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里的国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文化——世间最美的花纹

板书依伴阅读

picture
picture
甲骨文中的“文”
picture

如果把一个民族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文化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可见文化对于人类社会是多么重要。如果一个民族被异族侵略占领,但文化没有断,那么这个民族就还有机会复兴,还有机会复国。如果这个民族的根基被挖掉了,文化断掉了,就等于这棵树被连根拔起,那这个民族才叫被彻底毁灭了。

“文化”二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先来看上面“文”这个字的甲骨文,它表示一个人身体上描画出花纹。在《礼记》里,说了这样的话:

东方曰夷,被发文身。

夷分布在今山东、安徽、江苏北部一带。当时那里属于比较蛮荒尚未开发的地区,人们披发文身。所以“文”的本义就是花纹。

在《说文解字》中,“文”这个字的意思是:

错画也。

就是交错着画,其实就是花纹,文就是有条理的纹路。

picture
篆书“文”(元·周伯琦)
picture
隶书“文”(汉·史晨前后碑)
picture
楷书“文”(唐·柳公权)

中国古人有敏锐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刚柔交错的天文来考察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周易》里这样记载:

刚柔交错,天文也。

中国人一直知道,除了我们看得见或者说用来提示生活的“纹路”,还有一种是看不见的“文”,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文化。因此,《周易》中这样说:

文明以止,人文也。

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可以教化天下的人。既然叫文明,那么肯定是美的、善的,是人作为万物之灵培育的只有人类社会才具有的属性。比如礼、敬等。

我们再来看下面“化”这个字的甲骨文(见下页图)。右边是一个面向右侧站立的“亻(人)”,左边是一个头朝下脚朝上倒过来的“人”,它是一个会意字,表示“颠倒了”的意思。“颠倒了”就是发生了“变化”。

《说文解字》中,“化”的意思就是:

教行也。

就是上行下效,进行教化。其实就是通过教化让蒙昧的人们内心和行为上有所改变。

picture
甲骨文中的“化”
picture
篆书“化”(秦·李斯·泰山石刻)
picture
隶书“化”(汉·西狭颂)
picture
楷书“化”(唐·褚遂良)

汉语中,有很多跟“化”有关的词语,我们能从中理解到深刻的含义。比如“化学”,其实就是观察各种物质变化的一个学科。“消化”指吃了东西之后,食物被转化为代谢物。

“文”与“化”并提,在《周易》中可以见到: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刚与柔交相错杂,这是天文;用文明教化裁人治物,这是人文。观察天文,可以知道四季变更及其规律;观察人文,可以推行教化以促成天下昌明。这已经具备了以“文明教化”或“以文教化”为要义的文化一词的基本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可谓博大精深,如果分类,可分为“具象文化”和“抽象文化”。具象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医药、武术、农桑、饮食、科技、建筑、工艺等,抽象文化则主要指思想观念,例如先秦诸子百家的各种学说等,而这些类别之中还可以细分,在这里不赘述了。具象文化看得见、摸得着,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然而如果我们要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还必须要领会抽象文化,这样才能“形神兼备”,才能体会到文化才是世间最美的花纹”啊。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所创造的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文化要不断地被继承和发扬,才能使我们的这棵“大树”葱郁茂盛,恒久不枯。

描一描

picture
picture
篆书“化”

想一想

文化与知识是一回事吗?

议一议

现在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不喜欢就说出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怎样对待不喜欢的人和物的?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