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们今天从AI中学习什么
近几年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开始疯狂生长,各种关于这门技术颠覆产业、颠覆生活,甚至取代人类的“宏大叙事”接踵而至。很多人对AI抱有过分乐观的期待,甚至在其中夹带别有用心的谬论。
如果暂时放下对AI的美好想象,坐下来平心静气地回顾一下人工智能的历史,可能会产生不少别样的结论。
自图灵20世纪40年代提出现代人工智能概念,到1956年达特茅斯学院的一次会议上诞生第一个人工智能程序,人工智能已经是六七十岁高龄的“爷爷级”技术了。
人工智能改变生活、代替人类工作也不是什么新鲜论调,这种说法在这几十年里被反复抛出……结果呢,直到今天也没做到。
时间回到20世纪60年代。很多我们在今天认为是AI核心的技术方案,那时就已经被提出,比如神经网络的构想,比如机器学习领域的很多基础算法等。但在当时,这些都是“旁门左道”,真正占领AI话语制高点的是逻辑理论。
自从1956年被提出之后,应用逻辑理论的人工智能程序在20年间不断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比如在国际跳棋比赛中战胜人类选手、自己解决代数问题等。当时带来的社会冲击,想来跟我们今天看AI下围棋、AI与人聊天一样震撼。
1959年,约翰•麦卡锡发表论文阐述了完整的AI系统。之后,AI机器人开始进驻工业生产线,甚至出现了能完成自然语言处理的AI程序。
更重要的是,由于当时的国际政治秩序,美国等西方国家大量动用国防开支来支持人工智能研发,各种实验室和AI企业拔地而起。就在当时,已经有科学家预言20世纪70年代机器人将彻底取代人类工作,也有科学家和社会名流认为AI将毁灭人类——是的,一切都和今天如此相似。
但这次持续了近20年的AI第一次繁荣期,在1974年画上了句号。
当时逻辑理论下的AI系统难以工程化。纸上谈兵的AI在耗费了巨额资金和经历了漫长等待后,依然没有能成为实物或者带来实际价值的AI系统。
就在人们开始逐渐放弃对AI的幻想时,最后一根导火索被点燃了:应用数学领域的大师,詹姆斯•莱特希尔爵士在给英国科学研究委员会所做的报告中,用详尽的数据和调查结果狠狠批判了AI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且断言“AI研究没有带来任何重要影响”。
这场报告,使得西方各国政府大幅度削减AI研究经费,林立的实验室接连关门。第一次AI繁荣时期的逻辑理论也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难以与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后辈相抗衡。
进入80年代,“不安分”的AI又开始了蠢蠢欲动。
相比于60年代作为军备竞赛产物的AI,80年代的AI是因为商业化前景而迎来了又一次集体“兴奋”。
在学界,机器学习开始取代逻辑理论成为主流,以反向传播算法为代表的多层神经网络被研发成功,成为直到今天都影响AI界的大事。多层神经网络的自我排错性和兼容性良好,带来了AI逼近通用的新希望。
而在产业方面同样传来了利好消息。一方面,1975年,第一台LISP计算机研制成功。到了80年代,这种广泛被看好可以实现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工程、工业分析的计算机类型,成为商业追逐的风口。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美国已经有100家以上的LISP公司,这在当年可谓新兴产业中的翘楚。
另一方面,是1981年日本开始的第五代计算机项目研究。这在当时日本经济腾飞的大背景下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美、英等国也出于战略考虑重新开始自主AI计算机研发。
多方面的利好加持下,AI又一次来到了舞台中央。但这次快速登场迎来的却是更快速的谢幕。
1987年,是一个被广泛承认的AI技术之年。这一年华尔街大崩溃,全球范围内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而LISP计算机产业也裹挟其中,由于LISP的真实应用场景欠奉,危机中的资本界很快失去了耐心,泡沫急速破碎,相关公司近乎全线破产,AI又一次成为欺骗与失望的代名词。
当然,这次AI受到的打击,更大原因在于90年代个人计算机时代正式到来。原本已经对AI计算机失去耐心的市场瞬间被PC这个“怪物”攻陷——之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AI陷入了史无前例的长眠,直到近几年才又一次苏醒。
如今的AI再繁荣,就像前两次一样,都是由几大利好消息作为核心支撑产生的。
首先,杰弗里·辛顿等人在2006年提出了深度学习架构,机器学习应用化前景又一次被打开。而芯片和云计算的发展飞跃,也让AI需要的庞大算力成为可能。
更关键的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建立在机器学习基础上的AI应用,似乎不会因为训练数据缺失而沦为空谈。
纵观整个AI发展史,不难发现AI产业的兴衰是有其规律的。今天的AI复兴虽然令人激动,但也充满了变数与问题。我们所经历的AI复兴,事实上只是AI这个名词第一次在中国出现,是我们大部分人第一次感受到AI的心跳。这场AI盛宴中还有太多未知与变数,置身其中的我们,仿佛在迷宫中寻找路标和宝藏。
今天的AI一定不会重蹈当年的覆辙吗?
中国的AI产业真实发展到了什么地步?
哪些AI技术最有前途?
AI已经被证明可以在哪些领域改变我们的生活?
哪些技术征兆,可以让我们窥视十年后的科技未来?
在这个AI复兴时代,还有哪些其他令人兴奋的科技话题?
带着这些疑惑,我们在本书中展开了一场AI丛林中的大冒险,集结成了你所看到的这些文字。
很多人说,在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但孩子终归要长大,要开始尝试向未来去学点什么,以至于去试着做点什么。
这本书是近几年来,伴随着AI的快速增长与乱象迷离,我们所做的记录与解读。希望你可以在其中找到有趣的细节,或者有灵光一闪的体验。
面对席卷而来的技术爆炸,希望我们能够保持冷静,保持独立思考,保持好奇和渴望。关于AI的一切才刚刚开始,其中可能有很多我们不适应或者不熟悉的东西。但是没关系,去探索和冒险总是没错的。
毕竟我们不能永远当科技的孩子,我们要做未来的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