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里的国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水——自然的圣者

板书依伴阅读

picture
picture
篆书“水”(秦·石鼓文)

在自然界中,水似乎是最柔软的物质,但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思考,其实“水”也是最坚硬的物质。李白的那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中,那句著名的诗不就已经证明了吗?

抽刀断水水更流。

坚硬的物质碰到更为坚硬的物质的冲击,恐怕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水呢?你用再坚硬的刀来砍,再锋利的剑来劈也无能为力。水“至柔”,可却能够“滴水穿石”。从中能体会到“刚”到了极处就是“柔”。在安徽广德县太极洞中有一块像卧兔的石头,被上面的水滴滴穿。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称其为“天下四绝”之一。这很好地诠释了水以柔克刚、锲而不舍的精神。

picture
滴水穿石
picture
篆书“水”(清·吴昌硕)
picture
隶书“水”(汉·曹全碑)
picture
楷书“水”(唐·柳公权)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水看似柔软,其实最为坚硬。古人意识到了这点,在造字的时候,把这一内涵也融在了字中。

我们来看“水”的篆书。“水”在阴阳五行当中属阴,在《周易》中,“阴”是由两条线段来代表的,就像这样“——”。那水既然属于“阴”,就应该都是由断开的线段组成才对,可古人知道,水虽然看上去柔软,但却有坚不可摧的力量存在,所以把“水”这个字中间的线,变成了《周易》当中表现“阳”的一条线段,就像“——”,于是阴阳相结合的“水”字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picture

正因为“水”具有灵动的品格,所以它的内涵显得特别丰富。

前文提到的水能以柔克刚、滴水穿石还要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荀子》中说: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联系我们自己,有时候遇到事情还没有做就已经说“不行”了,更别谈什么锲而不舍了。我们应该坚信,只要方向没错,不要怕路途遥远,慢慢来,有点滴水穿石的精神,总会有结果,最后我们也会对过程中的付出感到欣慰。

水在不断地向东流,中间虽然有曲折,但水始终不放弃目标,就算遇到困难了,也会迂回式地前进。无论怎样,它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向东流。

而我们有些人总是立志,但很快这个志向就消失了,或者说又找到了另外一个志向。还有些人不知道人生方向,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没有目标的生活必定是迷茫的。水告诉我们,目标要明确,只要找到了人生方向,就义无反顾,当然,这里不包括错误地执着。

从山间流下的泉水,当遇到大石头横亘在面前时,水分开向两边流,这本是非常自然的现象,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遇到困难需要有点智慧,困难太大的时候,我们要懂得积蓄力量,等准备好了,再从困难头上迈过去。知难而进是对的,但没有反思的知难而进,是莽撞的。我们可以试着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对待,比如先暂时放一放,或者换一种策略来考虑,总之在没有足够积累的时候,应该稍微谨慎一些。这就像遇到一个难题,怎么想也解不开,于是放下这道题,换一换脑子,做点别的事,也许从哪里得来灵感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当积蓄的力量到达一定量的时候,就能从石头上面一跃而过。

picture

水的适应能力极强,水注入容器中,自然随物赋形,你方我就变方,你圆我就变圆。适应能力是人们建立个人与他人及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的能力。人生中随时都会遇到适应的问题,如果适应得快,就能很好地学习、生活、工作。如果适应得慢,就很有可能处于压力与困惑当中,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适应能力是需要锻炼的。只要你的心能够修炼得好,其实外部环境变成什么样都不会影响到你。这就是古人为什么让我们修心的原因。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前半句是在教育人要不断地向前迈进,而后半句并不是在讽刺水不思进取。正是这后半句话让我们懂得了,水能永远处在低处,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的品德。

老子[2]在《道德经》[3]当中这样评价“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想要做到至善就应该如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从不争,水往低处流,身处众人最厌恶的地方也无怨无悔,所以它是最接近“道”的。古圣先贤在教育我们后代子孙,要拥有像水一样的品德。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有能容的胸襟和气度。因此,《说文解字》中对“水”的解释就是:

准也。

“水准”二字就是在提醒世间的人们,做人要讲究个程度,讲究个标准,如果人丧失了做人的水准,恐怕这个社会也会乱套。

我们再来看一个字的演变过程。

picture
篆书“川”(元·赵孟頫)
picture
隶书“川”(汉·华山庙碑)
picture
楷书“川”(唐·柳公权)

这个字乍一看,很像“水”,其实是我们常说的“山川”的“川”,从“川”这个字的甲骨文来看(见下页图),好像河道中有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后来篆书干脆将其写成了三条曲线,代表流淌的水。“川”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是:

picture
甲骨文中的“川”

贯穿通流水也。

从字义上我们就能感受到水义无反顾奔向大海的状态。

《论语》中曾有这样的记载: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岸边,看着浩浩荡荡的河水发出感叹: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把时间比作流水, 是多么恰当的比喻啊!

如果换个角度,我们可以这样想,这是水在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法掌控的,什么是失去就再也回不来的。它让我们思考:今生最应该珍惜的到底是什么?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picture
甲骨文中的“州”

右面这个字还是跟“水”有关系。看上去,好像是“川”中有个小岛,这个字就是“州”,它在《说文解字》里的意思是:

水中可居曰州。

说到“州”这个字,我们会想到:为什么祖国大地被称作“九州”呢?这跟“水”有什么关系吗?

“九州”最早见于《尚书·禹贡》。话说大禹[4]治水的时候,用的不是堵塞的方法,因为水是堵不住的,他顺着水流,用疏通的方式把国家分成了九个州,根据九个州的分布和所产的东西来向国家缴纳赋税。最后,“九州”便成了全国的代称。

picture
篆书“州”(元·赵孟頫)
picture
隶书“州”(汉·华山庙碑)
picture
楷书“州”(唐·欧阳询)

当然,关于九州的定义还有很多,九州州名也有不同的说法,但从古时候传下来的这个“州”字,却让我们感受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孕育的人们充满了智慧,从古至今各个方面人才辈出,因此称我们的祖国为“神州大地”是不为过的。

水,自然的圣者,以母亲般的爱滋养着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它没有格外眷顾谁,却以独特的方式不断启发着爱它和敬仰它的人们。

描一描

picture

背一背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

想一想

把水注入几个不同造型的玻璃杯中,你会发现:水存在的形状跟玻璃杯的形状一样,这是水的什么品质呢?

做一做

1.成为家里的节水标兵,只要能够循环使用的水,就不要浪费。

2.在一个杯子中注入水,当水的高度已经与杯沿齐平的时候,再慢慢滴入一些水滴,会发现水面凸出了杯沿但却没有流出来,这在物理领域叫“水的张力”。可以试着做做看。

picture

注释

[1]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宣城与叔叔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全诗灌注了豪迈超逸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

[2]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著作有《道德经》。

[3]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4]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其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将中国版图划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