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巩固王朝
远畋猎太康失国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矫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
——曹植《白马篇》
启当政的最后几年倒也国泰民安,中原地带是海不扬波,一片太平景象。于是启开始饮酒观舞,寻欢作乐,朝政也不太理会。一国之主不在意朝政,下面的诸侯们可就热闹了,有的学启放鹰走狗,有的暗自买马招兵,有的则浑浑噩噩糊涂是福。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启的儿子们,自然也好不到哪去。如此发展,启没事还好点,毕竟有点余威。可是平西河后没过几年,启便一病而死。于是阖朝举哀,大办丧事。
丧事虽然办妥,但王位却仍悬而不绝。怎么会这样呢?原来启病死得仓促,竟然没有立下储君。而且此时并没有什么先例。尧传舜,舜传禹,禹传子,家天下。既然已经家天下了,那么让启的儿子来继位不就行了?可是启一共有五个儿子,五个儿子又都想继承大位,争执不下,于是王室内乱。史称“五子争立”。
这五位为了争夺王位,你攻我伐,最后太康得到王权继位。兄弟间的争夺虽然结束了,但也使夏王朝的实力大大削弱。可这时太康非但没有励精图治,反倒迫不及待地享受起胜利果实来,置朝政于不顾,终日饮酒淫乐,沉醉在美色声物之中。有人好意规劝,让他以国事为重,勤政爱民,可太康却一句也没听进去,置若罔闻不说,而且更加肆无忌惮起来。朝中执事的众臣本就因为前些时候王室内乱而悲愤,如今更是对夏后氏失去了希望。离朝回国者,每天都有。
太康倒也不在意,这些碍事多嘴的诸侯回到自己的诸侯国,反倒使得自己更加来去自由,随心所欲了。太康觉得自己费尽千辛万苦才博得大位,可如今的国都却没有富丽堂皇的宫殿,不足以彰显他的威严。于是命人在黄河南岸、洛水之北的斟鄩选址,集结众多奴隶而建起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宫殿。此外,当时流行畋猎,太康更是沉迷此乐,多次带领卫兵近侍于郊外撒网围猎,并组建了一支专门用于围猎的部队。
本来太康德行有亏,只在朝堂诸侯间相传,现在因为另建宫殿、频繁畋猎,非常叨扰国内的平民,以至于民众也开始怨声载道,太康因此失去了民心。
当太康还在野外享受驰骋的愉悦时,祸事已经悄然来临——有穷氏在首领后羿的领导下,突然出兵,截住了太康归国的要道。
有穷氏是夏王朝时居住在山东半岛的一个部落,族人善射。禹的时候被封在今河南濮阳附近,其酋长被称为后羿,箭法高超,可射十里(当时一里为7.7米),考虑到当时弓箭的制作水平,后羿的箭法可算神技了。
所以哨骑将消息报来,吓得太康惊慌不已,有国也不敢回,只好暂时在洛水之南筑起一座土城暂居。史称“太康失国”。
太康失国后,太康的母亲和几个兄弟一同被后羿赶到洛水旁边。他们在河边等候眺望,希望看到太康回归国都。但左等右等不来,心中感慨:正是因为太康不遵照先王大禹的告诫,对国事不闻不问,才最终导致了这个结局。各自心里悲怆忧伤,便作了《五子之歌》,以表达对大禹治世的怀念,以及诉说自己内心中的凄苦。可《五子之歌》并没能唤来太康,他依然在远离国都的洛水南岸;唤来的却是后羿的部队。他们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夏王朝的控制权,得以号令诸侯。但是,太康虽然无道,整个诸夏联盟却仍然拥有强大的实力。所以,后羿并没有对太康实施进一步的追杀,对朝中的大臣,也都几乎没有任何调整,于是大家相安无事,诸夏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作。
太康失国后,在抑郁的心情和恶劣的生活环境下勉强生活了四年,最终病逝。后羿得知后依然没有做出自己称王的动作,反而扶持太康的兄弟——仲康登上了王位。
虽然仲康成为新的夏王,但不过只是一个虚名,并没有实际的权力。后羿仍然牢牢把握着王朝的政权,任命武罗、伯因等人为重臣,架空仲康,使之成为一个傀儡。
虽然王朝的政权旁落,但这段时期却也少了征伐战争,社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突然发生的一件事情,却打破了这种相对稳定的朝局。这件事究竟是什么呢?请看下篇:因日食引发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