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协调好环境和发展、绿色化和现代化的关系?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3]这一论断(简称为“两山论”)科学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为坚持绿色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两山论”的理论依据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为科学依据,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两山论”。

自然界是财富形成的重要源泉。自然资源与自然生产力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属于公共产品和公共财富的领域,因此,为了避免资本对自然资源与自然生产力的支配和垄断以及由之造成的社会不公,马克思认为,自然是不费资本分文的东西。就此而论,马克思主义不承认自然价值(生态价值)和自然资本(生态资本) 。但是,如果从整个财富形成的基础和过程来看,“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14]。这在于,任何劳动都有物质前提。只有具备了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这三者之后,劳动才能得以进行。这三个要素最初都是由自然界提供的。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自然界提供了使用价值,劳动创造了价值。没有自然界提供的使用价值,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就成了神创造世界的过程。显然,自然界不仅是物质财富的源泉,而且是物质财富的第一源泉。正像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可见,劳动价值论内在地具有生态维度,生态价值和生态资本的概念能够成立。

自然生产力是生产力的重要形式。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系统,既包括社会生产力,也包括自然生产力。例如,“在资本主义生产存在的地方,资本主义生产在土地最肥沃的地方生产率最高。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即劳动在无机界中具有的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生产力一样,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15]。因此,马克思主义在承认社会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也承认自然生产力的重要作用。自然生产力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本质上是指自然力量或生态力量。它主要指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包括地力、水力、风力等在内的自然界的自然力。这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自然力量。二是植物、动物、土地、江河、矿藏、瀑布、森林、鱼类等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这是人类直接的生活资料,是自然界给予人类的生产力,将之纳入生产过程会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力发展中,“这种自然产生的劳动生产率所起的作用自然和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完全一样”[16]

显然,“两山论”确认了自然在财富形成与生产发展中的前提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二)“两山论”的科学内涵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指生态价值和生态效益等要素、要求,金山银山是指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等要素、要求。因此,“两山论”要求我们形成以下绿色理念:

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自然在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中具有劳动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17]。自然价值是指自然的经济价值,承认自然在价值和财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自然资本是指自然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承认自然财富可以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承认与确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可以为资源定价、环境赔偿、生态补偿等生态经济行为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让资本逻辑肆意入侵自然领域和生态领域。

生态生产力的理念。生态环境不仅是生产力三个组成要素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来源,而且是影响生产力要素结合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序参量”。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生态化的发展,生态化已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和明显特征。生产力生态化就是将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即生态化(绿色化)原则,贯穿和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过程,实现生产要素、生产环节、生产过程和生产目标的生态化,最终实现整个经济运行和经济体系的生态化。因此,在注重自然生产力的基础上,我们要大力促进生产力的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化生产力。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发展和保护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发展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平衡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实现发展和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显然,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总之,“两山论”要求我们将经济价值建立在生态价值的基础上,将经济效益建立在生态效益的基础上,让生态价值发挥经济价值的作用,让生态效益发挥经济效益的作用。

(三)“两山论”的实践指向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在思路、在举措。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优势并不是直接的经济优势,要害是如何将之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生态产业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选择。因此,“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18]。其实,无论山河秀美的地方,还是生态脆弱的地方,都可以做出这样的选择。例如,在我国北方沙漠地带,可以通过利用沙漠资源发展沙漠旅游业的方式,将防沙治沙工作和发展沙产业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将恶劣的生态环境转化为经济资源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又可以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地方样板和区域经验。此外,“两山论”还启示我们,工业化不是到处办工业,而是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保护则保护,宜开发则开发,宜限制则限制。这本身就是发展产业的基本生态学原则。显然,关键是要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从根本上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必须建立在广大群众普遍认同和自觉自为的基础之上。像所有认知过程一样,人们对“两山论”的认识,也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自然自发到自觉自为的过程。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绿水青山。第二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以上三个阶段,是发展理念不断进步的过程,是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即生态文明理念形成的过程。因此,“这‘两座山’要作为一种发展理念、一种生态文化,体现到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中,体现出不同地方发展导向的不同、生产力布局的不同、政绩考核的不同、财政政策的不同”[19]。为此,必须加大生态文明理念尤其是“两山论”的宣传教育力度,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使其缩短从自发到自为的过程,主动担当起应尽的责任。

总之,践行“两山论”,需要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两手都要硬。

综上,“两山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科学统一,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标志性成果。按照“两山论”的科学思想,我们可以实现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与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