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建国四海归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南方大部既定,北地却还未收,眼看着汉家河山日隆,朱元璋内心怎能按捺得住征服之情。在伐方国珍同年(1367)十月,他就任命徐达为北伐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领二十五万精兵,由淮河入河南,北伐中原。
第三日,朱元璋就发布了由宋濂起草的《谕中原檄》,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为纲领,感召北方各地人民共举反元大事。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正式在应天自立为帝,封妻子马氏为皇后,世子朱标为太子,建国号大明,设年号洪武,大明王朝正式诞生。
闰七月,明军主力渡过黄河,徐达连破卫辉、彰德、广平。七月十一日攻克临清后,徐达命各路大军于临清会师,之后沿运河长驱直入,德州、长芦、通州相继占领。元顺帝闻讯惊惧,明白大势已去,于是在二十八日夜里带领太子、诸嫔妃弃大都,由居庸关往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逃窜。八月二日,徐达进军,大都不战而得,第二阶段战略计划完成,历时98年的元朝灭亡。
拿下大都之后,北方尚有许多盘踞的元军残余势力。八月十五日,徐达、常遇春奉命挥师西向,攻取山西。同时,冯胜、偏将军汤和由河南渡河北向,以策应攻晋主力。经过近五个月的艰难作战,明军于洪武二年(1369)正月攻克大同,进而平定山西。
徐达平定山西以后,迅即转攻陕甘,以求彻底完成此次北伐战略任务。二月徐达派常遇春、冯胜渡河趋陕,张良弼逃往庆阳,李思齐放弃凤翔,走临洮,三月北伐军又攻上都,元顺帝逃往并死于应昌(内蒙古达里诺尔)。明军相继攻克奉元路(明改为西安府,即今陕西西安)、凤翔、兰州、临洮、庆阳等重镇,基本上消灭了这一地区元军势力。洪武二十年(1387),辽东纳哈出归降。
至此,朱元璋北伐灭元之战宣告结束,基本上实现了战前拟订的战略计划,是一个战略决策和战争经过基本吻合的典型战例,显示了朱元璋卓越的用兵才能和驾驭战争的能力。
北伐之时,南方两广地区仍然被元朝势力占据,洪武元年,明军自海道攻广东潮州,守将何真奉表请降,四月,东莞投降,广东全境归服。正月,由湖广进入的明军与守将也儿吉忍相持不下,直到四月永州始克,进围静江(桂林)。平定广东之军也进入广西与之会合,再两月激战,静江城破,也儿吉忍被俘,其他地区迅速归降,广西平定。
洪武四年(1371)正月,命汤和为征西大将军,逆水而上进攻重庆。同时,傅友德由陆路进攻成都。傅友德部进展顺利,四月,克阶州、文州、江油、绵阳;六月攻取汉州(今广汉)。汤和部失利受阻,攻瞿塘不下,原地驻扎三个月,在朱元璋催促之下,选精兵抬舟翻山,再顺流而下,这样上下夹击瞿塘,才获得成功,继续进军夔州(今重庆奉节)。六月,汤和率部到达重庆,明升投降。七月,傅友德破成都,夏国丞相戴寿投降,四川平定。
占领四川后,朱元璋想用招降平定云南,无奈两次派出使者,都被元梁王巴匝刺瓦尔密杀害,朱元璋遂决定用武力占据云南。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朱元璋发动三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云南。一路由四川进发,一路由湖广进入,连克城池。十二月,蓝玉、沐英直抵云南(今昆明),梁王见大事已败,逃往晋宁自杀身亡。十五年闰二月,两将又攻占大理,云南平定。到此为止,朱元璋基本统一了全国,可谓汉家河山重归汉人,洪武大帝名传千古。
知识点思考 起义之人众多,为什么最终朱元璋能成功登上帝位?
帝王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天赋只是朱元璋成功的前提,经过风雨的历练,他才可成为真正的霸主。第一,他志向远大,在许多义军盘踞一亩三分地时,朱元璋却放眼全国,积极建功立业。第二,他懂得招贤纳士、笼络人才,手下形成了文武双全的强大团队。第三,他战略得当,按部就班,不急不缓。先建立牢固的根据地,然后消灭邻近的敌人,从而蚕食对手。最后北伐也是先剪除敌人羽翼,而后灭掉中心。这体现出他耐得住性子,从而可以稳中求胜。不像其他义军互相攻讦,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综合以上几点,朱元璋最终才能脱颖而出,成就不世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