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其一》
朱允炆失踪后,朱棣顺顺利利地当了皇帝。入京后首先做的就是将齐泰、黄子澄抓住,诛灭九族。而后他想让方孝孺给他写即位诏书,可方孝孺就是不肯,朱棣威胁他,不写就诛其九族,方孝孺回答道:“你诛我十族又能如何?”朱棣听后大怒,将他的学生和朋友算作一族,真的诛杀了其十族,一共将近九百人受到牵连,诛十族也算作了朱棣的创举。
通过对旧臣的血腥镇压,朱棣的王位终于稳了下来。不过他还是心里有所顾虑。靖难之役相当于篡权自立,所以他夜里睡觉老是噩梦连连,梦见有人拿剑刺他,老是怀疑有人偷偷戳脊梁骨骂他。再者北方不比南方安稳,如果再出现一个“朱棣”怎么办?而且当时蒙古人又不老实了,皇帝远在南京,边疆之事统御有碍。种种顾虑都促使明成祖朱棣有了迁都的打算。
其实这也不是他的突发奇想,而是有据可寻的行动,早在明太祖之时,朱元璋就有这个打算。洪武元年,就下诏以汴梁为北京,以金陵为南京,效仿周唐的两京故事。洪武二年,朱元璋又在故乡凤阳营建中都,同时下令从江南移民中都。但是开封和凤阳都是久经战乱,破败不堪,难以承担京师的重任,朱元璋于是放弃了迁都这两处的打算。洪武十一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
此时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受了旨意奏称,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曰“可”,之后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京,被强令迁入北京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永乐四年,下诏开始建造北京的皇宫和城垣。
▲明成祖朱棣
▲故宫太和殿
永乐七年,下诏在北京附近的昌平建造陵墓,表现了迁都的决心。永乐八年到十三年开凿运河,从此南北漕运无忧,北京的经济可以连通南方,确保了北京的发展壮大。永乐十四年,正式和群臣商议迁都之事,对提出反对的大臣,朱棣都一一革职严惩,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对迁都提出异议。
永乐十八年,北京城和北京皇宫正式建成,明成祖朱棣下诏正式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为京师,但在南京仍虚设了没有太多实权的六部等中央机构,称南京某部。
迁都之事在当时还没有看出太大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此事的意义就日渐重大起来。首先,政治中心重回北方。自被定为皇都,北京大概有五百年都没在汉人的掌控之下,靖康之变后,华北地区有近二百五十年都是异族统治。成祖迁都之后,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其次,北方一直都是边患严重之地,迁都后军事调动增强,有利于抵抗外敌入侵。再次,因为定都北京,朝廷修建了运河连通,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减少了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人民矛盾。整件事可谓利远大于弊,成为组成永乐盛世的重要一环。
寰宇盛况空前,海内清宁有序。在成祖看来这还不够,有必要让海外列国知道明朝雄威。于是他派人出海,准备成就更大的功业。
知识点思考 怎样评价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被公认为是一个足智多谋和精力充沛的征战者,通过他的征剿和对外远征,他完善了开国皇帝的丰功伟绩,并使明朝的力量和影响达到了顶峰。他被誉为一个有干劲和献身精神的统治者,他恢复了儒家治国之术,重新建立起古代的政制;他又被誉为一个把帝国南北两部分统一起来从而为王朝奠定新基础的人。唯独对建文帝忠臣处理过狠,不能说是没有过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