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Boot 2实战之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微服务一词相信对很多开发者来说已经耳熟能详了。在我曾经工作的公司,还是使用单体项目来部署时,无论是打包还是运行都耗时耗力,这一直让我很苦恼。同时,每次需要创建新应用、构建项目配置Spring的时候也十分麻烦。一次偶然的情况,我接触了Spring Boot框架,开始对其“约定优先配置”的特性着迷了。这个由Pivotal团队进行维护开发的Spring Boot,版本更迭非常快,社区活跃度很高。我在闲暇之余查阅了国内很多招聘网站,原来已经有很多公司将Spring Boot作为必备技能。

此后,我花费了很长的时间翻看技术博客、官方文档等,深入学习Spring Boot框架。在公司接下来的项目中,都以Spring Boot为主来构建项目,并且成功地将很多使用Spring Boot的项目投入生产,Spring Boot框架的快速构建与部署与公司快速迭代版本的风格完美呼应。这是Spring Boot值得学习的一大原因。

本书沿袭我学习Spring Boot的路线,使用Spring Boot与当今常用的中间件结合,并且配备对应的实例代码。最后的两章项目实战是对Spring Boot的学习之路做出总结,为本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希望读者阅读本书后能够有所收获。

如何阅读本书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建议对照源代码按顺序学习。当然,如果对部分章节的内容比较熟悉,也可以直接跳过,学习需要巩固的章节。本书内容共分为14章,开发工具使用IntelliJ IDEA,Spring Boot版本为2.0.3,各章节内容说明如下:

第1章介绍Spring Boot框架的特点以及学习它的重要性,最后列出Spring Boot的历史版本,让读者对Spring Boot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2章介绍如何搭建Spring Boot的开发环境,通过使用IntelliJ IDEA构建Spring Boot项目,并且对Spring Boot项目的基础结构进行介绍。

第3章介绍如何使用Spring Boot开发Web应用,了解Spring MVC和Spring Web Flux的不同,最后学习Spring Boot的一些Web模板框架,让读者可以对Spring Boot开发Web应用游刃有余。

第4章和第5章都是基于Spring Boot对数据库的使用进行学习。其中,第4章从Spring Boot使用各种数据库的依赖和配置开始介绍,然后介绍当今Java语言流行的ORM框架的使用,最后学习Spring Boot使用Druid数据库连接池。第5章介绍Spring Boot常用缓存框架,最后对Redis和Memcached进行比较,让读者选择缓存时有一定的基础。

第6章介绍Spring Boot对几种常用日志框架的使用,最后介绍分布式情况下如何使用ELK进行日志收集。

第7章介绍当今比较常用的两种安全框架,并且使用详细的案例对二者进行运用。

第8章介绍Spring Boot如何进行监控,涉及当今Spring Boot框架常用的监控,使读者对Spring Boot的运行状态更加了解。

第9章介绍Spring Boot如何使用消息队列,分别从RabbitMQ、Kafka和RocketMQ的使用实例进行介绍,最后对三者进行比较,让读者在选择消息队列时有一定的借鉴。

第10章对Spring Boot的两大常用搜索框架进行详细的介绍,从普通增、删、改、查到复杂查询,让读者使用搜索框架时不再茫然。

第11章介绍使用Spring Boot时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启动Banner、Lombok、邮件发送、事务、异常等。虽然知识略微零散,但是都是实用的技巧。

第12章介绍Spring Boot的多种部署方式,让读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部署自己的应用程序。

第13章和第14章分别使用博客系统和博客后台系统对Spring Boot的使用进行综合实战,这两个实战案例是对本书内容的总结。

本书读者对象

• 初学者

• Java开发人员

• 架构师

• Spring爱好者

本书技术支持

非常感谢大家能够购买和阅读本书。虽然完成本书尽了笔者最大的努力,但是由于笔者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在编写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疏漏和不足之外,希望各位读者不吝指正。关于本书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发送电子邮件至yangyang@dalaoyang.cn与我交流。

源代码下载

本书所有源代码均上传至码云,地址是https://gitee.com/dalaoyang/springboot_book。如果下载有问题,请发送电子邮件至booksaga@126.com,邮件主题为“求Spring Boot 2实战之旅下载资源”。

致谢

在编写本书时,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

首先,感谢我的妻子,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在我迷茫时的开导,谢谢她在我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承担了所有家务,并且不遗余力地支持我。

其次,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从小对我的抚育与培养,感谢他们对我事业的支持。

另外,还需要感谢一下泥瓦匠在百忙之中对本书的细心校对,让本书的一些细节更加完善。

最后,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王金柱编辑,感谢您在本书编写、出版整个过程中的辛勤付出。也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所有参与本书编辑和出版的老师们,感谢大家对本书的帮助。

杨 洋

2019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