是引用恩格斯于1885年所写的《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一文中的一句话作为确定研究对象的依据,即“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2]。其实,恩格斯当时讲这一段话只是说科学社会主义要着重研究的问题,他并没有明确说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恩格斯在十九世纪讲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十分强调要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或者更简明地说强调要研究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看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为了和空想社会主义及其他社会主义划清界限。空想社会主义认为实现社会主义不是依靠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而是依靠阶级调和,依靠社会开明人士、达官贵人的同情支持,依靠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宣传、试验、推广。为了和空想社会主义、机会主义划清界限,恩格斯强调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预计社会主义将在无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具体地说社会主义将在英、法、德三国取得胜利,因为当时这三国的无产阶级已经占本国人口的多数或者即将发展为多数。可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和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计有很大的出入。二十世纪社会主义不是在资本主义发达的英、法、德取得胜利,而是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无产阶级不占多数的苏联、中国、东欧等国先取得胜利。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十九世纪时的设想,那么,今天我们表述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时,为什么还要停留一百多年前恩格斯的语录上?
那么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应该怎么概括,怎么表述呢?我个人也在不断地探讨。我自己对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的看法前后有很大变化。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我提出过三种不同的看法。一九五六年,我国学术界有人提出要加强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一九五七年,我发表了一篇题为《科学社会主义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来研究》的文章,在学术界是比较早提出这个问题的。当时我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阶级斗争规律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政治科学。现在看来这样理解是片面的、狭窄的,是受当时对阶级斗争不正确理解的影响而得出的论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在讲科学社会主义时又提出一个看法,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当时我认为科学社会主义顾名思义是以整个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它的研究客体。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相比,这个看法有了较大改变,不再强调阶级斗争,而是强调社会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不再把科学社会主义看成是政治科学,而看作是一门综合性科学;不但要研究政治,还要研究经济、文化、社会关系、对外关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我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应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在这个表述中,一方面研究资本主义,立足于改变;另一方面,研究社会主义,立足于建设,这里还包括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在这个表述中,用“改变”而不用“推翻”,含义更广泛。“推翻”主要指推翻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改变”指在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建党、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群众并领导群众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还包括在资本主义内部学会管理社会、管理企业,共产党在掌握政权后对资本主义私有制采取改造方针,不一定一下子就实行国有化。所以“改变”比“推翻”含义广泛,面更宽。“改变”的提法马克思本人也常用。马克思在一八四五年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在这里提改变世界。我理解,结合当时的现实,主要指改变资本主义世界;结合当前现实,还要加上帝国主义世界。我这里用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而不用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制度,是经过反复琢磨的。改变世界比改变制度、改变社会概括的面更广一些。为什么不能仅仅说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为在世界范围内,除了资本主义制度外,还有封建制度、奴隶制度,甚至在一些落后国家还存在原始制度的残余。中国也曾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建设世界的提法也比建设制度、建设社会的提法含义更广泛。建设制度无非是建设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形态。建设一个新世界却包括人民的世界观、人民的精神生活、人际关系,以及培育一代新人、新型的共产主义者。所以“世界”的提法比“制度”“社会”更广泛。
科学社会主义这样一门综合科学,它的体系应该怎样建立?从现有的著作来看,多数著作分篇进行论述,也有的不分篇,将若干问题一一列出然后进行论述。分上、下篇的,上篇一般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下篇一般针对社会主义社会。也有的分上、中、下篇,具体分法又各有不同。我个人同意分上、下篇,因为这和研究对象相对应。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所以,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著作上篇研究如何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旧世界,下篇研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世界。
从政治理论课开设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政治理论课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学习来的,苏联长期设的政治理论课是三门,即哲学、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基础[内容是联共(布)党史],科学社会主义在苏联并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来研究,也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开设。
那么现在我们把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来开设,和哲学、政治经济学并列,最开始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少比较好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学科初建时,科学社会主义大纲和教材有两个问题不好解决。一个是已经编出的大纲和教材及其他的政治理论课,特别是与历史唯物论重复太多,这就进一步划清学科边界,科学社会主义同哲学、政治经济学、党史的边界不划清,学生听课的兴趣就不大,学习的人总希望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当时科学社会主义教材有百分之六七十与其他课重复,新鲜的只有百分之三四十,科学社会主义的教材与历史唯物论重复的内容最多。
另一个问题是当时的科学社会主义教材和大纲只反映了中国的经验,很少反映外国的经验,这就使教学的内容不够完整。这些问题使最初的科学社会主义教学缺少较好的大纲作为指导,也没有较为全面的教材。
在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研究时,我建议首先研究一下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性质的科学。是综合性科学还是单科性科学?是研究某一方面社会现象还是综合研究某一社会形态?要弄清这些问题,就要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这门科学的发展历史。这门科学是从哪里来的?它原来是研究什么的?后来又是研究什么的?现在和将来又应该研究些什么?这些问题要弄清楚。
大家知道科学社会主义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处来的,继承空想社会主义合理的东西,加以改造。空想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是单一性的学科;在空想家们那里,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未来学。现在世界上都在研究未来学,研究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国也建立了未来学学会。空想社会主义本来就是一门未来学。系统地用理论论述社会主义的是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家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再早一些的话,要从16世纪初莫尔的《乌托邦》算起。从19世纪开始,在三大空想家那里,社会主义是综合性的未来社会学,他们研究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国家、社会组织、科学、文化、家庭,甚至还包括未来的生理学、天文学,等等。傅立叶很重视生理学,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延长人的寿命,论证未来由于环境改变、生活改善,人人可以活到120~150岁。为了使社会主义社会的人们生活得美好、吃得好,傅立叶还要建立一门美食学。所以社会主义从起源上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只研究政治现象,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家庭生活,甚至生理学、美食学都要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错误的东西,吸收了他们合理的成分,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时期,社会主义尽管由空想变为了科学,但社会主义仍然是综合性的未来学,与空想社会主义不同的是,它是综合性的、科学的未来学,它研究的是如何科学地预测将来社会的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时期,社会主义毕竟还没有建立起来,他们只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设想,只能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规律来推测将来社会主义发展的趋势、方向。由于社会主义还没有实现,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只提了一些原则,而且这些原则也是综合性的,并不太具体。这一点从恩格斯的著作——《反杜林论》第三编来看是很明显的。《反杜林论》第三编是社会主义,一方面是批驳杜林关于社会主义的谬论,另一方面正面论述社会主义的生产、分配、国家、教育、家庭,等等。所以在马克思、恩格斯时期,社会主义还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不是单科性的科学,它还是未来学,因为社会主义还没有变成现实。问题就在于俄国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建立起来后,科学社会主义这门科学究竟向哪个方向发展?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向前发展,还是作为单科性的科学向前发展?问题是从这里产生的。十月革命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苏联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社会科学部门,例如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法学、社会主义伦理学,等等。在苏联,这些新兴的科学都是从过去科学社会主义这门综合性科学里面分离出来的。十月革命以前,这些学科都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来进行研究的,后来纷纷地独立出来,唯独社会主义政治学没有分离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苏联高等院校从来没有开设过马列主义政治学或者社会主义政治学,苏联科学院没有设政治学研究所。在苏联,政治学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也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苏联的高等院校在20世纪20—30年代开设的是马列主义基础这门课,大体上是马列主义政治学的体系,按斯大林的《论列宁主义基础》的体系来进行教学。1938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出版以后,他们就把《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作为马列主义理论基础课来开设。到了20世纪60年代,苏联才把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来研究,之后不久,有的学校开始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课来展开教学,但并不称科学社会主义,而是称科学共产主义。由于当时的这些情况,在我国开设科学社会主义很自然地就往马列主义政治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方面努力,这是有历史原因的。但是如果科学社会主义只限于研究政治方面的现象,就过于狭窄了。政治是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斗争。随着社会主义革命斗争的进展,阶级要逐渐消灭。那么科学社会主义以后还要研究什么?所以,我想科学社会主义应该恢复马克思、恩格斯那时的传统,科学社会主义应该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来研究,综合分析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规律。哲学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进行综合的研究;历史唯物论是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上的,历史唯物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但是不能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建立、要经历哪几个阶段、将来如何过渡到共产主义等问题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纵的方面看,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从横的方面看,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关系,还有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特点等,这些问题是应由科学社会主义来进行综合研究的。
高等院校除了要让学生知道马列主义理论体系以外,还应该使学生知道马列主义理论如何同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知道马列主义理论创立一百多年以来所走过的和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以及在实践中的威力。国际共运史和中共党史是实践中的马列主义,是把马列主义理论同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所以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还要使学生懂得这些基本原理如何同各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要使中国的学生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经验,使学生们知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如果我们的学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没有个概略了解的话,那么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就很难理解得深刻,甚至可能听不太懂。像中共党史讲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如果学生不知道十月革命是怎么回事,那么为什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会给中国带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什么中国不能更早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些问题就不清楚了。如果学生不知道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背景,就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在1921年成立(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出现的国际范围建立共产党的高潮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建立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在讲授中共党史之前加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共党史衔接起来。所以概括起来说,我们的政治理论课要包含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无产阶级和世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历史科学(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世界革命相结合的历史科学)。只有结合历史才能使马列主义的理论具体化,看出马列主义理论的威力。马列主义理论不是几个简单的原理原则,而是生机勃勃、经过实践,检验发展了的系统理论。经过实践,马列主义变成我们现实的生活,社会主义由原来的一种理想、一股思潮变成社会主义制度。这样一来,我们的政治理论课既有骨头,又有血有肉,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对学生进行理论、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的马列主义教育。
2.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这门科学不是古老的科学,而是一门较为年轻的科学。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这门科学到现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19世纪后半叶,这时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丰富这门科学,但社会主义还没有变为现实,总的看来,19世纪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部分中,马克思研究得最充分的是政治经济学,恩格斯研究得最充分的是哲学,相比之下,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得最不充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现实条件不成熟。因为19世纪社会主义还没有变成实际,所以他们研究社会主义只能根据当时工人运动的发展水平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做出一些逻辑推理,推论无产阶级将要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推论将来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大体是个什么样子。19世纪无产阶级最伟大的革命实践——巴黎公社主要是在建设无产阶级国家方面提了新的经验。巴黎公社并未能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预测了未来工人国家的样子,在这样的工人国家中,无产阶级干部将经由民主选举产生,干部的工资应当和熟练工人相当,马克思认为民主选举和限制工资是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两项重要措施。总的看来,这个阶段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刚刚形成,还不完善,社会主义还没有成为现实。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大体上说是20世纪前半叶。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进了一步,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即社会主义已在苏联实现,并且在苏联的影响和带动下,在20世纪40年代末,东亚、东欧有十几个国家也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把科学社会主义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使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具体化,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但是在第二阶段,人们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即把苏联的经验神圣化、绝对化、普遍化,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阻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人们错误地认为苏联实现社会主义的经验是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唯一样板,这使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走了不少弯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科学社会主义这门科学都未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展开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下半叶。这时,社会主义实践方面最大的突破是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社会主义在各国的特色被抹杀,呈现出单调、死板、僵化的问题,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种格局开始在一些国家被打破,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包括苏联,都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改革,旨在摆脱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创立具备民族特色的、充满生机的、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新模式。
3.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方法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有很多传统的正确的方法,我们都应坚持,像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的方法。现在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我们要特别强调运用比较的方法。社会主义只在一国胜利,或只许有一种模式的时候,比较方法没有办法应用。现在社会主义在各国取得胜利,而且各国在探讨多种模式社会主义的时候,比较方法有很大意义。进行比较研究,会使我们思想不容易僵化,不容易绝对化,不会做出片面性的理解。比方说社会主义国家都要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有哪些模式,长期以来我们都把苏联实行的指令性计划看成是唯一模式,这种模式形象化一点可以说是金字塔式模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东欧一些国家探索新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市场调节作用,形象一点说是网络式。实际上,这两种计划经济模式,各有优点、各有弊端。指令性金字塔式模式,具有稳定性、层次性,指令信息自上而下、高度集中,便于指挥,但这种模式把经济搞得很死,抑制了基层和地方企业的活力。市场调节的网络式模式,具有灵活性、对等性、协调性,信息传递多向性,便于搞活经济,便于对外开放,但也容易造成分散、各自为政的问题。所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探索能不能取两种模式的优点,搞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将指令性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怎么结合,一种是市场调节为主,指令性计划为辅,甚至取消指令计划。南斯拉夫就是这么做的。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有不少弊端,后来南斯拉夫又恢复了社会计划。另一种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匈牙利实践了这个模式。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融为一体,形成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又是一种新试验。这几种模式,都是在社会主义各国实践中探索出来的,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比较。不能说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反过来,也不能说搞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不是社会主义。总之,综合考虑各国实际情况比较研究能使我们思想更为开阔。
另外,科学社会主义研究要引进自然科学,要注意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是今后科学发展的大趋势。自然科学方法已被引入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的研究,为什么不能把自然科学方法引进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动乱和社会问题,除了单一模式造成的弊端以外,恐怕还与我们对社会主义缺乏综合科学的管理有关。要对社会主义进行综合科学管理,应该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引进研究社会主义。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同志提出了社会系统工程,主张用系统工程思想来研究社会主义。我们应该进一步提出研究社会主义系统工程问题,把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一个系统,把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综合起来作为一个大系统进行研究,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另外,还要把世界范围作为一个超大系统进行研究。研究世界各个社会流派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关系。
[1]本节内容选自:高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