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地理大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发现和论证世界第一大峡谷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以峻美、粗犷闻名于世,多年来被世人尊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而雅鲁藏布大峡谷由于深藏在喜马拉雅山的密林中,一直无人知晓。

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外许多科学工作者和探险者为揭开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面纱,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1994年走进了地球上最后的秘境。

19世纪中叶,当时的英国殖民者开始对亚洲国家进行掠夺,相继占领了印度,控制了锡金(现为印度的一个邦)、不丹和尼泊尔等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国家,对我国的西藏地区也虎视眈眈,并多次提出领土要求。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英国人以印度为据点,多次派人到我国西藏(包括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搜集资料,这在许多著作中都有详细的记载。目前,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植物标本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从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获得的。19世纪中叶,A.K.克旦纳斯、F.K.沃德、F.M.贝利等科学工作者和探险者进入了大峡谷地区。

雅鲁藏布大峡谷第一发现人——杨逸畴教授

20世纪50年代,国内也有一些人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当时去的主要有两部分人:一是派往墨脱县的干部,二是派往墨脱县的解放军。他们中的部分人在离开后写了一些回忆性的文章,我对藏东南地区(包括墨脱县)的初步了解就始于这些文章。进入80年代后,更多的人民解放军、干部、作家、新闻工作者及旅游爱好者都到过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他们以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表达方式,向世人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及他们自身刻骨铭心的感受。因此,不论是国外的科研工作者、探险者,还是到过大峡谷地区的解放军和干部群众及生活在大峡谷地区的人民,都对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了解和研究雅鲁藏布大峡谷直到最后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世界地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探索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1973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队派出峡谷水利资源考察队,科研人员有杨逸畴、何希武、章铭陶、关志华、郑锡澜、鲍世恒等。这支科考队考察了西让—背崩—墨脱—加热萨—甘登—八玉—扎曲—通麦的峡谷河段,这也是有史以来中国的科研工作者第一次对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深入考察。

1974—1975年,以孙鸿烈为首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队的生物、地学专业人员,先后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的墨脱县进行考察,杨逸畴是科考队的主要成员。这是中国科研工作者第二次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上述两次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完成了对大峡谷地区资源环境综合考察的任务。但必须说明,对于从白马格雄经西兴拉、扎曲到甘登近百千米的大峡谷核心河段,由于条件极其恶劣,未作沿江考察,留下了科学研究的空白。

1982—1984年,中国科学院登山科考队以刘东生为队长,杨逸畴、高登义、王振环为副队长,配合国家登山队攀登南迦巴瓦峰。他们又先后4次考察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共有百余人参加,涉及26个专业。这4次科学考察由于相同的原因也没有进入大峡谷核心河段的无人区。

这十几年间,只有杨逸畴教授一人全部参加了上述所有的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的综合科学考察,并发表了多篇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论文和专著。

杨逸畴,1935年生于江苏武进,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后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对青藏高原的研究工作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探险考察。杨逸畴曾任南迦巴瓦峰登山探险科考队副队长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科考队副队长,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陈嘉庚地球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科学进步特等奖,出版了《西藏秘境》《南迦巴瓦峰自然地理》《神奇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等多部专著。除了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他还写了不少科普文章来介绍和宣传大峡谷。他在文章中多次提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可能是世界上最深、最大、最险的峡谷,也曾产生过把它与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做对比研究的想法。但当时他错误地认为谁是第一好像不是科研工作者的事,就这样阴差阳错,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在这十几年中,他还是心系大峡谷、情系大峡谷。他曾对我说过一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我一生都在研究大峡谷,现在年龄越来越大了,我希望在死后能把我的骨灰撒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中。”杨逸畴一直把雅鲁藏布大峡谷视为自己的生命。

1994年年初,杨逸畴教授和李渤生教授应邀去台湾省访问与考察。在台湾大学的学术交流会上以及在接受台湾新闻媒体的采访中,杨逸畴所讲的主要是青藏高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研究成果,这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广泛注意和强烈反响,当地报纸曾大力宣传。台湾的地学专家对雅鲁藏布大峡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指出美国的地学界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感兴趣,同时他们希望杨逸畴把自己多年来实地考察研究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成果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进行比较研究,看看谁是世界第一大峡谷。他们认为,科学上的发现永远要争世界第一!同行的话对杨逸畴的启发很大。回京后,杨逸畴与几个长期从事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的朋友高登义、李渤生、张继民(新华社高级记者)、杜泽泉(《人民画报》高级摄影记者)等聚会。在聚会上,杨逸畴谈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可能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及台湾同行给他的启发。张继民以科技记者的敏感性指出:这件事很重要,科学上的发现不是个人的事,是代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事,是要力争的,并表示希望杨逸畴尽快论证。

此后的3月下旬至4月底,一个多月的时间,杨逸畴翻箱倒柜找出以前多次进入大峡谷的原始资料,以及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科尔卡大峡谷的资料,同时找来这些地区的1∶50000及1∶100000地形图、卫星图像等资料,把自己关在斗室内进行整理、测量、统计、对比和分析。

杨逸畴认为,科学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之最,主要是根据实际资料进行综合性的科学论证和比较。其中,峡谷的长度、深度、宽度及峡谷中河流的流速、流量等都有具体数据,比较直观,有很好的可对比性,因此,这些成为他研究世界第一大峡谷的重要比对指标。

杨逸畴当时的论证方法如下。

1.确定什么是峡谷。地理上关于峡谷的定义比较笼统,并不严谨。《辞海》上说:峡谷就是两侧为高地而中间低下去的地方,一般由河流切割而成,呈“V”字形,且“峡”还多用于地名。因此,杨逸畴把峡谷定位为由河流侵蚀切割所造成的“V”字形地区。它的深度远远超过河床的宽度,而且在定义其“大”时要强调它“V”字形峡谷坡面的连续性和纵向上的连贯性。

2.确定峡谷的边界条件。既然峡谷的定义是两侧高地中的“V”字形凹下去的地方,就以谷地两侧靠得最近的分水岭为边界,计算它与下方谷底河床水面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差,并将其作为峡谷深度。具体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马蹄形拐弯地区,它的南侧由以南迦巴瓦峰(7787米)为首的喜马拉雅山东段为分水岭;北侧由以加拉白垒峰(7257米)为首的念青唐古拉山东段为分水岭;东侧由以里勒峰(6050米)为首的冈日嘎布山为分水岭。

3.具体测量计算。利用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最大比例为1∶50000的地形图,在其上勾画出上面所说的大峡谷周侧的山地分水线。从地形图上查阅和测量大峡谷河床的海拔高程,特别要查出自己多次深入峡谷丈量和用气压高度一步一个脚印地测量得到的高程数据,按一定的密度和考察中得知的地理特征河段,在垂直于河道的方向上切横剖面,得到一个“V”字形的峡谷剖面。计算它们的相对高度,并进行平均数和特征极值的统计,从而得到峡谷最大深度、平均深度和连续“V”字形峡谷的长度数值。用这种方法得出:雅鲁藏布大峡谷在南迦巴瓦峰与加拉白垒峰之间最深达到6009米,峡谷从入口经白马格雄、西兴拉、扎曲到甘登、加热萨、墨脱为峡谷的核心河段,平均深度也都在5000米左右;峡谷最深处“V”字形剖面上方南迦巴瓦峰到加拉白垒峰之间的直线距离为25千米,峡谷河床的宽度为200米,最窄处在大拐弯的扎曲,宽度为78米;实测江水流速最大达到16米/秒,连续的峡谷全长达504.6千米,峡谷的平均流量在4000米3/秒左右。1998年10月,杨逸畴再次参加了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科学探险考察。他与国家测绘局(后改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现被划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的科研人员釆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双频精码GPS接收机、两秒级经纬仪和适用于丛林作业的GPS导航仪,再次对大峡谷进行了测量,最后得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长度为504.6千米,极值深度为6009米。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长度为446千米,极值深度为2133米。秘鲁科尔卡大峡谷的长度为90千米,极值深度为3200米。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比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都更深更长,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各大报纸报道“中国科学家发现世界第一大峡谷”

为了让数据和方法更加准确,杨逸畴针对大峡谷的世界之最,专门请教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遥感地理学家陈述彭教授。陈先生告诉他,一定要做全面的科学分析,从综合角度来论证大峡谷之“大”,并做出三维空间的遥感立体图和全部格网式数字地形模型,用事实说话,让人们认识到世界第一大峡谷非雅鲁藏布大峡谷莫属。至于他人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种种猜疑和诋毁,可以暂时不去管它,任人评说吧!任何新生事物都要耐心等待人们慢慢接受。陈先生的一席话对杨逸畴的启发很大。

杨逸畴在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之后,考虑到论证和发现世界第一大峡谷应该是整整一代青藏高原科学家科学考察的集体成果,他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工作,为此在最后的成果署名上,又加上了长期在这一地区考察的大气学家高登义教授和生物学家李渤生教授。1994年4月17日,在刘东生院士的指导下,在新华社高级记者张继民的积极推动下,杨逸畴、高登义、李渤生发表了论证结果: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深度超过世界公认的最深峡谷秘鲁科尔卡大峡谷,峡谷的长度超过世界公认的最长峡谷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深最长的峡谷。张继民同志将这一最新论证成果通过新华社向世界做了报道。

1997年12月,杨逸畴、高登义、李渤生、张文敬、关志华等人根据多年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的考察,联合撰写了《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书。该书由海燕出版社出版,是第一部全面反映世界最大峡谷情况的科学专著。从此,在世界版图上,雅鲁藏布大峡谷与珠穆朗玛峰一样为世人瞩目。

杨逸畴等人在论证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深最长的峡谷后,一些人提出了质疑,认为他们也是大峡谷的发现者,特别是一些到过大峡谷的人。

何谓发现?《辞海》中的解释为:本已存在的事物,经探索、研究而被揭示。发现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用脑思索、推理、分析,最终揭示客观规律;另一种是用眼睛看。如果杨逸畴等人仅仅把雅鲁藏布大峡谷看成一个峡谷,那他们确实不是第一发现者。在他们之前有许许多多到过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人早于他们看见了大峡谷,特别是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峡谷地区的门巴族、珞巴族及藏族同胞。但是,杨逸畴等几位科学家不仅多次看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同时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多年的考察资料和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在与世界上公认的最深最长的大峡谷进行比对、论证后,首次提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大的峡谷”,这才能称为科学上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