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逻辑框架
考点精讲
马克思主义认为,运动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同以往的其他社会形态一样,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产生、发展的过程,也必将有一个逐步衰亡、为新的社会所代替的命运。
按照列宁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两个历史阶段;而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又包括了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种形式。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在这一阶段,在生产和流通领域起支配作用的是自由竞争原则,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政府对经济活动基本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主义主要以私人垄断资本为基础,所以又叫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的。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则必然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1993年、1998年、1999年考查过)
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在市场份额和经济总量中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资本集中是指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使单个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
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从而使单个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的初期,商品经济处于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发展阶段。资本家为了生产和发展而展开激烈的竞争。作为竞争的结果,总是大企业战胜中小企业,于是使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信用的发展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当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垄断。
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垄断。其原因有:其一,生产集中限制自由竞争。当某个领域中出现大型企业时,该企业以其巨大的规模和影响力,会挤压竞争的空间,形成对竞争的限制。其二,生产集中形成了垄断的可能。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由于企业的数量比较少,利益关系相对容易协调,这些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其三,生产集中产生垄断的必要。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而残酷,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也日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的结局,这些企业就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以期达到双赢。
垄断组织既是垄断的结果,也是垄断的实现形式。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垄断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在各个国家、各个时期也不尽相同。最简单的、初级的垄断组织形式是短期价格协定,即几个企业在短期内订立一种或几种产品的售价协定,所有参加方必须遵守协定所规定的商品销售价格。这种垄断组织的稳定性是比较差的,一旦市场情况发生变化,便会自行解体。常见的垄断组织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等。
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混合联合公司。
尽管垄断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且不断发展变化,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通过联合达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目的。
【提示】本知识点本身比较简单,可以联系价值规律所导致的优胜劣汰的后果以及哲学的量变质变原理来理解垄断形成的原因。易考查客观题和分析题。
【例题】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混合联合公司
【答案】D
【例题】论述垄断形成的过程,并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进一步论述。
【答案提示】量变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2008年考查过)
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
(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根源。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产生以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反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
(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在取得了一定的垄断地位后,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3)社会生产广阔而复杂,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即使是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非垄断企业之间所进行的自由竞争只占次要地位,占主要地位的是由垄断而产生的竞争即垄断竞争。它包括: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这些竞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同自由竞争相比,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具有一些新特点。其一,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为了追求平均利润和超额利润;而垄断竞争则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其二,在竞争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等手段来战胜对手;而垄断竞争,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其三,在竞争范围上,自由竞争主要是在经济领域中展开,而且主要是在国内市场上进行的;而垄断竞争,范围扩展到国际市场上,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进行竞争。总之,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竞争程度更加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提示】本知识点实际上是讨论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的区别。可以命制记忆型、串联型的客观题。
【例题】在帝国主义时期,竞争的形式有( )
A.自由竞争
B.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C.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D.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答案】ABCD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2006年、2011年考查过)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其形成的过程可以表述为:在整个经济不断走向发展和垄断的大背景下,银行资本由集中走向垄断;与此同时,工业垄断资本对银行的依赖不断增强,大银行同大企业的金融联系尤其密切,形成了固定的关系。在这种基础上,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等方式,逐渐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的形成表明垄断由部门内部的垄断发展为跨部门的垄断。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真正的统治者。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所谓参与制,即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金融寡头在掌握了经济上的控制权后,又在政治上进一步控制上层建筑,利用政权的力量来加强其统治地位。
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这种联合有多种途径,如金融寡头直接出马或者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政府和议会,通过掌握政权,利用政治力量为其垄断统治服务;或者是收买政府高官和国会议员,让他们在其政治活动中为金融寡头的利益服务;或者聘请曾在政府任职的高官到公司担任高级职务等。
此外,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并通过掌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以左右国家的内政外交及社会生活。
【提示】本知识点是介绍垄断的发展,即从一个部门的垄断发展成为跨部门的垄断。易于命制客观题。
【例题】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采取的途径是( )
A.选举制
B.股份制
C.参与制
D.垄断制
【答案】C
【真题—2011】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有( )
A.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
B.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
C.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内外政策
D.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统一
【答案】ABC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1994年、1998年考查过)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同理,在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具体表现为追求垄断利润。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的形成,关键在于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了决定作用,从而阻碍了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限制了利润平均化的趋势。如此一来,垄断资本家就有可能长期地获得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
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具体来说,垄断利润的来源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本企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其二,其他企业的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或者剩余价值。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这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其三,其他国家的劳动者所创造的财富。这是垄断资本通过对外扩展所获得的收益。其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其公式是: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所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商品时所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垄断价格形成之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市场价格不再围绕生产价格而是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这种改变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产生了一系列单纯凭借私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导致私人垄断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要求生产资料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集中的客观趋势,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应运而生。
【提示】本知识点要注意与前面知识点的呼应与联系。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手段是剥削。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生产的目的具体表现为追求平均利润、超额利润;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而到了帝国主义时期,生产的目的变为追求超额利润;手段为垄断价格。
【例题】影响垄断价格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商品价值
B.货币价值
C.供求关系
D.垄断企业的垄断地位
【答案】D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1999年、2000年、2009年、2015年考查过)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尽管从现象上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与战争和经济危机等密切相关,但从深层次探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深刻的必然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具体理由有:
其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更大范围内对生产资料进行配置,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计算机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分工迅速扩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私人垄断的私有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为了维护和巩固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要进行局部的调整和变革,客观上要求借助国家的力量来进行资源的社会化配置,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服务。
其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出面给予解决。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物质财富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使资本主义社会经常为经济的剧烈波动乃至经济危机所困扰。危机的发展和加深,靠私人资本的力量已经根本难以应付,这就要求借助国家的力量以及政府的各种反危机措施来对付危机,消除危机带来的影响。
其三,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也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垄断资本通过制定垄断价格获得垄断高额利润,导致收入分配和财产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阶级矛盾不断尖锐化,而这势必引起社会的不安定,进而危及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稳固。为了加强垄断资本的统治以及缓和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也要求资本主义国家介入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领域,进行私人垄断资本所不可能承担的调节利益再分配的活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五种:
其一,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企业。这些企业包括: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
其二,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例如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开办合营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合并,国有企业对私人企业进行参股,国有企业转由私人租赁或承包经营。
其三,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例如,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有保证的国家市场;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直接、间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支,提高社会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为私人垄断企业创造市场条件。
其四,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节。宏观调节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
其五,微观规制。微观规制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微观规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反托拉斯法。其二,公共事业规制。其三,社会经济规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其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运用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兴办那些私人资本无力兴办的、适应新科技发展要求的巨大新兴工业企业,从而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
其二,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社会经济较为协调地发展。
其三,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其四,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信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大有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所代表的是整个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了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总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提示】本知识点是论述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领域,从而实现了政治、经济的一体化。命题材料不多,但与实际联系密切,可以命制现实感比较强的分析题。
【例题】帝国主义的发展一般经历了( )
A.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B.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CD
【例题】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并结合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作进一步论述。
【答案提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真题—20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干预也更加深入。其中,微观规制的类型主要有( )
A.社会经济规制
B.公共事业规制
C.公众生活规制
D.反托拉斯法
【答案】ABD
(二)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1997年考查过)
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垄断资本在国内的统治地位确立之后,其势力逐渐外溢到国外,建立起国际垄断统治。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逻辑,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经济动因主要有:其一,将国内过剩的商品和资本对外输出,以谋求高额利润;其二,通过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其三,争夺商品销售市场,扩大其市场占有率;其四,控制原料市场,以确保其所需的原材料和能源的稳定供给。除了经济上的动因之外,垄断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展还有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利益驱使,这些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交织发挥作用,共同推动垄断资本主义走向国际化。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按照客体内容可以分为三种主要形式:
其一,借贷资本输出,即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把货币资本贷给其他国家的政府、银行或企业。
其二,生产资本输出,即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独立创办企业,与外国资本合营,或者收购外国已有的企业等。
其三,商品资本的输出,即在国外市场上销售本国的产品。在资本输出的各种形式中,商品资本的输出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的输出则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按照主体划分可以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两类。
所谓私人资本输出主要包括:私人对外直接投资;各种对外证券投资;私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对外贷款;私人在国外的房地产投资和存款;私人对外开展商品和服务贸易等。
所谓国家资本输出主要包括:政府及其所属的金融机构的对外贷款;政府的对外援助,包括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向国际机构的投资,如对世界银行、欧洲开发基金、国际开发协会、亚洲开发银行等投资;政府在国外的资产等。私人资本输出的直接目的是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或利息,此外也是为了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国家资本输出的目的,不仅要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也是维护世界资本主义制度。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后果。对资本输出国而言,一方面,资本输出为其带来了巨额利润,加速了资本积累,增强了垄断资本的实力;资本输出带动和扩大了商品输出,巩固和扩大了垄断资本的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资本输出大大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资本输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控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垄断优势地位。但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在资本输出过程中,某些国家也可能出现产业的“空洞化”、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等现象。
对于资本输入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来讲,一方面,资本的输入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发展中国家通过资本输入,吸收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在资本输入的同时,也引进了比较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工艺技术,同时培训了一批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和企业管理干部;通过利用外资和技术,建立了一批现代工业,改造老企业和旧设备,优化了产业结构;利用外资还可以扩大生产,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了产品质量,扩大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资本输入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收入水平。但另一方面,资本输入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例如,随着外来资本和跨国公司投资增加,会冲击本国的民族工业,并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控制权;由于所引进的技术为低端技术,会付出环境污染、能源和资源消耗的代价,从而使债务负担加重,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等。
随着资本输出的不断增加和垄断资本势力范围的迅速扩大,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经济联系也更为复杂,同时,彼此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矛盾和冲突也更为突出。在这个背景下,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建立起国际垄断资本的联盟,即国际垄断同盟,以便在世界范围形成垄断,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国际垄断同盟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各垄断组织通过协议而建立起来的国际垄断资本的联盟。
早期的国际垄断联盟主要是国际科特尔;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形式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主;比如西方七国集团、欧盟等。
为了加强对各国垄断资本的协调和制约,防止彼此之间的激烈竞争可能引起的剧烈经济动荡,特别是防止发生全球性经济危机,在协商和合作的基础上,国际垄断资本还建立起国际经济调节机制,以加强国际协调。
国际经济协调的具体形式包括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和集团以及国际经济协议等。各国的垄断资本通过这些组织的活动参与竞争,往往能够大大增强垄断资本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一体化经济组织和区域集团内各国的竞争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三个,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
【提示】本知识点是介绍垄断的进一步发展,即从国内发展到国外。可以命制记忆型客观题和论述题。
【例题】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有( )
A.卡特尔
B.跨国公司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D.混合联合公司
【答案】BC
【例题】评价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后果并结合相关哲学原理分析。
【答案提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例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有(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西方八国(七国)集团首脑会议
【答案】ABCD
(三)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2016年考查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了国际货币体系,亦称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对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维护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深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矛盾的激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随后,西方国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是金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
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是:各国政府放松对银行利率的管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取消外汇管制,金融市场相互开放。
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掉期合约等在内的信用风险防范工具和融资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金融机构开始突破原有的专业分工界限,综合经营各种金融业务,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传统信贷业务逐年减少,债券业务迅速增长,融资方式的证券化趋势迅猛发展。
在金融垄断资本的推动下,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其表现有:其一,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和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二,随着实体经济的资本利润率下降,面对激烈竞争,实体经济部门不得不把利润的一部分投向金融领域,导致金融资本的急剧膨胀;其三,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其四,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
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不仅给资本主义经济,也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
【提示】本知识点可以命制选择题。
【真题—2016】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危机频繁发生。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 )
A.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B.技术创新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
C.去工业化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D.全面私有化与放松金融监管
【答案】A
(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历年无命题)
列宁根据他所处时代的实践,将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归结为:其一,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其二,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其三,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其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其五,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在以上五个特征中,第一个特征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其他四个特征是它的展开和发展。这些特征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列宁指出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基本内容及其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列宁的论述仍然是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
【提示】本知识点是对帝国主义部分的归纳和小结。易于命制客观题。
【例题】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实质是( )
A.金融资本的形成
B.垄断的确立
C.资本输出
D.对外侵略
【答案】B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2010年、2016年考查过)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经济全球化可以简称为经济向全球一体的方向进行转化。
就进程而言,经济全球化可以大体划分为经济国际化、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一体化三个阶段。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多种多样,最主要的表现有:
其一,生产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水平分工逐渐取代国际垂直分工,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这种分工以资本、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为前提,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它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际水平分工的形成为生产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其二,贸易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是指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其三,金融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不断加强,使全球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金融体系更加融合、金融交易更加自由的过程。
其四,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提示】本知识点易于命制选择题。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2010年、2016年考查过)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终极推动力。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结果。推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其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一个最突出表现,就是出现了一次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在计算机技术、生物遗传工程、核能开发和利用、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科技成果。
其二,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也叫多国公司、国际公司,最初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建立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跨国或国际性的生产、销售、金融等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间分工,并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其三,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保障。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向市场经济过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滞胀而减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更加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所有这些都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提示】本知识点易于命制选择题和分析题。
【例题】运用相关原理论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答案提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科技的作用。
【真题—2016】20世纪8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分割的世界经济体系也随之被打破,技术、资产、商品信息真正完成了全球范围的活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合作和依存大大加强,世界进入到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促进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有( )
A.各国经济体制变革给出的有利制度条件
B.出现了适宜于全球化的企业经营形式
C.企业不断进行适宜于全球化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D.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答案】ABD
(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2018年考查过)
作为一场革命,经济全球化对各国乃至世界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一,经济全球化为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提供了可能,从而使世界各国取长补短,提高了经济效益;
其二,经济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使其产品能够更加便捷、顺畅地流通;
其三,经济全球化使科技成果和信息在世界各地更加顺畅地自由流动,促进了各国的共同繁荣;
其四,经济全球化为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其一,经济全球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自由是强者的权利。当今世界,在经济实力方面,发达国家占有优势,游戏规则对发达国家有利。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全球化会造成生产要素和利润向西方国家流动的结局,发达国家甚至会利用全球化的机会强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从而产生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加剧世界的两极分化。
其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由于产业链优化升级,不断把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其三,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经济全球化加深了世界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在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世界上的某一国家或地区爆发的危机将会迅速传导至全球,增加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经济风险。
所以,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必须头脑清醒,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参与其进程;又要有所选择、趋利避害。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平等、公平、共存、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而不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更不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根本的途径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提示】本知识点易于命制分析题。建议结合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即一分为二原理进行理解。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
所谓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就是说“当代资本主义”中的“当代”,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当前的这一段时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变化。揭示这些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历年无命题)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与核心。历史地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个体资本所有制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在这种所有制形式下,生产资料的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是一致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统一于资本家自身,雇佣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直接支配和监督下,使用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无偿地生产剩余价值。这种占有关系反映了个体资本家同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剥削和对立关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股份公司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个体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是一种私人资本家联合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其特点是资本占有主体多元化,而资本的使用具有整体性。作为资本所有者的股东,仅凭借所有权凭证例如股票,以股息的形式得到一部分剩余价值。整个股份资本由职业经理人直接管理和控制,不仅生产资料的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发生分离,而且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再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继续发生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和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其中法人资本所有制是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国家资本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形式。国家资本所有制的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是推行政府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国有制在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是由于其主要存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所以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家资本所有制就其性质而言,仍然是资本主义形式,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本质。
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法人资本所有制的基本特点是:各类法人(企业法人和机构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之手,法人股东凭借手中集中化的控股权干预甚至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
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另一种是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主要存在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法人资本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本质。资本主义所有制经过这些形式的演变,使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提示】本知识点现实感较强。单独可以命制客观题,联系哲学原理可以命制论述题。
【例题】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 )
A.个体资本所有制
B.股份资本所有制
C.法人资本所有制
D.国家资本所有制
【答案】C
【例题】当今资本主义有哪些变化?其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哲学原理进一步论述这种原因。
【答案提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2013年考查过)
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的本质,是雇佣和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从进入生产过程开始,就已经隶属于资本。在表面平等的交换关系的背后是资本对劳动的实际支配和控制。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指挥下的劳动只是形式上隶属于资本。但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的建立,生产工具使用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劳动者个人的技能不再对生产过程和结果具有决定意义,于是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就成了实质上的隶属。在这样的条件下,资本家对工人的控制更加严格,剥削方式也更加巧妙和残酷。作为血汗工资制的“泰罗制”和“福特制”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劳动者自觉性要求的提高以及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以使工人自愿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其一,职工参与决策。这一制度旨在协调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按照这种制度,有些国家的企业监事会中,劳资双方各占一半席位,对企业重大问题共同进行决策。其二,终身雇佣。这是一种用工制度。按照该制度,工人一旦进入公司工作,只要不违反公司纪律,就会终身被雇佣。实行这个制度是为了增强工人对企业的归属意识,从而更加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统治。其三,职工持股。该制度旨在通过使职工持有一部分本公司的股份来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使工人产生归属感,在生产中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剩余价值生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剧烈冲突和动乱,保持社会的稳定,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劳动者的安全和保障需求,保证了劳动者能够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了劳动者的社会状况。工人的工资水平也都有所提高。
当代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这些变化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于其分配关系的新调整,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由此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提示】本知识点现实感很强,但命题材料不多。易于命制记忆型客观题。
【真题—2013】伴随着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及阶级关系调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为缓和劳资关系所采取的激励制度有( )
A.职工参与决策制度
B.职工终身雇佣制度
C.职工选举管理制度
D.职工持股制度
【答案】ABD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2018年考查过)
按照马克思的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应当简单化和两极化。所谓简单化,是指资本主义社会分化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社会集团,其他阶级走向消失。所谓两极化,是指一极是越来越少的资产者占有越来越多的财富,而另外一极是越来越多的无产者日益贫困化。
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各社会阶级、阶层的属性以及阶层、阶级结构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
其一,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公司内部的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分离,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手中拥有和掌握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入为生,最终成为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
其二,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一般都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管理能力,享有优厚的薪金和职务津贴。他们与企业的资本所有者的利益高度一致。高级职业经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实际控制企业决策、组织和指挥生产、负责人事调动、处理劳资纠纷,因而具有控制企业的实际权力。
其三,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工人阶级的受教育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在工业和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就业的人数相对减少,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运输、邮电、贸易、金融、教育、保健等各类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大幅度上升。随着工业中现代化、自动化服务和新工艺的广泛采用、新的生产管理方法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广泛实行,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越来越少,而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从事监督者、调节者和操作者的工作,实现了从传统劳动方式向现代劳动方式的转变。
【提示】本知识点一般了解。可以命制选择题。
【真题—2018】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A.高级职业经理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B.资本家由从前的直接生产经营者变成了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
C.职工持股和参与决策使得劳动者成为资本家集团的重要力量
D.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数量随科技革命不断深入而持续地增加
【答案】ABD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2014年考查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市场机制依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调节作用,但它已不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机制。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
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已经承担起了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它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其具体表现有:其一,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其二,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其三,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
【提示】本知识点可以命制记忆型选择题。
(五)政治制度的变化(历年无命题)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其一,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资产阶级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
其二,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其三,法制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利于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
其四,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提示】本知识点一般了解。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任何事物的存在及其演变都有其内在的原因。总结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探究其内在的根底,对于科学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2014年考查过)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
(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变化的根本力量。
(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4)西方国家中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示】本知识点可以命制分析题。
【例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变化的原因。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历年无命题)
与马克思、列宁所处的时代相比,当代资本主义的确发生了若干新变化,甚至可以说这些变化还相当显著和巨大。如前所述,导致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也是现实的、深刻的。把握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实质,需要把握以下两点:
其一,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要求的旧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新的适应生产社会化要求的生产关系。所以,这种在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做出的自我调节的结果。这些事实不仅没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反而是证明马克思主义原理真理性的有力证据。
其二,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剥削制度,无止境地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规律。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还存在,只要生产剩余价值的规律还在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资本雇佣劳动的制度依然存在并运行着;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也没有改变。
总之,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化的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同样,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否认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原理,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助于深刻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积极因素,为我所用,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提示】本知识点可以命制分析题。
【例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学说,论述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历年无命题)
2007—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个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它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造成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
【提示】本知识点一般了解。
(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后果(历年无命题)
在这场危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民生等方面都出现了各种问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应对危机,虽暂时避免了金融秩序崩溃,但对推动经济复苏效果有限,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其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其二,福利风险增加。其三,债务负担沉重。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标榜民主并不遗余力地向外输出民主,但近年来移植西式民主的国家陷入动荡,西方国家本身也出现了某些治理危机,暴露出西式民主的弊端和局限。具体表现在:其一,西式选举往往难以选贤。其二,政党利益可能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其三,“民主陷阱”会阻碍国家治理。其四,传统精英政治走向衰落。
近年来,西方社会不断出现不同群体、阶层的矛盾与冲突,甚至社会动荡。具体表现有:其一,社会极端思潮抬头。其二,社会流动性退化。其三,社会矛盾激化。
以上种种情况显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乱象。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根源,归根结底还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正因为如此,西方国家的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的质疑。
【提示】本知识点可以命制选择题。
【例题】2007年到2008年间,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民生等方面都出现了各种问题。其中在经济方面出现的问题有( )
A.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
B.福利风险增加
C.债务负担沉重
D.社会流动性退化
【答案】ABC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历年无命题)
同历史上有过的一切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一样,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以及最终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经济制度所代替,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的历史过程。
与封建社会以及之前的其他社会制度相比,资本主义所显示的巨大历史进步性集中体现在:资本主义制度空前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
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如此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原因在于:
其一,资本主义社会能够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其二,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其三,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保护、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提示】本知识点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来进行学习。
(二)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历年无命题)
同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一样,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对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障碍,这一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正是这一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冲突、动荡和危机。资本主义的这种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是不可能根本消除的,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资本主义社会的局限性集中表现在:
其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二,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
其三,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提示】本知识点可以命制选择题。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2010年、2012年考查过)
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认识客观规律,顺应历史潮流,自觉和积极地投身于促进社会进步的事业当中,是每个进步青年的正确选择。
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归根到底是由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具体而言:
其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发展,其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不相容性也就必然地越加尖锐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这个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经济危机至少证明了这两点:“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其已不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也就是说,只有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而代之,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其二,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形成;而资本积累的不断发展则为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准备了物质条件。
其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前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都达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更高程度,从而为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所以,列宁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在这一级和叫作社会主义的那一级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级。”
其四,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也为它自己准备了掘墓人——无产阶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阻碍者,资本主义在造就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同时,也产生了推动和运用这一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是真正革命的阶级,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无产阶级必将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步建立起消灭一切阶级、确保人人得以自由发展的联合体。
【提示】本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的结论,非常重要。可以命制分析题。
【真题—2012】关于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除了从社会形态更替规律上做了一般性的历史观论证外,还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剖析,科学地论证了( )
A.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
B.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否定的趋势
C.资本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D.工人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答案】ABD
(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2004年考查过)
任何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但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漫长、复杂的历史过程,其间还会出现曲折和反复。其主要理由有:
其一,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其消亡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历史地看,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都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因为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不同,需要有人的力量的介入。一方面,社会的统治阶级都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会利用自己掌握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力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殊死搏斗。另一方面,革命阶级的成长、成熟和壮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
其二,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资本主义各国间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更为明显。与此相联系,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资本主义链条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而另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则可能继续存在和发展。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其三,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过不断地自我调整,还存在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发展潜力耗费完之前,是不会灭亡的。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处于科技发达、经济相对繁荣的时期,它们在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各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合作有所加强,以跨国公司和垄断资本的国际联盟为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势力不断扩大,其综合力量比社会主义国家还要强盛。
尽管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总趋势是必然的历史走向。
【提示】本知识点结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一并把握。可以命制理解型客观题和分析题。
【真题—2010】“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答案】BCD
【真题—2019】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其原因在于( )
A.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绝对稳定性
D.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
【答案】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