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1]

1842年6、7月间,马克思在《〈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中,就对德国哲学脱离现实的晦涩难懂的思辨特征做出批判,提出哲学要对现实有指导作用的观点,抨击当时的德国哲学“爱好宁静孤寂,追求体系的完满,喜欢冷静的自我审视;所有这些,一开始就使哲学同报纸那种反应敏捷、纵论时事、仅仅热衷于新闻报道的性质形成鲜明对照。哲学,……就像一个巫师,煞有介事地念着咒语,谁也不懂得他在念叨什么”[2],强调“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此,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在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而且在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那时,哲学不再是同其他各特定体系相对的特定体系,而变成面对世界的一般哲学,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正获得这样的意义,哲学正变成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正在世界化,而世界正在哲学化,——这样的外部表现在一切时代里曾经是相同的”[3]

哲学作为“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要“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使自身“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成为“文化的活的灵魂”,这些观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当时存在的哲学的深刻批判,以及对即将创立的新的哲学世界观的展望。马克思提出的哲学应该具有“三少三多”,即“少发些不着边际的空论,少唱些高调,少来些自我欣赏,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些具体的现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4]的要求,成为马克思创立新的哲学世界观的基本原则。

1843年10月至12月,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担负着实现人类解放的伟大历史使命的思想。马克思提出了三个“变成”的观点,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5]。在这三个“变成”的阐释中,马克思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关系的观点:“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6]

无产阶级是肩负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的现实社会力量:“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7]无产阶级需要以哲学为精神武器,哲学需要以无产阶级为物质武器。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9.

[3]同①220.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6.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

[6]同②11.

[7]同②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