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通识世界五千年历史悬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拿破仑和亚历山大会谈之谜

1807年7月7日,法俄通过签订《提尔西特和约》结成同盟,俄国参加对英“大陆封锁”。但此后几年间,两国在奥斯曼、波兰和中欧地区的争夺日趋激烈,而俄国对“大陆封锁”体系的破坏,更为拿破仑一世所不容,最终爆发了1812年法俄之间的大规模战争。

其实,在7月7日正式签订和约之前,拿破仑和亚历山大进行了将近两个星期的秘密会谈,会谈的地点在提尔西特小城中。他们的会谈没有第三个人在场,两个人的谈话有时会一直进行到深夜。

由于没有第三人知道会谈的内容,外界对于两位皇帝的会谈内容充满了好奇。他们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真实立场是什么?会对第三国采取怎样的措施?这么多年过去了,后人一直在对此进行研究。

普鲁士王后路易莎在《提尔西特和约》上签字前,亲访拿破仑以挽回普鲁士的部分利益

两位皇帝见面后互相拥抱,亚历山大说,我对英国人的仇恨和你一样深,我一定支持你对他们采取的一切行动。拿破仑当即回应说,这样的话,一切都好办,和解也就实现了。如果是这样的开场白,那么下面的会谈就太容易了,因为双方的会谈基础打得很好。比尼翁认为,在提尔西特的会谈中,拿破仑只想让亚历山大和英国决裂,而同法国结盟。这个观点依据的事实是这样的:法俄正式签订的“和平友好条约”对俄国极其宽松,简直不像在对待一个战败国。俄国不仅没有丧失自己的领土,反而从普鲁士得到一部分土地,同时还获得了在瑞典、土耳其的行动权。而俄国所要做的就是承认拿破仑在历次战争中的丰功伟绩。同时,法俄还签订了一份秘密盟约,大致内容就是在一切战争中,两国都要全力对付共同的敌人,并且使出全部的力量。盟约专门规定,如果英国不接受俄国的调停,或者在1807年11月1日前,不承认各国船舶在海上航行的自由,不归还1805年以来从法国及其盟国夺取的土地,则俄国将加入法国的大陆封锁体系并向英国宣战。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盟约缔结的基础就是共同对付英国。由此推断,两位皇帝见面后的融洽气氛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

法国另一位历史学家阿尔芒·勒费尔在《执政府和帝国时期欧洲各国内阁史》中有和比尼翁相似的记载,书中说:“拿破仑伸出手,亚历山大同他握手,两位皇帝相互拥抱。亚历山大说,我同您一样仇恨英国人,您在为反对英国所做的一切中,将得到我的协助。拿破仑回答道,这样一切都能解决,和平已经实现。”另外,英国历史学家约瑟夫·阿鲍特在《拿破仑的一生》中也用类似的话描述了这一场景。

但约翰·霍兰·罗斯却持不同的意见。他在《拿破仑一世传》中,很明确地反对了以比尼翁为首的一些专家的观点。他说,所有关于这一情节的传说,归根结底都是以比尼翁的描述为依据的,而比尼翁在书中却没有举出任何确实的证据。罗斯认为,在没有第三人在场的情况下,除了两位皇帝是不会再有第三人知道会谈的情况了,因为两位皇帝是不会主动告诉别人他们的会谈内容的。罗斯认为,在会谈中,亚历山大是不会表明与英国决裂的决心的,因为这样做不是明智之举,而且会使俄国陷入尴尬的境地。法国史学家塔蒂舍夫在《亚历山大一世和拿破仑》一书中的说法证明,亚历山大是很想拖几个月再同英国决裂的。所以,比尼翁所记述的亚历山大在会谈中的态度就存在疑点。另外,一些专家从盟约及和约的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俄国并不急于与英国决裂,更不愿意和法国结盟。因为参加“大陆封锁”体系,英国封锁俄国的港口会使俄国的海军建设和滨海地区的贸易损失巨大,这对于俄国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可以推断在会谈中关于英国的问题,并不像比尼翁说的那样。

猜测在1963年得到了部分的证实。1963年,苏联公开出版了一批沙俄时期的外交文件,在第一集第三卷中记载了在提尔西特会谈期间,亚历山大一世对法和谈全权代表的训示草案和补充训示。从这份文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俄国的立场。亚历山大在文件中说,我现在还看不出两国结盟的必要,而且不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亚历山大还指出,两国结盟就意味着俄国要付出和英国绝交的代价,在当前形势下和英国决裂还存在很大的困难。亚历山大还特意叮嘱和谈代表,一定要向法方代表说明,两国结盟既不符合法国的利益,也不符合俄国的利益。从这些训示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亚历山大的对法态度,这样的态度肯定也会在他和拿破仑的密谈中有所表现。

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已经基本知晓当年俄国和法国在对待英国的立场方面的差异。和今天的外交谈判一样,亚历山大和拿破仑各自代表着自己国家的利益,无论外交辞令如何美妙,他们是不会在关键的地方让步的。至于拿破仑和亚历山大是怎么具体表达的已经并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