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体验设计师应该知道的那些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如何开始创新

随着Made in China的广告在全球播放,小白老板和海龟先生们仿佛都觉醒了,如果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或者大企业,还是需要创新的。其实这个话题从来没有间断过,最容易出现群情激奋的场面莫过于股东会检查或者年终总结上,但是一般创新的动作都会随着看上去很美的财务报表以及男女同事的推杯换盏中被淡忘。

创新好像永远只是撑面子的个人简介(如:本人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只是企业对外忽悠订单的工具(如:本公司致力于将创新精神贯彻到产品与服务中),而真正把“创新”落到实处的企业,少之又少,特别是我们这种手机行业——手机UI的行业。

其实不是你的老板看不到市场的变化,也不是他从不嫉妒对手的产品卖得比自己好,而是没有人来关注这个事情的具体节奏。大部分创新的推动总是起步于“创新带来的价值”,而终结于“什么时候开始创新?”最后关于创新的东西只能停留在精神层面。好了,你要问:“那怎么开始创新?创新需要干啥?”

做好这几点,你的公司和团队就开始创新了。

(1)清晰、简单的目标

开始创新前,先要搞清楚的不是“为什么创新”,因为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只要你的公司不是行业第一,你就必须创新,就算你是第一名,你也要持续创新,因为“无敌国外患者,国衡亡”。你要搞清楚的是“创新什么,怎么创,投入多少资源,如何检查成果”。

改善流程是创新,需要流程建设和从上到下的宣导,投入系统建设和人力监督,达成流程互动反馈的机制。

改善设计是创新,需要设计师的培训与挖掘,建立设计师的内部检验和KPI体系,鼓励原始创新的协作。

改善成本是创新,需要软件、硬件、人力、市场的工作目标优化,控制采购、生产、物料等的精益化生产。

目标的设定必须是一个可量化的值:创新的成果是什么形式,如何应用,要投入多少人,多少时间,多少钱,给予什么资源方面的支持,阶段性的检查怎么控制,甚至包括过程中有人员离职应该怎么处理。

(2)团结支持创新者

一个公司的创新和一个团队的创新都是一样紧张的,因为从利益角度出发,任何创新都会带来以往利益体系中的部分人的利益受损,比如你要建立新的流程,有可能流程部就要花费正常工作外(在国内,我很少看到有哪家企业是单向做创新的,基本都是复合型的工作模式,一边开展正常项目,一边进行创新研发)的时间来修改流程,那么加班工资算谁的?这都是公司管理中的基本问题。

那么,总是有一些希望做出更多努力,获得更多成绩的朋友,他们思维灵活,头脑聪明,并且效率很高,团结他们成为一个临时“创意小组”或者“创意战略部”,先形成一个统一的组织,然后对外发布协同的工作成果,一定要以团队的方式来进行创新的推动。随着你们的努力见效,这个团队的声援者会越来越多,最后弥漫到整个公司中,从而形成一种文化。

(3)去除反对创新者

有些人比较固执己见,对外部发生的变化以及压力视而不见,一味地反对创新,更要命的是,其中有些人的工作能力还不错,有经验,在公司也干了几年,有人脉,甚至也是某个部门的领导,那么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分三个阶段:强调创新的过程是公司行为,是对整个集体有益的事情,从公司的决策角度给予压力,让他明白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个工作必须由高于他职位的领导来进行,这个过程主要应用在私人谈话上;组织部门内的小型会议,在会议上指出他在工作中的落后情况,作为鞭策,同时分化其部门内较为积极配合的成员,通过集体的力量去改变他;从人事制度和考核制度上下手,这一般都是对极端顽固分子的处理办法了,有些情况即使痛苦,也需要把阻碍创新的人请走。

(4)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创新

设计师有可能是创新环节中的总设计者,也有可能是执行者,无论你扮演哪种角色,适当地表现自己的成果也是非常重要的,创新的东西在每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价值,这就和你去找VC一样,不用等到你的产品卖到街知巷闻了再谈合作,有些雏形的想法的背后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或者社会价值,VC同样也会感兴趣。

对创兴的鼓励是非常具体的,最重要的有两点:培养积极的团队气氛,树立团队成员的责任心;将创新的成果通过表扬、奖金、休假、公司奖品纪念等方式展现出来,有很多公司对于创新的鼓励不够,往往只是看到成绩后随口一说:“你干得不错”。

从与很多设计团队,产品团队沟通的过程中,我渐渐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你认为所有的工作,包括创新的事情只是员工应该干的工作之一,那么你的员工最后只会去做他认为的“我只该做这个”工作。(这句话有点绕口,慢慢读,多读两遍)

(5)把握创新成本

创新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而管理是公司运作的手段,两者有共通性,却不完全一致。在进行创新的时候,设计师往往认为只是在设计层面做一些改善,其实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先立后破,不破不立,这才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论。

创新往往是引导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过度的创新也容易造成务虚以及成本的大量浪费,管理的杠杆这时候就应该发挥作用,确保参与创新进程的所有环节都是按照既定的方式进行,而不会出现突然的声音。

创新的道路也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优化,没有一步到位的事情。我亲眼所见一个过分创新的网络平台从5人做到50人,最后走向倒闭,因此盲目的创新带来的风险也是惊人的。

那么我们的对话来了,“你看,我们现在就开始创新?”“要不等明年?”。我们等不起了,从现在就开始吧!